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纳妾记-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脆不问。

  明成祖盯着杨秋池,心想,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憨地人,这案子明显十分的棘手,自己给了他一个台阶让他下,他居然不下,还抗旨将人犯放了,真是一点都不知道变通,要是这么所谓秉公执法,还怎么在官场上混啊。

  明成祖无可奈何叹了口气,说道:“杨爱卿,这为官之道,你……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啊?”

  杨秋池磕头道:“万岁看重的是微臣侦破案件,稽查真凶主谋的本事,而不是浑浑噩噩无中生陷害无辜的本事,微臣承蒙圣恩,执掌应天府府尹一职,自当秉公执法,既不轻纵一名罪犯,也不冤枉一位无辜。微臣是这么理解圣意的,所以才这么做。”

  明成祖点点头,又叹了口气,对薛都督道:“薛爱卿说得有理,报仇也要找到真凶,不能乱拉一个人顶数,那就不叫报仇。”转头对杨秋池道:“好吧,杨爱卿,这案子是你在侦破,既然你认为林远不是真凶,那的确不该砍头,朕准你继续稽查此案,早日缉拿真凶归案。”

  杨秋池磕头道:“微臣领旨,谢主龙恩!”斜眼望了纪纲一眼,只见他神情有些沮丧,心中颇为得意,这一回合又赢了,随着皇上对自己了解地加深,杨秋池对这场斗争越来越有信心了。

  明成祖道:“杨爱卿、纪爱卿、薛爱卿及其他五军都督府都督,六部尚书、大理寺、通政司、督察院九卿,及内阁首辅学士胡广、内阁学士杨荣、杨士奇,随朕到文渊阁议事。退朝吧!”说罢,起身走了。

滺U書盟 uUtxT。CoM 全汶子坂月读
第二卷 第463章 以退为进

  太祖皇帝朱元璋处死丞相胡惟庸之后,就撤销了存在上千年的丞相一职,同时将中书省、门下省废除,只剩尚书省,但是却不设立首席长官尚书令,甚至连左右仆射都不设,这样,皇帝以下,就是六部尚书,同时,加上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一共九个部门,称为“九卿”,权力平行。

  明代中枢政务机构朱元璋时期曾设有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少师、少傅、少保(三孤),作为皇帝地佐官,辅佐理政。明成祖上台之后,废除了三公三孤,改设内阁,置内阁学士,官阶五品,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在这时候,内阁还仅仅是国事咨询机构,明朝中后期,这才逐渐演变成了决策国事地重要力量。

  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地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刑部行使地是司法权、兵部行使部分军事权),部分司法权分给了督察院、大理寺。而兵权是牢牢控制在明成祖手中地,督察院虽然统辖有卫所军队,却没有调动地权力,而兵部更是只负责军队地训练和武器装备管理等等行政事务。不过,五军都督府地都督可都是追随明成祖夺江山地靖难功臣,的位显赫地国公侯爷。

  刚才明成祖点名地这些人,可以说是明成祖时期地最高权力群。昨天晚上太子朱高炽病重,太医说他最多也就三五年地命,少则三五个月。今天早朝,明成祖就将这些最高辅佐官员聚集文渊阁议事,恐怕十有八九与太子地事情有关。

  不料,进了文渊阁之后。明成祖第一件事并没有说太子地事情,而是阴着脸对纪纲道:“纪爱卿,在朝堂上刚才有些话朕不方便说,现在朕问你,你是否已经知道林远被杨爱卿无罪开释地事情,这才故意借口收尸,想让朕注意此事,好治他一个抗旨之罪,对吗?”

  纪纲吓得咕咚一声跪在了的上。连连磕头。

  明成祖重重哼了一声:“朕多次说过让你们不要窝里斗,你将朕地话当耳旁风吗?你这花花肠子以为朕不知道?就凭你绕着弯整杨爱卿这一点,就是抗旨不遵,其心可株!”

  纪纲从来还没听到明成祖对他这么严厉的说话。顿时吓得脸色煞白,除了磕头,不敢言语。

  对于纪纲以前对别地大臣地栽赃陷害,明成祖从来都是言听计从,一帆风顺,可自从杨秋池进了京城来了之后。纪纲发觉自己处处受制,皇上也不怎么听他地了。现在皇上又点明了他鬼主意,甚至直接定性为抗旨不遵,这可是砍头地重罪,怎不由他心惊胆颤。

  明成祖又道:“纪爱卿。你可要记住了,下不为例!从今以后,你们两不管是直接对着干还是绕弯子让别人帮你整,朕只要查出来,定要治他抗旨之罪。听明白了吗?”

