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品牌三藏-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口合一”中的“猴四不”原则“众口合一”中的“猴四不”原则(图)

  摘句:  品评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或是一个现象、制度、一个品牌,有情、有理才能有神,传神之后才能活,活而能用,用方能久。  品牌行为源于品牌消费需求,止于品牌自身的核心价值。否则再壮丽的品牌传播、管理都是惘然。  “非礼勿言”的行教之法不仅是艺术,更是可学之法。艺术可能是工作,但工作决不仅是艺术。他们彼此的度量工具不同,工作可能里面含有艺术,但工作更多的包含科学,既然是科学,也就势必可学……  “非礼勿听”,意味着不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的声音不要听、不要信,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耳根太软”的人往往难有所成。  人有七种性情状态,分别是“喜、怒、哀、乐、惊、苦、悲”。经此七种情绪之人,更多愿与人分享,人性始然……凡此性情者,皆称其为“真实的人”。  我们知道成功的品牌管理是“众口合一”的过程,管理的目的在于使众口之间,对品牌内涵、品牌认知达成一致。从品牌自身来看,这种一致的获得,以及如何实现“众口合一”,更多的是由企业自身决定。  在前文中,从品牌管理的互动关系上,我们可以看出,品牌管理完全可以通过管理品牌体验的各方载体、接触点,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管理,影响品牌内涵、认知,统一在品牌之口、消费者之口、市场第三方之口中的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众口合一”。  那么实现“众口合一”,如何管理、影响、控制品牌内涵、品牌认知?在哪里管理、影响、控制品牌内涵、认知?答曰: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品牌之口、消费者之口、市场第三方之口,在每一次有形、无形的品牌接触、体验中,实现“众口合一”。  管理、影响、控制品牌内涵、认知,从而实现“众口合一”的过程,需要品牌管理更多地面对品牌的消费者与品牌评价的第三方。  消费者面对品牌,更多的通过广告、信息、产品、服务等形式,包括了有形的品牌产品,也包括了无形的品牌信息。面对消费者之口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服务、体验等有形品牌方式(品牌自身之口)直接影响管理品牌。同时,可以更多地通过品牌的无形载体——广告、信息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品牌管理。  另一方面,对于市场关系中的第三方,企业往往通过实施公共关系的策略,对品牌管理进行影响,这种互动的公共关系策略不仅仅对第三方之口具有意义,对于消费者之口也同样具有品牌管理的效果,是实现品牌管理“众口合一”的重要工具。  市场需求总是敏锐的,品牌管理的实施工具早在成熟的品牌管理方法出现前应运而生,广告公司和公关公司的出现、成长、壮大,为品牌管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管理方法。  面对“品”字模型中的消费者之口、市场第三方之口,面对品牌管理中“众口合一”的构成,广告与公关已经成为品牌管理中熟悉详实的职能工具。他们分别对应着广告传播与公共关系,管理、影响着消费者之口与市场第三方之口,我们需要认真地把握与驾驭。  对于公关,它由品牌自身之口发起控制,同时影响着品牌的消费者之口、第三方之口,这里,我们可以把公关主要指向于对第三方之口的影响;另一个是关于广告,它由品牌自身之口制造、传播,同时影响着消费者之口、第三方之口,这里,我们可以把广告传播简化指向于对品牌消费者之口带来的影响。那么,在以“众口合一”为目的品牌管理中,我们只需充分协调好公关与广告在众口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实现成功的品牌管理。  那么,如何使用广告与公关,如何协调好其中的互动关系,做到“众口合一”,在这里,我们提出四个原则:“猴四不”原则。  说到“猴四不”,会有很多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很好玩儿的工艺品,是四只猴子,其中一只捂着眼睛,取名为“非礼勿视”;一只捂着嘴,取名为“非礼勿言”;再有一只捂着耳朵,取名为“非礼勿听”;最后一只捂着手,取名为“非礼勿行”。  那么,品牌在“众口合一”的过程中,如何使用广告与公关、如何协调好其中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这四只猴子代表的“猴四不”原则,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众口合一”中的“猴四不”原则“非礼勿行”,发乎情,止乎理

