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家万岁-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春并不偏爱自毁,但也不畏惧自毁。不是所有的青春都以“自杀 ”来证明自身,也不是所有的“自杀”现象都与青春的本质相关。艺术家的“自杀”是我们 探讨艺术家生命力的一个切口,我们打开它,为的是把它缝合,为的是说明青春不是一种单 一的、表层的、现象性的存在,而是在饱满、旺盛的躯体内埋伏着冲决的危机的存在。艺术 家要么以艺术创作来平伏青春内部的危机,要么任生命力的山洪暴发,毁灭生命。    
    〖BT2〗熟透的果子    
    人在少年阶段,还受着成人世界的制约、保护和教导。一 旦蜕去少年的茧壳,独立不羁的青年便着手推翻别人帮助建立的世界,建设一个无拘无束的 、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新世界。对于青春已逝的“老人”来讲,青年人的想法和行为只靠近疯 狂,而永远不可能接近事实。青春脆弱而转瞬即逝。这个世界上似乎“老人”永远超过青春 。于是,“青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常常被当作“新闻”或“逸事”,被视为疯癫或痴傻。 当凡·高整天背着画架到旷野中去作画的时候,人们便早已串通一气似的把目光齐射向凡· 高被烈日晒秃的红头皮,毫不避忌地叫道:“疯子!疯子!”    
    青春要改造固有的世界 。因此,对于被改造的世界来说,青春像一阵阵飓风,夹带着不可思议的可怕力量。很多人 躲进“习惯”和惰性之中,庆幸自身没有被飓风掀动,然后讲出一连串怨怒、责难飓风的话 。在一派老俗的吵嚷声中,米开朗基罗于宅邸的楼梯中段,画上了背负着一口棺材的“死亡 像”,并在棺材上写下这样一首诗:“我告诉你们,告诉给世界以灵魂肉体与精神的你们: 在这具黑暗的箱中你们可以抓握一切。”〖HT5”F〗[《傅译传记五种》,378页小注]〖H T〗他以死亡来提醒自己和世人。他以“死”的画像通知“生”的世界:有一个超越生 命的世界,在那个世界中没有生存的地位,也没有生存的任何束缚。艺术家向往那“超生” 的世界,于是他们在向往中超凡地成熟起来。这种成熟的现实体现,便是每一个艺术家都想 创造一个新的星球,每一个艺术家都有庞大的创作计划——一生一世根本无法完成。    
    


第二部分第8节 青春与自杀(4)

    艺术家的创造力为什么那样强盛?原来,他们在死亡中获得了超越生存境界的启迪。他们知 道,有一个比“生”更广大无边、更浩茫无穷的世界——死。“天堂”和“地狱”都是它的 领地。人类对死几乎是一无所知,人类创造性地描绘了一幅幅死的形象。死,竟成了艺术创 作的最根本的动因。“地狱”被创造出来了,但人们仍在惶惑:死一定是低于生的吗?于是 ,“天堂”又被创造出来。人的想像力被死神的翅翼托着,愈飞愈高,愈行愈远。    
    在潜 意识中,艺术家把死亡等同于艺术。只有死亡和艺术,越过了生物界的生存,覆盖着、包围 着生存,大于生存而又环护着生存。艺术家走进艺术,是把生命交给艺术,就像把生命交给 死亡的永恒。在这个宇宙,超过饱和点的生命,要么溢向创造,要么爆破——归于寂灭。青 果永远无法充任种子,只有熟透的、几乎涨裂的果实才有可能作为种子,生出新的生命。艺 术家个个都是“熟透的果实”。正因为其成熟,创造的冲动与破裂的危险才永远纠结在他身 上。这也是艺术家中自杀者或经常产生自杀欲念的人多于其他“群体”的原因。米开朗基罗 便说:“没有一个思念不在我的心中引起死的感触。”“最不幸的人是在尘世羁留最久的人 ;生命愈短,愈容易回归天国。”〖HT5”F〗[《傅译传记五种》,380页]〖HT〗这位大 艺术家 的生命力是太过旺盛了,直到八十多岁的高龄,仍在不息地创作,但这创作也平息不了他生 命的巨大冲动,于是他向往死。他最终没有去实行年轻时自杀的想望〖HT5”F〗[同上,32 0页]〖HT〗,是因为他的创作规划宏伟得足以将“自杀”镇压下去——他要把整座整座的 白石山雕成一尊尊巨大无比的石像。托尔斯泰的一生,虽然完成了许多巨著,但与他青春的 庞大计划相比,“他的长篇小说实在不过是他从不能实现的巨大的历史的一小系罢了”(罗 曼·罗兰语)。而这一切,又是普通人很难理解的。    
    一般人的青春成熟,不过是肉体青春在生命 的一刹那托举起年轻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闪闪发光。随着肉体青春的消逝,精神也渐趋萎 顿,“青春短暂”便由此而来。艺术家的青春成熟,虽然与肉体的最初的成熟密不可分,但 很快就由于精神上的创造性劳作而获得了更多的灵智内涵。在这里,灵与肉互相提携,互相 保护,互相争斗又互相和谐,感官不再是生命的国王,精神和思想有力量不断地给肌体注入 新的活力。“青春长在”便由此而生。    
    艺术家秉持着“不朽的青春”,在毁灭中创造 。但是,他们的创造欲和创造力毕竟是非凡的,毕竟是在这个世界上无法完全发泄的,因此 除去渴望艺术之外,他们便渴望死,在死亡中“可以抓握一切”。尘世的创作终究还是有限 的,到死亡中去吧,在那里一切都是不受限制的,创造也是不受限制的。    
    向往死或者 选择死,对于艺术家来说,竟是巨大的艺术创造冲动所驱遣的结果,竟是创造力过剩的表现 !    
    〖BT2〗青春无穷尽    
    一般人的青春,与“青春期”近义。对于他们 来讲,青春是“青春时代”、“青春岁月”,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艺术家具有两条生命:人 的生命和艺术的生命。对于艺术生命来说,青春是主体,不可失落。一般人的生命阶段划分 ,已不适于艺术家。艺术生命要求一个艺术家必须拥有与生命同始同终的青春活力。艺术家 的一生就该是一个长长的青春。    
    


