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假如鲁迅活着-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世纪开始的三年以来,由周海婴先生《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首先披露的“毛罗对话——假如鲁迅还活着”设问求答,一直成为文化人关注的焦点。各方面正式发表的辩驳与研讨文章,已经有几十篇之多(还不包括电脑互联网上的言论);至今众目睽睽,意犹未尽,评议方酣。    
    鲁迅与毛泽东是中国20世纪影响最大的伟人(有人甚至说是巨人),鲁迅与毛泽东之间的关系、精神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探讨。周海婴的《再说几句》可谓“引玉”之作,功不可没。此后一年间,南北各地,连续地至少有五位专家学者提出质疑。这些论述,都是认真的学术研究,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绝非胡说、戏说。如谢泳先生的《谈“鲁迅活着会怎样”的对话》、陈晋先生的《鲁迅活着会怎样——罗稷南1957年在上海和毛泽东“秘密对话”质疑》、薛克智先生的《质疑毛泽东关于鲁迅的一次谈话》、陈漱渝先生的《学术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等等,各自都很有见地。    
    这是一场高层次的“文化史”论辩。双方都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尽量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认真进行考证和质疑。虽然涉及鲁迅和毛泽东两大伟人,但不视为“禁区”而畅所欲言。基本上没有门户之见、没有“非学术成分”的介入,而是文化人之间比较规范的争鸣。论辩过程中,一波三折、奇峰突起。从鲁迅之子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的叙述引发,到关键人物罗稷南的两位亲友的“若干补正”,再到几位学者专家引经据典的质疑、考证、推理,最后是仅存的“当事人”、著名演员与作家黄宗英亲自出场作证。许多研究鲁迅的专家和广大读者,老中青三代人纷纷撰文立论,真是兴味盎然、非常精彩。    
    本书收录了各处报刊上发表的文章,是一部“众说纷纭”的辑录,“20世纪文化史”的讨论集;而非盖棺后的定论。只要能为一家之言而非空论、废话者,尽量兼收并包;各作者文责自负。因编者所见不广、能力有限,恐怕还有一些好文章未及收录,敬请读者们提示,待以后补充编入。    
    感谢周海婴、黄宗英、萧关鸿、丁东、谢泳、贺圣谟、陈晋,以及李普、钟沛璋、邵燕祥、朱正、袁鹰、钱理群……(以联系先后为序)诸位先生亲自提供了许多资料,并慨然同意将他们的文字编入此书。但有少数作者未知准确地址,谨根据文章发表的刊物继续联系,请予见谅。同时要感谢黄宗江、牛汉两位老师的亲切指导和鼓励。    
    最后更必须感谢文汇出版社,及时将此书投入文化市场,使得21世纪初我国文化人的这一番精彩论辩,“被刻入于宇宙文化之砾石”(黄宗英语)。    
    编者2003年3月


第一辑 “毛罗对话”的公案第1节 再说几句—假如鲁迅还活着

    周海婴    
    ……回忆录写到这里,似乎应当收笔了。但有一件事再三疑虑,是不是应该写下来,心里没有把握,因为既有此一说,姑且把它写下来请读者判断吧。    
    这件事要从母亲的老朋友罗稷南先生讲起。他思想进步,崇敬鲁迅,生前长期埋头于翻译俄国高尔基的作品,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接触高尔基的主要文学著作,几乎都是读他的译著。抗战时期,他们夫妻住在浦石路,距离我家霞飞坊很近,母亲经常带着我在晚饭后溜达到他们家,静静地聊些时政传闻、日寇溃败的小道消息。罗稷南先生长得高大魁梧,脾气耿直,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声音低沉,若不用心不易听懂。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受聘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任教,直至退休。九十年代罗老去世,我因定居北京,没能前赴告别。    
    1957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城等人。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参加了座谈。大家都知道此时正值“反右”,谈话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对文化人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老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同感,绝不敢如此冒昧,罗先生却直率地讲了出来。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他把这事埋在心里,对谁也不透露。    
    一直到罗老先生病重,觉得很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公开于世,不该带进棺材,遂向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全盘托出。    
    我是在1996年应邀参加巴人(王任叔)研讨会时,这位亲聆罗老先生讲述的朋友告诉我这件事的。那是在一个旅馆房间里,同时在场的另有一位老专家。由于这段对话属于“孤证”,又事关重大,我撰写之后又抽掉。幸而在今年(2001年)7月拜访了王元化先生,王先生告诉我应当可以披露,此事的公开不至于对两位伟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况且王元化先生告诉我:他也听说过这件事情。    
    我记得,类似的这种拟想,在“文革”初期,母亲就曾接到学生红卫兵的多封来信,也有径寄党中央的;叙述了许多的理由,要求追认并接纳鲁迅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我不清楚是否也有与罗稷南先生那般脾气的人,亦把这个问题率直地提出来    
    1925年7月4日摄于北京。    
    请示,毛主席的回答是怎样的,那也只能留待另一位写了。    
    (原载《鲁迅与我七十年》第370—371页,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10月4日《报刊文摘》转载)


第一辑 “毛罗对话”的公案第2节 假如鲁迅还活着

    萧关鸿    
    编完周海婴先生回忆录《鲁迅与我七十年》的校样,感觉言犹未尽。因为有一则重要史料,海婴先生与我多次讨论,斟酌再三,还是没有写下来。我总觉得不写出来,这本书似乎没有完成。但我又不想让海婴先生勉为其难,所以一直踌躇不决。    
    去年7月,海婴先生来上海,去拜访了王元化先生,感谢王先生为他的书写序。谈话间,他又提到这件史实。王先生说,他也听说过这件事,应当写下来,公之于世。这增加了海婴先生的勇气。    
    在回忆录付型前几天,海婴先生才最后决定写出来,寄给了我,作为这本书的最后一节。    
    那是讲1957年的事,距今已快半个世纪。那年,毛泽东来上海小住,照惯例请几位湖南老乡聊天。据说有周谷城等人,其中包括罗稷南先生。当时正值“反右”,谈话内容自然涉及对文化界人士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历来崇敬鲁迅先生,他抽个空隙向毛泽东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么样?毛泽东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写,要么识大体不做声。罗稷南听了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以后也不敢向人透露。一直到罗老先生病重,觉得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公之于世,遂向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和盘托出。直到1996年,海婴先生应邀参加一个研讨会时,才听罗老先生的学生转述这件事。    
    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但他在五十六岁时过早去世。出于对鲁迅的崇敬,人们常常会提出“假如鲁迅还活着……”这样的假设。而且,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年龄层和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都会从各个角度提出这个假设。在我的记忆中就看到听到过好多次。    
    我记得“文化大革命”中,在红卫兵小报上,就曾看到有人给党中央写信,要求追认鲁迅为中共党员,并且说,如果鲁迅活着,一定是文化革命的旗手,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自然这是出于年轻人的天真幼稚和对鲁迅肤浅的认识。    
    “文革”后期,思想最沉闷的时刻,除了八个样板戏,还有鲁迅的书可看。我们觉得这种文化专制主义状态下对鲁迅的“优待”是对鲁迅绝大的讽刺。私下里讨论时也曾设问:假如鲁迅活着会怎么样?    
    不久前,有家杂志的记者就以“假如鲁迅还活着”为题访问了许多学者专家。可见,这个假设对思想者至今还有魅力。罗稷南先生生前觉得有必要把这段史实写下来,不仅因为当事人都已过去,更重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