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大唐-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魔,道,佛三法合一,而且如此强大恐怖,石大哥,我安隆到底应该继续听你的,还是选择臣服与他?”
“刚来成都就遇到这种事情,我是不是和他有缘!”
“咦,这位兄台,你不是那个儒家正统传人吗?”
“靠,我带着这样大的斗笠你都认的出来?”
“当然,你身上那种儒家特有的浩然正气。。。。”
“哇,你感觉到了,告诉我,你是不是真的感觉到了!”
“不是,我是说你身上那种儒家特有的浩然正气我虽然没有感觉到,但是你被大儒王通打成猪头的脑袋小弟却一眼就认出来了!”
“。。。。。。。”
“兄台,你怎么不说话?哇,你的眼睛瞪的好大!”
“身为儒家正统传人的我恨不得。。。。”
“兄台,恨不得怎样?”
“恨不得打死你!”
“哇,救命啊!”
“站住,别跑!”
“。。。。。。”
就在此时,又一股强大的佛意突然凭空出现,祥和中正,慈悲圣洁,悲天悯人,普渡众生。可与漫天的杀意比起来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小巫见大巫了。
可是这股佛意却充满了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往无前的决心与勇气,毅然,决然的向漫天杀意冲去,与它交织在一起,互相消融着,缠斗着。
就在这股佛意以出现明显不支迹象时,又一股强大的佛意冲天而起,加入到消融漫天杀意的行列之中。可是,仍然远远不够!
第三股,第四股。。。。第六股强大的佛意相继冲天而起,这才堪堪挡住那股遮天蔽日的无穷杀意。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因为先前一直袖手旁观,休闲自在的道意和佛意突然同时加入战团,不过不是三打一,而是四方混战。
成都的普通居民已经被这种前所未有的奇景异像所深深震撼,完全沉浸其中。
成都受到波及的武林人士在勉力运功抵御的同时,无不翘首仰望,眼珠也不错一下的注视着这四股强大能量的纠缠交击!
云的翻腾,风的呼啸,雷的轰鸣,绚丽诡异,灿烂壮观,大自然的威力于焉再现!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也许,这才是人生最浓烈的时刻;也许,这才是人生最辉煌的颠峰!
时而,浓烈的杀意与诡异的魔音让人心驰神荡,不能自持;时而,清净无为的道义让人如沐春风,舒适惬意;时而,温暖圣洁的禅意让人如幻如梦,闲适安然!
千古奇景持续了约有一刻钟后,随着一声巨响,整个天空突然之间霞光万道,瑞彩千条,旋即天高云淡,春回大地,阳光普照,碧空如洗。
此时,安宁,祥和,舒适,温馨的感觉充斥在每一个人的心间!
刚刚的一切彷佛只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疑缓疑真;彷佛一道引人遐思的镜花水月,如风如雾;彷佛一座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缥缈莫测;现在则一切归于无形,不留痕迹!
留下的只有议论纷纷的成都百姓和逐渐从骇异中清醒过来的武林人士。
也许,还有一个很久以后仍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传说!
正文第六十六章佛门六僧
(4…2812:41:009699)
缓缓睁开双目,我向面前六个露出凝重神色的六个老僧微笑颔首道:
“小子笑行天,见过六位老和尚!”
原来就在自己完全沉浸在精神外放的快感之中,漫天杀意逐渐凝结的时候,相继被六道安宁,祥和的佛意所扰,经过一番无意识的争斗,立地顿悟,意识重新回归本体。
就在那一刹那,种种印法犹如百川纳海,殊途同归,又宛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流过脑际。一法通,万法通,无人无我,梵我合一。
九字真言与各种印法于我再也不是什么秘密,自己的佛门武学,终于也臻至大成境界!
“小子答我,何为禅心?”
说话的是最左边一位年过百龄的老僧。他一对白眉长垂过耳,雪白的长须垂盖隆起的肚腹。两目固是神光电射,脸肤却幼滑如婴儿,且白里透红,青春焕发。虽肥胖却不臃肿,一派悠然自得,乐天安命的样子,予人和善可亲的感觉。
我微微一笑道:
“‘月色松涛总是闻,禅心妄想圣凡分。消归一念无生处,此意如何把似君?’佛语有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善友难遇。’佛性禅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并非可向外界求得。道信可满意否?”
