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14010605-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骞和那位命大的导游先生,是逃回来了。可是张骞妻儿,竟然被穷追猛赶的匈奴截留下来,夫妻永世再也不能见面了。

有心的人计算了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成本:一百多号人出去,只有俩人能活着回来。而且,张骞也没有成功说服月氏王国联手对付匈奴。但是,张骞心中装了两样东西,是任何宝贝都换不来的。

一样是,西域地图;一样是,坚忍不拔的汉朝气节!就冲着这两样东西,张骞没有亏,刘彻没有亏,汉朝更没有亏。

所以我相信,当刘彻看到张骞出现在的眼前的那一刻。他就像所有普通的汉朝人一样,只有眼泪和激动。十三年啊,多少风雨天上来,多少沧桑从坡上刮过,终于还是活着回来了。

一句话:不容易啊!!

张骞的凿空之旅,仿佛神斧砍开了汉朝的第三只眼,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如果将话说得大些,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果说得现实点,西域诸国,都是汉朝潜在盟友,只要肯开发这些外交资源,也是有得匈奴喝一壶的。

张骞这样告诉刘彻:

此次远行,竟然在大夏国发现了,来自西南邛的竹杖和蜀国的布。后来大夏国告诉他,这才知道这两样东西是商人从身毒国(今印度)贩来的。这个身毒国,风土人情,跟大夏国差不离。唯有一点不同的是,其民乘象作战,其国临大水。

于是张骞按大夏国所言,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大夏距离汉朝上万公里,在西南方向。而身毒国又在大夏国东南方向,售有蜀国特产。那么,这个身毒国应该就横在蜀国和大夏国中间,距离蜀国应该不远。

既然这样,那就好办了。汉朝通西域,走北道,有匈奴;走南道,羌人替匈奴卖命,也不通。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蜀道。由蜀通西域诸国,路短无寇,是汉朝打通外部世界,开拓视野的极佳捷径。

刘彻十三年苦苦等待,等来的竟然是这般的神奇汇报。在那一刻,他激动了。

按张骞所述,西域一直以来都风闻汉朝之富饶,只不过是路途遥远,才断念作罢。如果打通了西蜀,以利诱其远来朝拜,臣服汉朝。如能成功的话,那是赚大了。

绕了一大圈,原来遮蔽汉朝投向世界的目光,不过是蜀地那片高山峻岭。还是古话说得好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多远。张骞的思想是对的,他的路途是对的,凭什么不勇敢地走远一点呢?

于是,刘彻做了一个决定:重新启动开发西南夷计划。同时,组织探险路,分头摸路,直到摸到通往西哉的道路之止。

事实上,刘彻这个计划是烧钱的。但是,他烧对了。他将得到的,远远超过他的投资成本。

四、公孙弘的庐山真面目

公元前124年,冬天。公孙弘迎来了人生最得意的岁月。这年十一月,刘彻免去薛泽丞相职,御史大夫公孙弘老步一跃,成为当朝丞相。是年,公孙弘七十六岁。

公孙弘大器晚成,真是周之姜子牙有得一比。然而,让人惊奇的事还在后头。这时,刘彻觉得,公孙弘好像还缺了什么。想了半天,猛然发现,汉朝自开国以来,坐上丞相位的,都是有侯爵身份的,唯独公孙弘缺了这么一个要命的东西。

刘彻想想,这可不得了。公孙弘没侯爵是事小,可是皇帝面子大。我这么一个讲究排场,阔气十足的皇帝,怎么能让丞相落得个寒酸命呢。于是,刘彻就马上想到,是不是给公孙弘封个侯,将他与历任丞相的地位拉平呢?

我们知道,汉朝的封侯规矩是很严格的。如果你不是刘氏亲族,又没什么武功,拜官还可以说说,封侯这事还是免谈吧。当初刘景想封窦氏几兄弟为侯时,丞相周亚夫死命不同意。理由就是高祖说过的白马誓,外戚不姓刘,凭什么封他们为侯呢。

后来,周亚夫下课后,刘景才封了窦氏几人为侯。于是,自从文景两父子封外戚为侯后,这也成了汉朝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外戚,只要不是傻瓜笨蛋的,都可以封侯。可人家毕竟是外戚,有关系,闲人也说不得。要想给公孙弘封侯,得找个什么借口呢?