第二部分第8节 青春与自杀(5)

    无论在生活中的际遇如何,无论作品数量多寡,对艺术 家来说,热情和诗意,永远不可丧失。即使人生的船已抵达老年的口岸,米开朗基罗仍在热 情地工作,一站就是一整天,精心地去雕塑耶稣死难像。风烛残年并不能赶走艺术家的如火 热情,陆游在老病交加的时候还怀恋着少时的情人,故地重游,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HT5”F〗[《沈园》]〖HT〗的动人诗句。青春被保存在热情和诗意之 中,无法像影子转 瞬即逝。被“浮士德”的形象鼓舞着,歌德在整个人生的最后一年中,仍然骄傲得“像浮士 德一样勇敢地生活在否定之中”。他仿佛永远抱着“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的信念,像笔下 的女巫曼多一样说:“谁追求做不到的事情,我就爱谁!”完成《浮士德》的全部创作,将 用漫长的六十年时光构思和写作的“片断”联成一体,对于八十二岁的老歌德来说并不是可 望而不可即的事。“创作激情出乎意料地从歌德身上迸发出来了。他感觉整整三十年从未有 过像现在这样旺盛的创作精力。”〖HT5”F〗[以上引文均见艾米尔·路德维希《歌德传》 , 615页]〖HT〗在米开朗基罗、陆游、歌德这样的艺术家身上,年龄已无力宣告青春的结束 。    
    歌德曾代表艺术家的全体发出“最后的口令”:“越过坟墓, 前进!”疾病,衰老,直至死亡,从来都没能阻挡艺术家的青春的步伐。他们的青春是那样 健壮,以至于他们对死亡都不能不怀有热情和信念。这种热情和信念,在世俗的眼中是不可 思议的“变态”。是呀,谁能“越过坟墓”呢?谁能在古稀之年生出健康活泼的“儿子”呢 ?谁能像血气方刚的小青年一样勇敢地跳进死亡的黑谷呢?    
    三岛由纪夫和歌德,凡· 高和米开朗基罗,在“死”与“老”两个状态上,在两个永恒的焦点上,展现了艺术家身上 的一种永恒:青春的永恒。    
    青春的状态,使艺术家对人的一切,善与恶、公正与不 公,对人的生存环境,自然和社会,怀有真正的、不衰减的兴趣和真诚。青春勇于去发掘 真实和奥秘。真实中藏着奥秘,奥秘中存有真实。艺术成了储存艺术家所发现的真实和奥秘 的仓库。在艺术家的青春面前,艺术本身的意义已退至侧幕和后场,舞台的中心,活跃的永 远是情感、思想和精神。艺术家“心灵的青春”借艺术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