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假如鲁迅活着-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赶上那个悲壮的场面,今天能有机会参加纪念大会,是既感到幸运也感到兴奋的。    
    舞台后方悬挂了巨幅的鲁迅木刻像,最突出的是两道浓眉和炯炯有神的双眼。那是中华木刻协会的画家们,主要由丁聪、沈同衡、麦杆等几位集体创作——他们参考叶浅予前几年在香港进步文化界纪念鲁迅时画的一幅像,放大到一大幅白布上,日夜赶制,汗水和墨汁一起挥洒,在19日大会举行前完成,使每个到会的人,一进会场就迎来那两道剑似的横眉,也会立即想起“横眉冷对千夫指”那句诗。    
    可能出于保证纪念大会安全进行的考虑,请国民党内开明人士邵力子先生和德高望重的文化界前辈叶圣陶先生出面主持大会。郭沫若先生首先登台讲话。    
    在上海公开纪念鲁迅,是十年来头一次,因而他特别兴奋和激动,激昂慷慨,声如洪钟。他热情赞颂鲁迅不朽。斥责周作人,说他还活着,可是已经死了;而闻一多虽然死了,但他为民主牺牲,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那时正值闻一多遇害不久,这段话更激起热烈的掌声。    
    接着,几位作家、理论家按预定次序陆续上台发言,以自己的感受阐述鲁迅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巨大功绩。他们讲得都比较平和、实在,没有激烈的言词。柳亚子、马叙伦、邓初民这几位当时经常在群众集会上发表鼓动性演说的民主战士,那天并没有上台讲话。夏衍、冯乃超、于伶等地下党文艺战线负责人,虽然到场,也只是以文艺界一员的身份出现。也许在他们看来,能够让纪念大会顺利开成,不给反动军警和特务分子找到借口捣乱破坏,就是胜利。像我这样天真幼稚的青年,虽然对几个演说感到不够劲,但是生平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纪念会,也可以心满意足了。    
    突然,正当叶圣陶先生用他那苏州口音演说的时候,坐在台上的大会主持人邵力子先生站起身来,走向台口,伸手向剧场后边招呼。会场里的人顺着他的手回头望入场门,只见一位穿浅灰色西服的中年人正沿着场边过道快步走向台前。定睛一看,竟是当时正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这位意外的出席者,使会场顿时轰动起来,但是既不能鼓掌表示欢迎,更不能欢呼,只好屏住呼吸,看着他一步跨上舞台,同邵先生握握手,然后坐到舞台右侧内一张椅子上。叶圣陶先生讲完,大会主席就宣布:    
    “现在请周恩来先生致词。”    
    周恩来同志迎着全场渴望的眼神走到舞台中央,浓眉下闪动炯炯的目光,平静地环顾全场,等掌声平息,他就开始讲话。他讲得并不长,一共不过十几分钟时间,字字句句都扣在人们心弦上。他说:    
    鲁迅先生死了十年了,整整的十年了。中国是从内战进入抗战,现在又回到了内战。内战乃鲁迅先生所诅咒的,抗战才是鲁迅先生所希望、所称颂的。他希望的事在人民大众努力下实现了,而他诅咒的内战可仍还存在,这应该是我们参加这会的每个人所难过的。人民希望民主、独立、团结、统一,而日本投降了一年多了,这一个愿望还没有达到。鲁迅先生逝世那年也在谈判,到今天足足谈了十年了,还不能为中国人民谈出一点和平,我个人也很难过。但人民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和平民主统一的问题。今天,我要在鲁迅先生之像面前立下誓言: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    
    正当战场上阴云密布、炮声不断,和平谈判濒临绝境,人民群众忧心如焚的时候,周恩来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和决心:只要和平有望,就不放弃和谈;即使被迫自卫反击,也仍是为了争取和平。这就在上海和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鲜明而坚定的原则立场。    
    接着他就讲到鲁迅。他侧身指着台上那幅巨像,严肃地说:    
    鲁迅先生曾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也是鲁迅先生之立场。在人民面前,鲁迅先生痛恨的是反动派,对于反动派,所谓千夫指,我们是只有横眉冷对的,不怕的。我们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假如是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爱,有所为……    
