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祈留意,至祈至盼。    
                                              毛周彭        
    朱德当天回电,同意中央计划,四方面军将按中央指示,向静宁、会宁前进。朱德当即作了布置,与陈昌浩等制定了《静宁、会宁战役纲领》,张国焘也签了字。当总部将命令通知在漳县前线的徐向前和各部队时,张国焘突然变卦,又命令部队西进,自己也离开了方面军总部到河对岸的供给部去了。这下引起群情激愤,四方面军的高级干部都大为不满。陈昌浩以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要部队原地待命,不得西进。张国焘得知后,在9月20日深夜赶回方面军总部,与陈昌浩大吵一场。陈昌浩回忆当时的经过说:    
    岷州会议是西进与北上的争论。张国焘是不会合的,会议开了好几天,张国焘坚决主张向青海西宁进军,怕会合后他就垮台了。我们坚决反对西进,与他争。他最后以总政委的身分决定西进,决定后就调动部队。那时我和朱总司令、刘伯承都谈过,无论如何要会合,甘孜的决定不能在半路上违反。我认为张国焘的决定是错误的,我有权推翻他的决定。即以四方面军指挥部的名义下达命令:左翼部队停止西进,准备待命;右翼部队也停止西撤。命令一下后张国焘就知道了,他当时住河对岸的供给部,深夜3点多找我来了,谈了三点:1. 说我无权改变他决定的西进计划。2. 会合是错误的,今天的革命形势应该保存四方面军。3. 会合后一切都完了,要让我们交出兵权,开除我们的党籍,军法从事。说到这里他就痛哭起来。我当时表示:1. 谁有权决定要看是否符合中央要求,而你的决定是错误的。2. 必须去会合。甘孜决定的会合为什么要变呢?3. 是革命形势要求会合,会合后就有办法了,分裂对中国革命是不利的。我们是党员,错误要向中央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有用的。谈到这里张国焘就走了。    
    陈昌浩以为他回去睡觉,也没拦他。谁知张国焘根本没睡觉,而是连夜骑马到了漳县徐向前的指挥部,说服徐向前等红军指挥员来支持他的西进计划。徐向前回忆9月21日的情况说:“我们正忙着调动队伍北进,张国焘匆忙赶来漳县。进门就把周纯全、李特、李先念等同志找来,说:我这个主席干不了啦,让昌浩干吧!我们大吃一惊,莫名其妙。问了问情况,才知道刚开完岷州会议。会上陈昌浩和张国焘的意见不一致,陈昌浩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分歧的焦点是: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会合一方面军,与敌决战。张国焘则认为,既然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四方面军主力独力在西兰通道地区作战,十分不利。主张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这是张国焘与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加上他有个另立中央的包袱压在身上,所以情绪很激动,还掉了泪。他说:‘我是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坐监狱,开除党籍,四方面军的事,中央会交给陈昌浩搞的。’”    
    张国焘这一哭,大家反而同情他了。徐向前觉得陈昌浩在这个时候和张国焘闹,是想取而代之,当四方面军领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劝了张国焘一通,谁也没说不想与中央会合,就是不愿意四方面军发生分裂。看到军事指挥员们都服从他,“张国焘来了劲头。指着地图,边讲边比划。大意是说,四方面军北上静、会地区,面临西兰通道,与敌决战不利;陕甘北地瘠民穷,不便大部队解决就粮问题,如果转移到河西兰州以北地带,情形会好得多”。徐向前觉得从军事观点看来,张国焘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于是表示同意,并拟订了新的行动计划。以一个军从循化一带渡河,抢占永登地区作为立脚点;以两个军吸引和牵制马步芳、胡宗南;然后三个军再渡河北上,出靖远、中卫配合一方面军夺取宁夏。部署既定,张国焘一方面电告朱德、陈昌浩,一方面调动部队,准备渡河。


