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家万岁-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术家不同于艺人的地方 在于,感觉已包罗万象,毋须有意地去追求某种观察的效果。艺术家的感觉和思悟一旦形成 一条“自动流水线”,而且能够把握这“自动流水线”的走向,及时开关“闸门”,贮存感 觉和思想,便能不失良机地引导感觉和思想的长流,灌溉作品的土地。德国的电影导演施隆 多夫,在长期的生活体验、艺术思考、创造实践之中,始终不放松对“人”、对“人”的当 代性的研究。当他1977年4月23日读完肯特·格拉斯60年代发表的小说《锡鼓》(又译《铁皮 鼓》)时,在日记中写道:    
    〖HTF〗〖GK2!〗今天看了《锡鼓》,是第一次看。试着想了一下能拍出的影片 的模样。那可以是幅很德国化的壁画,是底层目睹的和生活本身的世界历史——巨幅的。壮 观的画面,由渺小的奥斯卡所会聚。有人说奥斯卡是20世纪的产物。对我,他有两个现代的 典型特点:拒绝和抗议。他对世界的抗拒甚至使他不再长大——零增长。他的抗议如此 有力,以致他的声音震碎了玻璃。如此看来,他离我们现在比距十五年前小说出版的时候更 近。    
    〖JY,2〗——转引自乔治·萨杜尔《影片词典》〖HT〗〖HK〗    
    施隆多夫找到了创作的一个新 焦点。1979年,他导演了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获得了巨大成功。影片以超现实的 内容和手法,突出了“人”在当代社会中的思考。作品通过“小人儿”的世界与“大人儿” 的世界的对照,表现了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生活对人类内心的影响。小奥斯卡的形象虽然并 不能算是施隆多夫的独创,但对这一形象的关注和再创造,透露出他对小奥斯卡身上所体现 出的当代人的个性的深入研究。施隆多夫对《锡鼓》的再创造的成功,表明他对时代 、人生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的准确。这表明,施隆多夫对“人”作过长时期的艰苦思想,也具 备高度的生活敏感力。


第二部分第7节 天才之间(6)

    如何捉摸业已感觉到的事物本性?如何日积月累把这一次次捉摸的“ 历程”或收获堆成一座艺术的宝山?这是摆在每一个艺术创作者面前的必须正视和解答的问 题。老托尔斯泰坚持长年记日记,把所感所想所悟一一从心和脑中拈出,输入文字形象之中 。积蓄日增月长,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勤奋地、不间断地感受、思悟并捕捉自己瞬间的心理活 动,另一方面在于对所贮存的感觉和思想进行着悄悄的净化,让其在睡眠中生长。《童年· 少年·青年》、《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作品,并不是作家原本 的、零散的、被捕捉的感觉和思想的堆积,而是经过作家灵智的陈酿,汰除了杂质之后产生 的更纯净更深厚的感觉和思想的成果。这些作品之所以深刻而伟大,并不在于作者的才智过 人,也不在于某种机敏、灵巧、聪颖,主要原因在于伟大的人格为捕捉到的、本应瞬间即逝 的东西准备了宽大适宜的陈酿场所和陈酿条件。    
    可以说,捕捉的天才是灵敏度极高、 极聪明伶俐的人可能具有的天才;陈酿的天才是老老实实、不急不慢、耐得住寂寞和辛劳的 人才可能具有的天才。这两种天才,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才可能在作品中得心应手 地处理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从这个角度看,艺术家的天才是聪慧与勤奋的融和,是敏锐与 踏实的默契,是颖悟与孤寂的完美合作。过于灵活,会为灵活所溺,耽于瞬息万变的外事外 物的表征表象。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HT5”F〗[见《诸子集成》本 《老子注》]〖HT〗。抛开他“为腹不为目”的小国寡民思想,这话会给我们这样的启迪: 单单敏感于“五色”“五音”的结果,是为“五色”“五音”所迷误。被声色弄得带几分神 经质的人,不可能是艺术天才。老子还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HT5”F〗[《道德 经·第四十一章》]〖HT〗“大巧若拙,大辩若讷。”〖HT5”F〗[《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HT〗这话虽不单指艺术家及其作品而言,但正可以作这一节讨论的注脚:天才是隐与 显、巧与拙、有与无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天才者的捕捉过程表现为一种伶俐的“巧”, 天才者的 陈酿过程体现出一种切实的“拙”;捕捉是使事物由“隐”及“显”,陈酿则让事物由“显 ”归“隐”;捕捉的结果是获得,是“有”,陈酿的过程是停止使用,是“无”。艺术家的 天才中含有有无相生、隐显相扶、巧拙相补的素朴哲学。    
    对于艺术家来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HT5”F〗[《孟子·尽心下》 ]〖HT〗。如何达到“充实”?何以达到“充实而有光辉”?施隆多夫和托尔斯泰已为我 们提供了榜样。施隆多夫对生活的潜心研究,在肯特·格拉斯的小说的启迪下,爆出了一片 “美”而且“大”的火光——影片《锡鼓》。托尔斯泰全部的灵智、修养、才华、思想、哲 学,都在长久的陈酿之后,结晶为一部又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    
    让·雷诺阿在自传中记叙了几个与他共同拍片的电影演员的“故事”,其中《母犬》的主演 米歇尔·西蒙,被传闻说成对最不正经的两性游戏有特别兴趣的人。但是“他没有为自己辩 解”,“风言风语反倒使他觉得可笑。他具有不可多得的洞察力,经常揭露这个时代的愚昧 和低级趣味”。米歇尔·西蒙的洞察力来自何处呢?来自于他内在的充实。“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HT5”F〗[《老子·第二章》]〖HT〗米歇 尔 ·西蒙是在知晓“时代的愚昧和低级趣味”的前提下,摒绝了愚昧和低级趣味。这种“充实 ”,这种“光辉”,使艺术家心如明镜。他知晓应该捕捉什么、淘汰什么,应该贮存什么、 抛弃什么。天才者并不是不论优劣、精粗,对一切兼容并包。他不是遇到什么就抓,更不是 凡抓到手的东西都珍存起来。他所进行的天才的工作的一部分,便是对自我感觉和思想进行 再加工。    
    


