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疑似爷们的美好生活-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 手机访问: m。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爆笑草根的激情人生:疑似爷们的美好生活 作者:白天光
石桥和稗子(1)
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总是一样的,一个小镇和另一个小镇肯定是不一样的。桥镇,是一座古老的小镇,因为在桥镇还能看到历史的遗迹。遗迹之一,桥镇的镇西有一座石桥,这座石桥距小镇将近一华里,既然这座石桥和小镇有这么长的距离,那么小镇为什么还叫桥镇呢?但你仔细看就会发现,石桥其实是和桥镇连着的。石桥下的河叫稗子河,稗子河一到夏天,有时肥有时瘦,瘦的时候河水是清澈的,稗子草根下有许多鲶鱼。肥的时候河水漫上岸,河床都消失了,只有石桥还结实地立在河里。稗子河一肥,岸上的人就受灾,因为桥镇的地势是倾斜的,东高西低,于是在桥旁边住的人家和商铺就向东迁移了。现在能看到的是搬不动的镇宅石和长得又粗又高的李子树,但这李子树不知什么原因,已经多年不结果了。镇宅石上都刻着姓氏,大都是袁、熊、张。因为这些镇宅石和镇上的人有关,所以桥镇的人就从来不动他们,而一直保留至今。桥是山上的青板石镶嵌的,看不到有泥水匠的手艺。据说是一个石匠领着他的三个儿子凿了一年石头,才镶嵌出了这座石桥。这要归功于明末的一位县令,是他出银子修的这座桥。他也是桥镇的第一任县令,他叫袁呈,所以这座桥原来叫袁呈桥。后来袁呈离开了这里,来了一位新的县令,他觉得叫这桥为袁呈桥他犯硌应,就禁止百姓叫这桥为袁呈桥,而直接叫石桥。
  石桥几百年没塌,除了归功于那四个石匠的手艺,重要的是河岸的稗草也让这座石桥没受到浊浪的侵蚀。不知是什么原因,桥镇的城镇四周,到处都长满了稗子。这很奇怪,一般稗草大都长在庄稼中间,或是潮湿的阴沟里,而桥镇的稗子,只要有土它就生长。稗草长到旺时,茎有拇指那么粗,比人还高。石桥的下面长着许多粗壮的稗子,他们在水里扎根,长得不密集,不影响水的畅通,它对桥也起到了保护作用。原来桥镇的街道两旁也长满了稗子,商铺的门口也有稗子,但桥镇人不觉得稗子碍事,就任它去长。稗子长得到处都是,也成了桥镇人的第二种粮食。有一年大旱,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而稗子却壮实地活着。那一年,桥镇人用稗子和榆树皮磨面做饽饽,就把他们的命救了。后来桥镇来了一个文弱的县令,他有洁癖,衙门的院子里不允许有一棵杂草。衙门府内的衙役每天不干别的,都拿着扫把和抹布搞卫生。后来这县令到街上散步,见到处都是稗子,就让桥镇的人把稗子全部除掉,桥镇人没有一个听他的。这县令觉得对这里的百姓指挥不灵,就张贴告示,每人不交十捆稗子,加倍交税。后来百姓将这县令告到了知府,知府就把这县令给撤了。因为稗子撤了一个县令,这也是让桥镇人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
  石桥和稗子,的确成了这座小镇的历史遗迹。
  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总是一样的,一个小镇和另一个小镇肯定是不一样的。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的人群有他们的语言韵律,这是城市间的微小差别。而一个小镇和另一个小镇的语言韵律不一样,有些小镇语言的符号是不能用文字书写的。城市的人总是以移民为主,而小镇的人总会阻止移民的介入。这就使小镇的人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桥镇的男人长得都不是浓眉大眼,不受看,但桥镇的男人都很剽悍。他们的祖先都是强悍的人。据县志记载,桥镇的祖先一部分是宋朝的叛臣,一部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还有一部分是俄罗斯混血儿。按说这些人的遗传应该让桥镇的男人们威武强悍,也应该让桥镇的男人更加英俊,但历史是无情的,桥镇人的遗传渐渐地被异化了,因为桥镇一直是一个丰衣足食的小镇。桥镇也曾经是一个贸易大集,使这里的经济空前繁荣。富裕往往是让人的遗传退化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位学者到这里考察后说的,当然,桥镇人并不知道这些。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石桥和稗子(2)