第四部分第17章:会宁会师前后(3)

    接到张国焘的电报,朱德、陈昌浩大吃一惊。陈昌浩立刻骑马飞奔漳县,希望挽回局面。朱德这位一向忠厚温和的总司令发了大火,立即电告中央和二方面军领导人:    
    英、洛、毛、周、彭、贺、任、刘(指人密译):    
    (甲)西北局决议通过之静、会战役计划,正在执行,现又发生少数同志不同意见,拟根本推翻这一原案。    
    (乙)现将西北局同志集漳县续行讨论,结果再告。    
    (丙)我是坚决遵守这一原案,如将此原案推翻,我不能负此责任。    
                                               朱德             
                                         9月22日          
    同时,朱德和傅钟致电徐向前、周纯全转张国焘,劝说他们改变决定    
    向、纯转焘:    
    (甲)国焘同志电悉,不胜诧异。为打通国际路线与全国红军大会合,拟宜经静、会北进。忽闻兄等不加同意,深为可虑。昌浩今早可到漳,带有陕北来亲译长电,表示国际态度,望详加研究。    
    (乙)接到指示,已告各方停止一切行动。    
    (丙)弟等即日赶到漳县,并电告传六、何畏、长工也兼程赴漳,续商大计。    
    (丁)静、会战役各方面均表赞同,陕北与二方面军也在全力策应。希勿失良机,党国幸甚。    
                            朱、傅飞复焘(向、纯转)        
                                     9月22日3时        
    22日早上,陈昌浩赶到漳县红军指挥部时,发现他已经处于孤立地位。这边的人都站到张国焘一边,同意渡河西进,再行北上。陈昌浩只得少数服从多数,不再坚持原来的计划。待朱德等人到达漳县,发现陈昌浩也变了。这样,岷州会议的决议,被张国焘一场地震推翻了。没有办法,张国焘是红军总政委,又是中共西北局书记,他有最后决定之权。但是朱德还是表示了他的抗争,一连几天,他都没有签署电报。    
    张国焘战胜了陈昌浩,在9月22日与徐向前三人致电中共中央,通报四方面军准备渡河西进的计划。电报中说他们完全同意国际指示,实现占领宁夏和甘肃北部,会合一方面军的计划。但是考虑到“目前与胡宗南之一路军在静、会这一四面受敌之地区决战是不利的”,而且“宁夏地区狭小,一、四方面军集中宁夏,不免后有黄河沙漠之险,前有敌人封锁。如在该地区作战须停留六个月,物质补充不便。万一决战不利,或不能有力阻止敌人时,则将陷红军于不利地区”。基于上述理由,四方面军决定西渡黄河,“以有力一部向一条山、靖远、中卫活动,配合一方面军主力由靖远、宁夏段渡过黄河,形成会合和互相策应形势”。    
    9月26日又是一个严峻的日子。中央与张国焘你来我往,交换了几次意见。中央得到朱德的报告,又接到张国焘的正式通知,会合的大好形势马上又将成为泡影,怎么能不着急?26日早上,中央即致电张国焘,反对西进。    
    朱张:    
    确息,胡宗南部到略阳,本月底其后续将到齐。四方面军有充分把握控制隆、静、会、定大道,不会有严重战斗,而一方面军可以主力南下策应,二方面军亦可向北移动钳制之。背后粮食不成问题。若西进到甘西只限制青海一面,尔后行动困难。    
                              育、洛、恩、博、泽、稼          
    中午,张、徐、陈回电坚持西进方针。电报中说:“国际对红军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请求帮助军事专家与技术人员,以及大批新式武器。据我们估计,国际的帮助现在还只是秘密的交通线,如只有定远营这一条,易遇日本特务机关和外蒙王公反动势力妨碍。遵照国际指示,先机占领甘北更为有利,因甘北有更多道路通外蒙和新疆,交通易,能秘密,不使日本势力阻碍。”而且,“红军集中在一块是不利的,否则不如在宽广地区互相配合行动,更为有利”。因此,张国焘重申了他们的西进计划。并强调部队已经开始行动,不便再更改。最后,张国焘作了一个让步,说:“关于统一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