第二部分第7节 天才之间(7)

    詹姆斯·乔伊斯这位 爱尔兰作家,在创造《尤利西斯》的最初阶段,不过是想以一位爱尔兰籍犹太人在他一次酒 后胡闹中帮助他摆脱困境的事件为主干,写一篇短篇小说。但是在试图把握并外现这一事件 中的感觉和思想时,许许多多素日搅扰他内心世界的“故事”、形象、思想,纷纷插进他与 那个犹太人之间,迫使他一再改变构思,最后创造了以布卢姆和斯蒂芬为主要角色,充满了 神话、民俗、隐喻、象征、意识流内容的长篇小说。在《尤利西斯》中,庞杂的生活,悠远 的历史,活生生的有着各种欲念和崇高灵魂的“全人”,古老的神话,流行已久的风俗,似 乎都斑斑驳驳、原原本本地被“实录”下来。从布卢姆对异性胴体的想入非非,到他为孤寡 者捐款;从莫莉的情欲驱使着的回忆和幻觉,到她作为一个母亲、妻子、情人的三位一体所 必然表现出的女子的单纯性和矛盾性;从斯蒂芬的课堂教学到公墓中一个老人的葬礼,乔伊 斯对现实的细心观察,对历史和人心的深入思考,都以一种全新的艺术面目得到了展现。更 重要的是,这部小说展示了乔伊斯作为艺术家的天才底蕴。布卢姆与斯蒂芬的合作,可以视 为乔伊斯对“人”、对自我的总结和认识。正是在这两个艺术形象上,体现了艺术家对诗与 生活、诗人与普通人、哲学冥想与现实行为、高尚情操与肉体真实、历史力量与过眼欢娱、 种族与社会传统等等问题的体验和思想。乔伊斯通过这部小说的写作,一方面使用长时期的 感觉积蓄和思想积蓄,另一方面又促使自己进一步对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进行提炼和 升华。在创作过程中,使天才全面焕发的重要表现,便是素日保存下来的内心财富一一流到 作品之中,使作品到处闪射着耀人眼目的灵智之光。人们静立在它的身旁,就会不断地发现 它的无边无际的储藏,就会为它所散发出的感觉和思想的芳香所陶醉。    
    乔伊斯对人世 的观察和认识,对自身内部情感、意识的捕捉和陈酿,并不是一般地具有“才能”的人所能 完成的。灵智、气质和本能的参与,使艺术家的感觉和思想在岁月的长河和创作的斧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