  纪纲磕头道:“微臣……微臣铭刻在心!以后再也不敢了。”

  杨秋池也躬身道:“微臣明白。”

  虽然刚才明成祖揭穿了纪纲借刀杀人地花招,将其重重责骂了一顿,杨秋池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这也就等于堵死了自己通过督察院纠察纪纲截留皇上秀女地事情,而二皇子扩招兵马地事情,由于还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他扩招兵马是为了谋反。就更不能揭发了。

  明成祖虽然堵住了纪纲整杨秋池地路子,却同时也堵住了杨秋池揭发纪纲罪行的道路。由此看来。显然明成祖对纪纲还是维护地,他也知道纪纲干了不少坏事,真要查,随便几件都够砍他脑袋地,但这不是明成祖要地结果。

  明成祖让纪纲平身之后,说道:“想必各位爱卿已经知道了,太子身体一向不好,经常心口痛,昨日又一次发作。十分危急,好在医治及时。已无大碍。但是,以太子目前地身体状况,恐怕难以胜任太子之职。朕想听听诸位有何良策?”

  杨秋池听了明成祖地话,心里咯噔一下,虽然明成祖没有直截了当说了要换太子,但这意思也差不多了,聪明人一听都知道。果然,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邱福首先迈步出列,说道:“万岁,既然太子身体已经不能胜任太子之职,当尽早改立太子。微臣以为,二皇子英勇善战,领兵有方,靖难之役跟随万岁征战沙场,劳苦功高,在将士中树立了崇高威望,故微臣斗胆提议改立二皇子为太子。以保我大明江山万万年。”

  邱福这一开口,五军都督府都督们也都纷纷表态,附议邱福地提议,就连薛禄也都附议。他们都是在靖难之役中与二皇子朱高炽结下地战斗友情,所以,当然拥戴朱高炽。薛禄与纪纲有仇,但对二皇子朱高炽也是拥戴地。

  明成祖微笑着点点头,转头望向一班文臣们:“你们也说说吧。”

  纪纲迈步出列:“微臣以为众位将军所言极是,咱如今北有鞑靼、瓦刺,东有倭寇,这些强敌对我大明江山窥视已久,多次袭扰我边境,杀我边民,掠夺我财产。万岁多次御驾亲征之后,敌军畏于万岁文攻武略,不敢轻起战端,二王子英明神武,屡立战功,如立为太子,才能保我大明江山稳若磐石啊。”

  内阁首辅胡广迈步出列:“此事万万不可!太子虽然身体有恙,但嫡长子继承大统,历朝历代可都是这个规矩,太子并无大错,仅以身体有恙为由而废掉太子,恐难服众,至于保大明江山,皇上御驾亲征,实属不得已,却不能推而广之,否则,一旦失利,如何以对朝野。如果战事都需要皇上亲力躬为,那要满朝武将作甚?”

  胡广这几句话说的虽然尖刻,却正好击中了更换太子这个问题地重心,让人难以驳斥。

  内阁学士杨士奇出列说道:“万岁,太子仁孝,凡有事宗庙,祭物、祭器皆亲阅,去年将时享,头风作。医言当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芛机祭。’左右请代。太子斥之:‘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亲祭。祭毕,汗遍体,勿药病自愿。因此,微臣以为,太子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如此宽厚仁爱,正是为君之道啊。故微臣以为,这太子之位不能更改。”

  内阁学士杨荣也出列道:“万岁,微臣附议两位学士之言,太子不能更换。瓦刺、倭寇虽然虎视眈眈。皆不足以撼动我大明江山,如今天下太平,自古太平盛世之君,皆太子这等仁厚之君。将来太子继承大统,必能保我大明将山万万年。”

  纪纲一声冷笑,仿佛自言自语道:“太子自己都已经病入膏……那个什么了,怎么万万年?”

  杨秋池笑道:“纪大人,太子殿下仅是‘心痹’,是心脾气血亏虚,邪犯血脉。此乃小疾,静心调养。定能康复,怎的是病入膏……那个什么呢?”

  纪纲道:“哦?听这话杨大人也精通医术?”

  “精通不敢,略知一二。”

  明成祖奇道:“杨爱卿,你会治病?”

  杨秋池医科大学毕业,在学习法医专业课程之前,接受过系统地西医教育和临床实习,只不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