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艺术家万岁-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艺术家不但不是生来坚忍,而且是生来敏感、生来脆弱的人。像安徒生、萧伯纳、 爱森斯坦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脆弱到羞于见人、羞于生存的地步。在日常生活中,他总不 能随心所欲。愈是如此,别人就愈觉得他软弱或怪异,愈易于将他充作众矢之的。    
    艺 术家在生活中,愈来愈敏感于世态炎凉、人情如纸,愈来愈倾向于自己的内心,倾向于艺术 。艺术成了他的护身符。在艺术的国界外,他须时刻防范世俗对他个人的嘲骂、侮辱、唾弃 和残杀。同时,作为“集体人”,他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病相怜之感,使他对他人的不 幸遭遇感同身受。这便愈发加深了他对苦难和人世的理解。    
    然而,艺术家毕竟是敏感 的,像玻璃一样透明易碎,他必须有所依恃。投身艺术,献身艺术,已成为“被逼无奈”式 的避难行为。“成功的愿望已经离开了温森特,他作画是因为他不得不画,因为作画可以使 他精神上免受太多的痛苦,因为作画使他内心感到轻松。他可以没有妻子、家庭和子女;他 可以没有爱情、友谊和健康;他可以没有可靠而舒适的物质生活:他甚至可以没有上帝,但 是他不能没有这种比他自身更伟大的东西——创造的力量和才能,那才是他的生命。”〖HT 5”F〗[《凡·高传》,426页]〖HT〗艺术和对艺术的倾心,成了艺术家的庇荫。在艺术 创造的氛围中,他才得以呼吸到自由的、洁净的空气。    
    中国古代诗人,一般都因为身在朝廷而被无情的政治生活所包围。愈是如此,他们愈喜欢隐 居市廛华屋之外,流连山水田园之间。像陶渊明 那样彻底告别士大夫生涯,隐居田园的现象,在中国古代艺术家中虽不多,但在阒无人迹的 大自然中吟诗作画、荡涤心胸的人并不少见。李白就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HTF〗〖GK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JY,2〗——《独 坐敬亭山》〖HT〗〖HK〗    
    一向以忧国 忧民著称的杜工部,也曾写出《水槛遣心》之类的诗作:    
    〖HTF〗〖GK2!〗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花多。细雨鱼儿出,微风 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HT〗〖HK〗    
    工草隶、精通音乐、创始水墨画的王维,虽有高官厚禄 在身,却并不以仕途为意,在风景优美的别墅中“弹琴赋诗,傲啸终日”,表现了他对官场 生活的厌倦。他的山水诗的明净、大器、意境高 远,正反映了他爱好自然、亲近“山翁”、“樵夫”、“浣女”的本性。    
    〖HTF〗〖GK2!〗人闲桂花落,夜 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JY,2〗——《鸟鸣涧》〖HT〗〖HK〗    
    〖HTF〗〖GK2!〗荆溪白石出,天 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JY,2〗——《山中》〖HT〗〖HK〗    
    在这样的诗境中,人世的种种丑恶和烦扰,显得愈发可恶可憎。    
    艺术家不是政治领袖,不是军中勇士,不是掌管宗教和施舍的主教。他连自己在 生活王国中的命运都无力主宰。到艺术中慰藉伤痕累累的心灵,不是胆怯,而是一种“自然 ”。艺术家不是神,他必须在该逃避风暴的时候远离风暴眼。即便是山林中的兽王老虎, 在狩猎的队伍进山之时也得躲藏起来,否则便只有送命于猎枪口下。艺术家必须先求生 存,然后才谈得上创造艺术。对于生存,坚忍和脆弱同样重要。常常是脆弱也起到了自我保 护的作用。脆弱不一定走向妥协、服从、屈就,它也许是最灵敏的报警装置,一遇异常马上 鸣响,为坚忍的出动创造良机。尤其是对于艺术家来说,脆弱可能会使他不敢或不能与生活 进行面对面的搏斗,他像甲鱼一样缩回艺术的甲壳中,反倒变得牢不可破了。    
    


第三部分第10节 脆弱向坚忍迈进(4)