桥镇除了石桥和稗子,还盛产县令和县长,这些当年的政府官员也让桥镇的历史更加波澜壮阔。清朝的县令赵五津是个不着调的县令,他的父亲是天津卫大茂商行的老板,在天津卫商界中资产一直在前十位,赵五津在家行五,也是商行老板的老儿子,他在天津卫总惹祸,他曾经把比他大十六岁的女戏子干枝梅给睡了,干枝梅还给他生了个孩子,干枝梅把孩子抱给了商行的老板,赵五津的父亲给了干枝梅三百两银子,又把她生的孩子送了人。赵五津还玩马,他整天骑着一匹英国的高头大马在街上招摇,有一天他骑着马跑到了俄国领事馆,让老毛子狠揍了一顿,又把马给没收了,赵五津就拎着一把洋枪要在俄国领事馆闹事,还是他父亲的保镖把他用麻袋背了回来。后来商行老板觉得应该把这老儿子发配到边疆,就在朝廷的吏部活动,给赵五津买了个县令,把他打发到了距京城两千多里的桥镇。
  赵五津当了桥城的县令,不理政事,让县丞替他主事,县丞和他一样也是城北一个大财主的儿子,和他一样不着调。县衙落满灰尘,而县令和县丞却天天到镇西的稗子河钓鱼。桥镇成了没有朝廷管的自由王国,那些年在桥镇发生了许多离奇古怪的事儿,这些事也惊动了朝廷,将赵五津给撤了,县衙也迁到了桥镇的南边。
  桥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不能不被桥镇人记住。他叫尤向阳,他是当年桥镇抗日独立大队的队长。尤向阳枪打得不准,指挥独立大队和日本人作战,他要别着钢笔,军装穿得很整齐,他梳着孙中山那样的发式,他兜里揣着日产的樱花牌发蜡,在每次战斗前,他总是往头上抹一些。别看尤向阳不会打枪,但同日本鬼子作战,主要靠智谋,他能巧妙地让两伙日军自相残杀。他是省城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他用物理的原理,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日本鬼子的炮楼子被独立大队炸了。他在指挥战斗的时候发明了许多名词:奥斯特电磁效应轰炸法,爱因斯坦相对论围歼法……这些生涩的名词,抗战的战士们根本就听不懂,但运用了尤向阳的战争科学战术,非常管用。尤向阳在一次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临牺牲前他自言自语:奥斯特电磁效应轰炸法还有许多缺陷哪!
  尤向阳这位抗日英雄已经被桥镇的人记住了,因为他给桥镇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尤其是他的五五开的分头,很让人们敬佩。
  桥镇还来过一位日本县长,不过这个日本县长不叫县长,叫参事,他叫阿部田仓。为了让桥镇的人觉得他尊重中国人,就也任命了一位县长,这位县长叫熊宝宗,是一个大地主,他给日本人的县衙每年都提供粮食和猪肉。阿部参事很坏,他在桥镇搞了七八个中国姑娘给他做姘,他到商铺拿东西不给钱,他在草药铺拿过人参,在当铺拿过文物,还在金店里拿过金戒指。阿部民愤极大,后来就被桥镇人用绳子勒死了,又将他吊在县衙。这事儿不小,惊动了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刚要往桥镇奔,半路上被八路军给灭了。不久,日本就投降了。熊宝宗很圆滑,日本投降以后,他把家里的粮食和生猪都送给了八路军。解放的那一天,熊宝宗站在县衙的房顶上,举手高呼:解放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解放后若干年的日子里,这里没有发生大的历史事件。三年自然灾害,这里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桥镇方圆几百里的土地没有被糟蹋的,那些年地里的麦子、玉米长势良好,家家都有粮食,家里的锅碗瓢盆也没有被拿走去炼铁。这要归功于当年一个姓袁的县长。这个袁县长是军人出身,他还有个外号叫袁毛驴子。他在解放军的部队里曾是师参谋长,转业以后应该做市长,可他偏要到桥镇,因为桥镇有一个女人让他去。这个女人原来在桥镇西的彭家窝堡,袁参谋长有一年受伤,在她家养伤,待过三个月。这个女人叫彭玉娴,长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