那老僧单手问讯,一点也不因被直呼其名而动怒,呵呵笑道:
“小子果然身俱道眼佛心,一猜便准,一说便中,老衲禅宗道信有礼。”
这番话前两句主要是指在皎洁的明月与稀疏的松柏声交相辉映的奇异空间里,凡人看到的明月是明月,听到的松声是松声,而禅者看到的和听到的却不仅仅只是这些,他们还看到和听到了开天辟地以来的宇宙真理。所以才有禅心与妄想之分,圣人与凡夫之分。
后两句则指出虽然身在凡尘俗世,但重要的是不迷恋其间。“此意如何把似君。”更是指出这种禅者自悟的心境与深意是不可能向他人展示或是诉说的。一切都要靠本心去体悟,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境界就在与此。
与道信一问一答,极具禅理。尤其最后点出道信的身份和禅宗的中心理念,玄妙异常。
其实,我早就从鲁妙子那里对四大圣僧的面相,性情有了大概了解,再加上原书中的认知,猜破他们的身份又何足为奇?
道信右边是一身穿灰色僧袍,外披深棕色的袈裟,额头高广平阔,须眉黑漆亮泽,脸形修长,双目闪耀智慧的光芒的老僧,他脸显悲天悯人之相道:
“笑施主深得我佛三昧,为何还留恋于红尘之中,蹉跎于凡世之间?”
我含笑回礼道:
“‘杳杳智慧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淅淅风吹雪,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听闻天台山风景秀丽,环境清幽,一花一叶皆菩提,和尚为何又舍本逐末,步入凡间,难道是为了度化小子?”
那老僧道:
“施主既已知之,为何仍恋恋红尘,不随老衲回归深山,消遥自在?”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我肃然道:
“《圆觉经》有云:‘虽在尘劳中,尘劳不染;虽居净妙处,净妙收他不住。’所谓‘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座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小子愚见,请智慧僧指教!”
智慧大师低喧佛号,眉日低垂,诵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亦诵道: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智慧微笑道:
“圆融三谛,一念三千。施主此语深得我心。”
我和智慧的一问一答阐明一个要旨,即《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外部环境只是镜花水月,于真正求佛的人无半点影响。想要彻底摆脱无始以来无明烦恼根性,就需要刻苦修行。一旦心牛落入见取之草,就要拽紧鼻头,严格自砺。经过一番寒透骨髓的磨练,觉悟之花便会芳香四溢。
其中把智慧僧在天台山消遥自在,悠闲散步的小路称作“智慧道”,更显玄妙至理!
这时,中间一气质雍容尔雅,身材魁梧威猛,须眉俱白,旁放一禅杖的老僧低喧佛号,缓缓道:
“老衲帝心有礼,施主既然精研佛法,通晓禅机,何不皈依我佛,共参至理!”
我无奈苦笑道:
“木末芙蓉华,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木食草衣心似月,一生无念复无涯。时人若问居何处,青山绿水是我家。’”
帝心又缓缓道:
“笑施主既然如此超脱,为何却又言行不一?须知入世即出世,执着则非执着,全在乎寸心之间。施主只要一念之变,将可化干戈为玉帛,天下幸甚,苍生幸甚,施主意下如何?”
我再度苦笑道:
有与无,非在身外,而在本心,如心与宇宙万物同体,那么芸芸众生,花开花落,即使闭目也如亲见。此时,有人无人,有花无花,皈依与否,一切皆如是。
更何况‘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镢头边。’小子愚见,和尚以为然否?”
这番回答主要是说住在哪里,皈依与否皆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有佛,即使身在红尘,也可住在菩提里,住在清净里,住在无我里,住在无为里。
最后四句中前二句更是嘲讽一些人虽持戒坐禅,但实际上不持戒不坐禅,因为不断妄念,即使兀兀如枯木,也终不可能见性成佛;后二句则谓尽管每日以浓茶几碗过日常生活,虽未坐禅,但心中想到的还是要像锄头锄草一样去掉妄念。这样,即使是平常生活也一样可以见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