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道天堂-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利兴又说着:“听严先生说,那就不必再去买下印书坊了?”

“印书坊还是有买的,不过既然侯爷愿印一万,我就印上一千好了。”方信淡淡地笑地说着,其实这本仁礼之论,还不能说是开大道,只是穷尽了“仁”“礼”二字,并且进行辨证,指明这两者,一阴一阳,不可分离,若是分离,就非儒家圣贤正统之说。

而且,方信着重提出,人就要先立人道根基,对天地鬼神,先不论,这不是狭窄,反而是方信纯粹道统,扎实根基之说,毕竟天地人,任何一个都有莫测之道,一下子想全部包容,只是博而不精,反而误了大道,折了根基,所以仁礼之说中,不论天地人,只道一个“善之所向,人生无悔”。

“天地之气,集散无常,流转百域,然持人道居其间,俯仰之间,天地苍茫,人事转眼已为陈迹,不能不以之兴其敬畏,然死生虽可言大,功业虽有沉浮,持道而行,终其九死其犹未悔,尚不足让君子畏也!”——这句话实是得了“无悔”,就得了人道之最高之意。

意思就是,世界之大,万物之多,社会之宏大,一人就如渺小的尘土,那我们推行善道正道,肯定会遇到困难,又怎么样来对待这个问题呢?

回答,也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无论功业有没有成,都是九死而不悔,这就是人道积极上进的最大原动力,也是所谓的浩然正气的本质,至大至刚,充满宇宙,等于开出了儒家真正修炼上的入手道路。

就是因为点出这条,才可以称得上是推演到儒家本意上的巅峰,论纯粹,已是儒家之至道了,但是还没有继往开来,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个,就只是继了儒家真道统。

所以,书成之日,一下子只获得了一千份功德,顿时就使玉如意达到了一千五百份功德的数目,打开第八颗星辰,已经有余,而且,随着影响扩大,还可以不断增加功德,折算下来,竟然高达主位面一天十份功德,超过了目前所有功德数!

而且,方信查看过了,书一成,自己家的阴德数,数目庞大到连方信自己也咋舌的地步,如果没有什么大折损的话,这世界的李家,至少七代之内,不用担心气数上的问题了。

不过,要想开道,还必须先补全儒家道统,下一篇,方信已经想好了,就是“入华夏者华夏,出华夏者四夷,然者,教者仁也,化者礼也,教而不化,失礼而罪,化而不教,失仁而虐”!

这就是对待外族和百姓,特别是对待外族的态度,在地球上,原本儒家,是教而不化,特别是唐朝李世民的政策,导致了技术和学问向异族传播,又没有纳入统一的秩序中,结果反而是武装了异族,导致他们迅速强盛,并且确定了以后胡人入鼎中原的根基。

因此,入华夏者华夏,出华夏者四夷,自然是对的,也最大程度地具备覆盖一切种族和国家的器量,但是,“教”是必须,更必须“化”,教而不化,就要成为大罪孽,而化而不教,又显得太过暴虐了,这就解决了儒家文化对外扩张的问题,也从理论上解决了封建国家对外族的问题——这个不单是继承了,而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继往开来,解决了儒家生命力的问题——这就更是千秋功德了!

不过,凡事有个过程,第一篇就足够自己声名而起,奠定了在这世界士林界的地位,这如美酒一样,越是沉淀越见香醇,所以这第二篇,不必着急,就听见邹利兴问着:“李兄,你不但文章好,经学深,诗篇也好,可有什么诗词作来?”

严敏也记得了当日两篇,精神一震,说着:“的确如此,还真要记得一篇新诗新词回去,大人也不必贺礼了,就拿此来回礼,我相信侯爷会非常高兴。

方信也自顿了一下,这时,说来话来,就见得黄昏已落,月光已出,一丛竹林之前,隐见林中有女子闪过,穿着绿裙,知道是艾贝尔,当下就笑着:“是作了一词,记途中某女所作,一夜风流啊,不太对景,不过也可说说了。”

当下吟着:“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此首写别情,上片别时景,下片别时情,起写烟收星小,是黎明景色,“残月”两句,写晓景尤真切,残月映脸,别泪晶莹,并当时人之愁情,都已写出,换头,记别时言语,悱恻温厚,着末,揭出别后难忘之情,以虚处芳草之绿,而联想人罗裙之绿,设想似疑,而情则极挚。

三人听了,顿时喊好,叹着:“果是少年风流人物!”

