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体制迷墙-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心目中,理想职业的排序依次是:党政机关干部(46。3%),教师(30。7%),医生(30。3%)和律师(30。3%)。
熊丙奇65%的学生追求当公务员,大学生的选择也可能是受大学氛围的影响,大学教师的影响。
邓伟志我觉得官员也是这种氛围的牺牲品,本来他的学术发展前景是蛮好的,后来到了官场,一天到晚都在交际应酬,确实生活在鲜花与掌声当中,这样就忘记了做学问。我就碰到过好几个副省级、副部级朋友,说还是你这条路走得好,你到了六十多岁了还能写东西,我们当领导了,现在下来以后失落感很强。
作者补记我国大学的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外行领导内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时代的特殊性,一些革命者担任大学领导,他们对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不懂,但带着开创社会主义教育新局面的理想,领导着一批懂高等教育办学的专家,建设大学。第二个阶段是“外行尊重内行”。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国家渴求大量人才,高等教育亟需发展。此后教育界改革大刀阔斧,办学内行、学者专家的意见得到充分的尊重,教育走上复兴之路。第三个阶段是“外行就是内行”。这就是眼前,没有人说自己是外行,大家都是全能专家。虽然大家广泛质疑“教授治校”没有得到体现,可是,大学的校领导们不都是教授么?大学的机关处长们不也有高级职称么?只要走上领导岗位,不管你是否具备学术水平,是否具有教育从业经验、具备高等学校管理能力,无一例外地都是教授,就被赋予内行的地位,在什么领域均可以“发言”。是“因为你是内行,所以你来担任这个职位”,还是“只要你上了这个岗位,你就是内行”,这个问题,把大家搞得很糊涂。中国大学的用人制度,本就很高深,“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就看造化吧。
原因13:评估经济
为了争取一个好的评价结果,就千方百计、不计成本地去应付这种评价。这是官方评价和行政评价的一种弊病,很难避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中国正在形成评估经济。
一位退休老教授,近年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参加各种评审。他专门找到我,向我计算了一所学校迎接一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估的费用:十名左右专家的来回差旅费,三四天的吃住费,评估期间的参观考察费,劳务费;校内迎接专家评估的人员的时间成本、会议成本、资料成本等。一次评估,少则花费数十万元,多则花费数百万元。
这种评估,一所学校一年迎接一次两次则罢,现在是一所学校一年可能要迎接好几次,甚至十几次!因为,对应于国家和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几乎每个“口子”都要进行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重点学科评估、学科基地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材建设评估、优秀博士论文评估以至校园环境评估……对上,评估成了推动工作、控制进度、展示成绩的法宝;对下,评估成为一所学校的工作线索、工作中心、工作抓手。
近年来的评估,之所以剧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项目获拨款”,你只有新增项目向上申报,才能获得政府的拨款。而投资建设了这个项目,政府当然要知道投资的效果,于是评估接踵而至。

第32节:决策者的态度
这种评估,如果有成效也罢,问题是,这种“老子评儿子”的评估基本上是走形式与过场,而且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在评估之前,评估的结果基本上就定了调,即便评估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专家们也不可能真正为难提供好吃好住,而且又有主管领导帮忙打招呼的学校。
这位退休教授说,在这种总体评估之外,一些学校数以百计、千计的成果鉴定会,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评估市场,评估专家在这个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专家荒”。
对话观点:
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不正之风。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中介化,要社会化。评估是一种工作手段,是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这种手段用得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用得不好或者太多、太细、太滥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高校的教师管理当中,要强调人本管理,要增加人性化。
对话人:邱均平
熊丙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经常对大学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估,进行科技成果鉴定。你认为政府对大学的这种评估、鉴定这么频繁有没有必要?拿本科教学评估来说,许多高校为了本科教学评估大搞建设,提前三年就准备各种评估用的东西,缺什么补什么,而且还提什么“三流一扒”,流血、流汗、流泪,扒一层皮,可在平时根本不重视人才培养,评估结束又回到老样子。这种评估有意义吗?
邱均平一定的评估还是有必要的,通过评估可以按照教育部的意图提出一种规范,大家都按照这种规范来做。比如说扩招以后,国内高校学生规模增长很快,本科生、研究生都增长很快,教师队伍却没有很大的发展,所以现在师生比非常大,老师的负担非常重。教育部于是专门有这样一个师生比的指标,达到什么程度是优秀,达到什么程度是合格,什么程度是不行的就不能招生了,想用这种评价办法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当然,完全应付评估的情况确实存在。我特别强调三个反对,特别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不正之风。拉关系,找专家,然后去给专家送礼,这样的一些现象确实是有的。
作者补记大学办学,有的可以规范,且一定要规范,比如必须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不能没有条件也办学校;有的却不能有规范,比如,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因为这种活动,强调个性,强调特色,严格规范只能扼杀个性,最后只能千篇一律,重复浪费。现在的问题是,所有的一切,全部要“规范”。据说,在有的学校,连老师讲授课程的进度都必须一致,这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与严谨。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教材,保持一致的进度……这哪里还有什么因材施教可言。
熊丙奇有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评估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学校花了大量的成本去准备这个评估,专家来了之后其实要看学校的面子,要看教育部主管官员的面子,都变成了走形式,很少有给学校黄牌警告,或者给红牌让它出局的。
邱均平这种现象我也听到过,也有一些高校的管理者,甚至领导,他们对评估有些意见。评估太多,一些高校难以应付。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控制一个度,要利用好评估这种手段,但是不能太多太滥,太多太滥的话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很容易产生弄虚作假,为了争取一个好的评估结果,就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去应付这种评估。这也是官方评估和行政评估的一种弊病,官方评估就很难避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熊丙奇我们现在要减少官方评估、行政评估。
邱均平国外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评估主体要多元化,要中介化,要社会化。评估是一种工作手段,是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这种手段用得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用得不好或者太多、太细、太滥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熊丙奇怎样才能真正改变评估太多、太细、太滥的情况?
邱均平这主要在领导。
熊丙奇取决于决策者的态度?
邱均平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宏观调控、宏观管理。政府要转变职能,依法治教,用法律用政策从宏观管理的角度进行管理,要增加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要相信大学,相信大学的管理者,相信省一级的教育管理部门,他们能够管理好大学。哪些是高校管的,哪些是省一级管的,哪些是主管部门教育部来管的,分工职责应该明确。国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有《高等教育法》,关键在于我们怎样依法治教,依法管理。该你管的你就管好,不该你管的你就不要越权、干涉,说严重点,这是在违法。

第33节:管理好教师队伍
熊丙奇在大学里,我们的办学者对教授、教师的管理,基本上采用量化的指标,也有一种大学排行榜的味道,请问大学究竟怎样才能管理好教师队伍?
邱均平高校在教师管理方面,以前更多的是定性管理,现在增加了定量的成分。我做过一些调查,现在全国高校主要是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理工科的院校,像清华、浙大,他们对教师管理量化的指标更多。最近我了解到浙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