    “由你 的慧眼,我看到为我的盲目不能看到的光明。你的足助我担荷重负,为我疲痿的足所不能支 撑的。由你的精神,我感到往天上飞升。我的意志全包括在你的意志中。我的思想在你的心 中形成,我的言语在你喘息中吐露。孤独的时候,我如月亮一般,只有在太阳照射它时才能 见到。”这是米开朗基罗写给他的一位情友的一首十四行诗。诗中坦率地表现了艺术家由自 身的脆弱所引起的渴望——渴望另一种力的支持。作为艺术家的人,创造欲和生产力都更趋 于阴柔,更易于走向脆弱,因而也就更需要一种阳刚之力的援助。米开朗基罗对同性的爱恋 ,大概即出于这样的原因吧?艺术家是理解艺术家的,罗曼·罗兰便很好地理解了他的同类 。他这样去分析米开朗基罗对外力的需求:“从没有人这样地为天才所拘囚的了。这天才的 气质似乎和他的气质完全不同:这是一个征服者投入他的怀中而把他制服了。他的意志简直 是一无所能;甚至可说他的精神与他的心也是一无所能。这是一种狂乱的爆发,一种骇人的 生命,为他太弱的肉体与灵魂所不能胜任的。”〖HT5”F〗[《傅译传记五种》,252页] 〖HT 〗天才的力,大大超过了肉体与灵魂所能具有的力,因此米开朗基罗才企图在同性身上获得 足以与自己的天才抗衡的力量。艺术家甚至在“艺术避难”中也无法摒除与生俱在的脆弱。     
    最坚强的艺术家亦需要外界的庇护。这种庇护,在生活中得不到,就只有寄希望于艺术。从 这个角度看,本能地热爱和追求艺术,与除艺术之外一无庇荫的处境,共同造成了艺术家之 为艺术家的“必然”。艺术避难,不仅仅表现了艺术家不肯与俗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心地,而 且为生活王国树立了一面镜子:假如生活是美好的,或者不是丑恶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谁还需要另一个王国,谁还会跑到另一个王国中去避难?    
    由此我还悟到:原来,艺术家 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不够完美的证明;艺术家所赖以避难的艺术世界,竟在否定 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同时,充实了这个世界。    
    真的,艺术家的艺术避难,竟在“消极” 中改善了我们人类。这,也许要感谢艺术家的性格中脆弱的一面。    
    〖BT2〗死一百次    
    易于受伤害,但总能拖着布满伤痕的心灵重新站起;面对残酷的现实和历史 ,经常陷入绝望,心如死灰,却总会在心的死灰中再生——这,便是艺术家性格中坚忍面的 表现。    
    几乎每一个艺术家都或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过生与死的主题。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 的得主澳大利亚作家怀特,曾借笔下人物之口发表了他对生死问题的研究成果:“死当是最 高而又最难攀登的绝顶”〖HT5”F〗[《风暴眼》,212—213页]〖HT〗。英格玛·伯格曼 在《第七封印》的开头便写了一段骑士与死神的对白:〖HTF〗〖GK2!〗    
    骑士:你是谁?死神:我是死亡。骑士:你是来找我的吗?死神:我已同你走了很长一段时 间了。骑士:那我知道。死神:你准备好了吗?骑士:我的肉体很害怕,我倒无所谓。死神 :噢,那并不可耻。    
    


第三部分第10节 脆弱向坚忍迈进(5)

    爱森斯坦曾经设计用头颅骨、交叉的骨头、骷髅、“死之舞蹈”来表现死亡——在《墨西哥 万岁》一片中。他为《墨西哥万岁》所设计的”龙舌兰”、“死亡节”等段落中, 为不同的形象安排了不同性质的死亡镜头:谢巴斯坦悲剧性的死和统治者喜剧性的、阴魂不 散的死。贝多芬在《英雄交响曲》和《命运交响曲》中,用音乐语言表现了生命与死亡、光 明与黑暗、勇敢与懦弱、永恒与短暂之间的肉搏。究竟谁胜谁负呢?歌德的《浮士德》代贝 多芬或者说与贝多芬一起做出了回答:“根据所有的法律,例如法学家们所说的法律,浮士 〖JP2〗德在这场辩论中输给了靡非斯特。然而根据心灵的法律,他则赢了靡非斯特。”〖H T5”F〗[《歌德传》,619页]〖HT〗——魔鬼总是在形式上获胜,而人总是在 死亡中获得新生,获得永生。〖JP〗    
    艺术家在自己精神的绝望——精神休克——中学习死亡,在别人的死亡中 学习死亡(米开朗塞罗:“由于你的死,我学习了死……”),在生命中学习死亡也在死亡 中学习生命。他每天都在内心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