这事当然难不倒刘彻。马上的,刘彻下了一道诏。他在诏里这样说道:自从我登基当皇帝后,就不拘不格降人才。武将文臣,能者即上,封侯加爵,没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刘彻打着不拘一格的大旗,很顺利地封公孙弘来平津侯,食邑六百五十户。刘彻此举,创举了一个神话:丞相加侯者,自公孙弘始。

一句话,公孙弘真的赚大了。

既为侯,当然有钱养闲人了。从此,公孙弘开始附庸风雅,招买宾客。所谓宾客,无非两种,帮忙和帮闲。帮忙就是出谋划策,帮闲就是吹牛拍马。这帮没有白啃公孙弘粮食的人,每天就是聚会讨论提案,汇总成文。于是,公孙弘就享现成的,直接送到刘彻面前,呈报现奏。

公孙弘养客,刘彻手里也养一群客。公孙弘门下那帮客,名不经传,那叫小客;刘彻手里那帮人,名震天下,那叫大客。刘彻为什么要养这帮大客,目的就是建立内朝,制约相权。如果皇帝凡事听丞相的,君权就可能就像太阳落天一样,逐渐西斜。

刘彻当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孙弘将相权做大。所以,每当公孙弘将提案交上来的时候,刘彻总要安排身边一两个人跳起来要跟他辩论。之前,公孙弘已经领教过朱买臣的厉害。最近,他又尝到了另外一个牛人的厉害。这个辩才,就是吾丘寿王。

不管是朱买臣,还是吾丘寿王,每次刘彻身边这群高级顾问站出来,公孙弘都得服输。服输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这不仅仅是口才问题,档次问题,更是为官之道。我们有理由怀疑公孙弘。他在很多关键问题是,貌似较真,事实上他从没有跟刘彻较过什么真。如果算是较真,那不过是假较真。

但是,除了皇帝外,对于其他的人,公孙弘都可以较真。前面有一个主父偃为证,估计主父偃被人整死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次,公孙弘又准备跟两个人较真。一个是久违的董仲舒,一个是前面一直斗得猛烈的汲黯老先生。

董仲舒怎么惹上了公孙弘,这事说来话来。董仲舒不但惹上了公孙弘,甚至之公孙弘的死敌主父偃。这三个人为什么互相掐架,不分你我呢?

在我看来,问题就出现在他们的行业竞争上。

董仲舒是怎么发家的?治《春秋》;主父偃是怎么发迹的?亦是治《春秋》;那么公孙弘呢?也是治《春秋》。那么,此三者,谁的专业更厉害呢?当然首属董仲舒。

董仲舒三年苦练,写出了盖世绝学《春秋繁露》。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是博士专著。主父偃和公孙弘,不见有专著,都是论文,其体系零散,不成体格。唯独这个董仲舒,仿佛练成了降九十八掌,自成一派,天下无敌。

但是,任何武功都是有漏洞的。就是这个《春秋繁露》,让董仲舒差点死在了主父偃的手上。

事情是这样的:董仲舒治《春秋》时,将它与阴阳家学说结成一体,发明了一个阴阳预测学。董仲舒认为,天地一切灾异,都可以在《春秋》里找到根据。于是,董仲舒在地方上当诸侯国相时,实施这套理论,得心应手,从来没被怀疑过。

董仲舒没有被怀疑,那是因为小地方,人们见识短。如果真到长安城这种大地方,就有可能漏馅了。果然,还真出问题了。

有一年,辽东高庙及长陵高园的大殿发生火灾,董仲舒听说后,又手痒翻《春秋》找阴阳论据。结果,写了一通草稿,还没交上去,主父偃就上门来偷了。

那时,主父偃私下拜见董仲舒,没想到董仲舒就将没发表的论文交给主父偃过目。主父偃看了后,心里就笑了。他知道,现在是扳倒这个经学泰斗的时候了。

于是,主父偃偷走了董仲舒的草稿,交给了刘彻。刘彻一看,又召来一个人来看。

这个人,就是董仲舒的得意弟子吕步舒。

刘彻问吕步舒,你觉得这篇论文写得怎么样?

吕步舒根本不知道这文章是师傅写的,不由脱口而出,吐出了一句话:这是什么狗屁文章,简直是胡扯。

主父偃笑了。对,就是胡扯,天有不测之风云,怎么能跟《春秋》胡扯到一块呢?

刘彻一听就怒了。传说中的经学大师,竟然是个胡扯大师。于是,刘彻下诏,替我将董仲舒擒来,斩了。

最后,董仲舒没有被斩。因为,刘彻又将他赦免了。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从此,天要打雷,地要大旱,随它去吧。董仲舒也再不敢说《春秋》,可以预测灾异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