    全场鸦雀无声,仔细地捕捉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周恩来神情沉着,态度安详。他好像不是来到敌人的心脏城市一个毫无警戒的小电影院,而是跟同志们促膝谈心,或是在杨家岭大礼堂向干部们做报告。他好像并不介意肯定有反动特务便衣军警混迹在会场里,甚至腰里还别着手枪。讲着讲着,他挥动右臂,声调高昂:    
    过去历史上有多少暴君、皇帝、独裁者,都一个个地倒下去了。但是历史上的多少奴隶,被压迫者、农民还是牢牢地站住的,而且长大下去。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周恩来选集》第240~241页)    
    跟随着讲话人有力的手势和铿锵的语调,会场上立刻爆发出有节奏的春雷般的掌声。真是如同春雷,一阵接一阵,完全是自发的来自肺腑深处的真挚感情。周恩来那时还没有成为人民共和国的总理,那是三年以后的事。他是以一个普通的革命战士、一个鲁迅的崇拜者、一个共产党人身份来到上海公众面前的。人们用连续几分钟欲罢不能的掌声回报他的讲话,也并非由于他是一位高级领导人,完全是由于他那颗对人民大众忠诚、坚贞的赤子之心。    
    40年代中,在国民党统治区,即使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读过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知道他对鲁迅的高度评价,赞誉为“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人是并不多的。    
    这是周恩来解放前在上海唯一的一次公开向群众讲话,一个月以后,由于蒋介石军队悍然侵占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宣布召开伪国民大会,最后暴露了发动全面内战的狰狞面目,他就毅然离开南京飞返延安。后来我才听说对这次纪念会,代表团不少同志都不赞成周恩来亲自参加;因为毫无警戒,太危险了,可以派一位同志代表中共代表团去表示纪念之忱。但是恩来同志以大智大勇说服了大家。他认为有机会同上海人民见面,公开宣传我们党的主张,即使再大的危险,也是应该去的。他还认为,这样的场合,肯定有上海地下党同志和进步人士在做工作,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果然,在他以后,还有几位人士讲话,会场一直保持安静而热烈的气氛,直到散会,人们还在兴奋地议论周恩来讲话的内容和风度。第二天上海进步报纸上,都详尽地报道纪念大会,也都突出叙述周恩来的讲话。有一家报纸还作了这样的标题:“周恩来像前起誓: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鲁迅诗句上联的“横眉冷对”字样而用下联的“俯首甘为”,很能表明在国民党统治区处理这条消息时的深密用心。    
    说到鲁迅这一联诗句,还有个小小插曲。周恩来事先并没有准备好讲稿,引用时可能急切中记不真切,将“横眉冷对千夫指”误说成“横眉怒向千夫指”,也许是鲁迅另一首诗中“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印象太深了。这两个词含意无太大区别,但毕竟是两个小差错。两三天后,郭沫若发表了一篇短文,题目似为《“冷对”与“怒向”》,说周恩来讲话中这个小小的差错,在此时此地,倒是更加突出了鲁迅诗句的精神,错得很有意思。(此处只是记的大意,手边无郭老原文,也没有去查阅五十年前的报纸。如有谬误,由笔者负责,也望知道详情者予以匡正。)    
    第二天10月20日是星期日,沪西虹桥路上一清早就开始络绎不绝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向万国公墓。他们大多是青年知识分子、高校学生、职员和文化工作者。除了极少数人以外,绝大部分都是闻讯自发而来的。上海的国民党军警当局,倒也没有什么阻拦,也未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当然,便衣特务是少不了的。九时左右,墓地周围站满了人。    
    墓后竖起昨天纪念大会台上的那幅巨像。墓碑前堆着大大小小的花篮和一束束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