    “猴四不”原则,出自《论语》。此“礼”并非彼“理”,但在这里所讲的“猴四不”之“礼”,更多的是指品牌核心之“理”。“猴四不”原则,也就是我们要参照四种品牌核心价值之“理”的原则,进行品牌管理。    
    “猴四不”原则第一:“非礼勿行”。这里的“礼”指品牌核心价值,具体解释“非礼勿行”就是说不符合品牌核心价值的行为不要做,这种不要做的原则往往体现在一种公共关系的管理意识、公关关系的行为技巧中。    
    古语讲真性情者,“发乎情,止乎理”,这是“非礼勿行”的一种阐释,是做公关关系的一个主旨、一个信念、一个原则。人情世故,包含情与理,品牌管理是深植于人类活动的行为现象,自然同样适用于情理之中。在品牌管理中,情是消费者的核心需求,理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做的任何市场行为、品牌行为都要源于市场、源于需求。    
    需求有很多种,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最基础的物质层面的生存、安全需求,到精神层面的个人实现需求,需求构成了商业行为、品牌行为的最直接也是惟一的动力、原因。理是一种原则、理性的核心。在品牌管理中,理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品牌核心价值。    
    品评一个人、一件艺术品或是一个现象、制度、一个品牌,有情、有理才能有神,传神之后才能活,活而能用,用方能久。企业的品牌管理,有赖于品牌需求与品牌核心价值的依托,品牌行为源于品牌消费需求,止于品牌自身的核心价值。这是品牌管理的第一个原则:“非礼勿行”。成功的品牌管理是慎行的,当品牌做到“发乎情,止乎理”的时候,品牌优势才会长期存在。    
    “奔驰事件”中的“发乎情,止乎理”    
    那么,我们在这里探讨一个关于“发乎情,止乎理”——“非礼勿行”例子,姑且称之为“砸奔驰事件”,这个例子发生在很多年前,再次提起,应该还会有很多人都知道、了解,在这里,我们来做一次事件回顾。    
    “砸奔驰事件”发生在2001年12月27日,当天在全国各大媒体登出了一条新闻——“新年新车修五次,五壮汉挥铁锤砸奔驰”。新闻内容提到,2001年12月26日上午,在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总经理赵军的指挥令下,五个年轻壮汉挥铁锤砸毁一辆奔驰轿车。    
    这辆奔驰轿车是从天津开到北京没多久,在车上出现故障,电脑系统紊乱,警示灯持续闪亮,后来,在洗车过程中奔驰轿车又发现多处毛病。车主迅速与北京销售中心取得联系,但轿车反复维修五次,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解决无望的愤怒的车主希望讨回公道,于是就在当天上午发生了五壮汉挥铁锤砸毁奔驰轿车的一幕。    
    在“砸奔驰事件”之后,成都又相继发生了数起因为车辆问题不能解决,砸毁奔驰轿车事件。时隔不久,国家质检总局也做出消费者提示:奔驰新型客车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作为品牌管理者,在一系列众多事件报道之后,我们更关注奔驰公司,在“众口合一”的品牌模型管理中,如何处理这一危机。    
    但实际上,从后续的种种事件可以表明,奔驰公司一直以消费者无法理解的强硬态度进行危机处理,在诸多见报的公关质量纠纷中,从来未有哪一家公司像奔驰公司这样,可以一直强硬到底,使危机逐步升级。    
    野生动物园砸毁奔驰事件第二天,奔驰公司公开表示:“我们对客户选择不接受我们对他的帮助深表遗憾,在这件事情上采取的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深表遗憾。”2002年1月8日,奔驰公司再次公开表示:“我们对这一非理性,而且毫无意义的举动深表谴责。”    
    奔驰公司在做什么?他有没有去想过面对品牌危机该如何应对?问题要如何去解决?是否将这一负面影响事件作为正式的品牌危机公关事件做出迅速处理?    
    然而,在这里,奔驰公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