第105章 声名传四方

《仁礼本意论》,初版刊行了一万一千册,方信又出钱,出了一千册后土经。

开始时,这一万一千册,只卖出去六百册,方信也不以为意,继续写新一本的《仁教礼化为之大》,用意也自说了——教导知识和技术,是仁,但是纳入秩序,这是礼。

就这样徐徐,但是半个月后,就有一些儒者开始称赞这书,好评开始出现,销售量,也随之慢慢增加。

不过,这仅仅是南方的情况,在西南方面,战争还在继续,安昌省,已经全局糜烂,三个郡已经沦陷,蛮司已经自立安昌王,统一调遣,对抗朝廷大军。

朝廷也不甘示弱,派遣大将军崔寒率兵五千,又全权节制全省军队,以挽回大局。

不过,这就和方信无关了,九月十一,天微露晨曦,方信已起得床来,梳洗罢,就到后土神堂,见得了母亲正在上香。

后土神堂,现在是全家的信仰对象。

“我儿,这次三平山三平庙观法主持,请我们去,你去不去?”上完了香,母亲何氏郑重其事地说着。

方信听了,笑地说着:“既然母亲想去,儿子也就去罢。”

回到了外面,却看见几个陌生,又有点熟悉的人在那里,见了方信,都是行礼。方信扫了一眼,就听见母亲呵呵笑地说:“起来吧,都是自家人。”

又对方信说着:“儿子,你祖父搬迁来这里,这些都是族亲,这算起来,还是你的十一叔呢!”

方信看了过去,却是一个中年人,正在笑着。

“原来是十一叔,还真是第一次见到。”方信平淡地说着,忖度着这些人,无非就是知道自己发达了,因此来打点风,而母亲的意思,大约也是要自己给些方便,这也是这个世界的族亲规矩,他用目光扫视了一眼,缓缓说着:“那就先住下吧!恩,时辰到了,既然要去三平山玄见观叶法持观主,那我们应该走了,别误了。”

母亲何氏说着:“我再呆着说些话,你想出去,就出去罢。”

方信笑着点了点头,就出去了,才到了院子中,就见了兰姬在院子中,淡绿色绸裙,少妇的云髻,几件小巧的珠翠,流露出高贵绰约风华。

“夫君!”兰姬见了,目光欣喜,起身就要行礼,方信走过来扶起,笑地说:“别,我已经知道你又有孩子了,不必多礼。”

兰姬脸一红,瞟了方信一眼,说着:“夫君怎么知道?我也是才知道的!”

方信抚摸着她的肩膀,吁了一口气说着:“兰姬,我自然知道,你这次,也想去?”

兰姬点了点头,喃喃地说着:“我今儿自己,没有什么求……可是孩子,我想再去求求佛……听说佛很灵验……”

她低声地说着,她知道家中有后土女神,但是她还是有些想拜佛,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了。

“其实,你这想法也不算是错!”方信叹着说,“你喜欢哪个,就是哪个,再说,你这也是为了孩子,我怎么会责备你呢?”

“夫君!”听着这温柔的话,兰姬顿时靠在方信宽阔健壮的怀抱里。

“夫君!我是真有福的……今儿我就在想起府中的姐妹,和我一样学艺学琴学剑,上次给消息说……”兰姬停住了口,眼泪就落下来了,方信只得抱住,拍了拍她的背。

“多智慧美丽的可人儿啊,比我还强些,只是上次传来消息,怀了主子少爷的孩子,却又被药死了,尸体都薄薄草草地埋了……”

方信继续沉着地一下下拍着她的背,让她哭了一些时日,才说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是她的姐妹,上柱香吧!”

“是,所以我准备在佛前上柱香,我又有孩子了,而且过得如此有福,心中有些黯然!”

“你不必黯然,你跟了我,这些年来,又做了不少事,积了不少德,是应该有福的,不要有任何想法。”方信说着。

方信本想拉着兰姬说话的,想不到听见她这样说,叹了之后,就见外面府兵已经进来,就吩咐地说着:“等我们上了车,你等就去吧,只要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