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美术史-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七五五年)是唐代社会各种艺术最富有成就的时期,在雕塑艺术范围
内就出现了奉先寺、天龙山和乾陵诸石刻那样的不朽杰作,而成为中国雕塑
艺术发展历史上的高峰。

二、龙门奉先寺及其他唐代造像

洛阳龙门有唐代造像石窟十余处,经过了约一百年的沉寂时期又重新活
跃起来了。自北魏末年(公元四六○年前后)的造像的热潮过去以后,东、
西魏到唐初龙门虽有若干各别的零星的造像,但无大型的开窟。

唐代龙门各窟按时间先后是自北而南(贞观年间到武则天时代),然后
移往伊水东岸的。最早的是斋祓洞,系魏王泰为他的死去的母亲文德皇后而
建,有著名的“伊阙佛龛碑”(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书)记录此事。其次为重修北魏时代所开的宾阳三窟中的北洞。敬善
寺洞和未完工的摩崖三佛(第六洞,图178)是唐高宗李治时代前期(公元
六六○年以前)所建。第七、八洞,万佛洞(永隆元年,公元六八○年造),
第十一洞惠简洞(咸亨四年,公元六七三年),及奉先寺(公元六七二—六
七五年)是李治时代后期所建。西山最南的极南洞及东山擂鼓台诸洞都是武
则天时代(公元六八四—七○四年)开凿的。因为这些洞的主要佛像都有年
代可考,所以较容易着手比较其时代的变迁。此外,各别小龛分散在各窟者
很多。唐代在龙门进行的造像至玄宗李隆基时代及其以后则减少,中唐以后
绝迹。由上可以看出龙门造像最繁盛的时期是公元六四○年以后,而特别是
李治、武则天的时期(公元六五○—七一○年),显然这是和武则天长期住
在东都洛阳有关的。

龙门诸唐代石窟中最重要的是奉先寺。

奉先寺始修于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四月一日,至上元二年(公元
六七五年)十二月三十日毕功,只费时三年又九个月;是由皇后武则天施助
宫中脂粉钱二万贯修凿的。建造者为“支料匠”李君瓒、成仁威、姚师积等。

奉先寺前原来曾有木构建筑物,是唐代名为“奉先寺”的寺庙的一部分,
现在则全敞露在外(图182),窟面宽约三三米,进深约二○米,高四○米,
奉先寺本尊是卢舍那佛坐像,高一三米。按照唐代的尺度,则大佛通光背宝
座高八五尺,两侧为迦叶(已毁)、阿难,其外侧为二菩萨,左右两壁为神


王及金刚各一对(右壁的神王及金刚已毁)。二菩萨为七○尺(唐尺),其
余各像为五○尺(唐尺)。——奉先寺的规模之宏伟是罕见的,这样宏伟的
规模体现了这一时代的强大的物质力量(人力与财力)及精神力量(雄伟的
创作意图)。参与此工作的有著名的净土宗大师善导和另一僧人惠暕,又有
两个主持工程的重要官吏:韦机(以颇有才干和善于规划曾见赏于李世民)
和樊元则。他们的计划和李君瓒等人的实践,共同完成了这一与灿烂辉煌的
盛唐时代相称的,不朽的典范作品。

奉先寺群像作为不朽的典范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形象的创造(特别是卢
舍那大佛的脸型和神王脚下的小鬼),群像的构图关系和这一组群像的艺术
概括的能力。

本尊、罗汉、菩萨、神王、金刚等形象追求创造理想化了的各种不同的
性格及气质。这些类型虽然是唐代雕塑中常见的,如菩萨的华丽端庄而又矜
持的表情,神王的硕壮有力而威武持重,金刚则全身筋肉突起,是非常暴躁
强横的神情,然而用如此巨大的尺度和体积加以雕造就足以成为新的创举(图
185、186)。这些形象之间,阿难的外形的朴素与所表现出来的善良纯厚的
性格的真实感,无疑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图184)。而格外应该着重指
出的是卢舍那大佛的形象的创造。

卢舍那大佛面容庄严典雅,表情温和亲切,是一富于同情而又睿智明朗
的理想性格,他的右手掌心向前举在胸前,五指自然的微屈,也能表现出内
心的宁静而又坚定(不是冷酷的,也不是焦躁的),他向前凝视的目光中仿
佛看见了人类的命运和归宿,人类历史的前进的道路。在这一形象中表现了
唐代艺术家自己面向着充满斗争与变化的广阔的生活景象时的伟大的开阔的
胸怀,艺术家对于这一形象进行了自己的解释和贯注了自己的情感,卢舍那
大佛更具有完全中国化的面型和风格。无论就内容或形式上看,卢舍那大佛
的面型的创造都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伟大的典型之一(图183)。

奉先寺诸像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还有神王脚下的小鬼。他承担起神王的巨
大的躯体的重量,他的头、胸、臂、腹等部筋肉以夸张的表现,因而出现小
鬼无所畏惧的压不倒的力量。在这一形象的创造中,虽然表现为踏在足下的,
然而作为勇敢的对抗的力量得到赞扬(图187)。

奉先寺的九个形象外表上是彼此孤立的,但是作为成组的群像,以本尊
为中心,九个形象具有内在的关联。

九个形象成为一完整的构图。手法上利用简单的对称排列法突出主体卢
舍那佛。本尊四周的背光、项光和胸前的一环环的衣纹围绕在本尊的面部四
周,使之成为全景的中心点,把主题的中心置于明显的几何中心点上,收到
单纯而有力的效果。从内容方面看,本尊和菩萨的和善,及神王、金刚的强
壮威势等等是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他们之间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这一组
形象反映了对于盛唐时代的封建统治体系的深刻的认识,不仅歌颂了它的典
雅的,华丽的美好的一面,也揭示了它的可畏的暴力的一面。所以,以卢舍
那佛为中心的这一组形象,是对于唐代这一富有成就的伟大的时代的有力的
艺术概括。

龙门唐代其他各窟也还有些优美的造像,如惠简洞的本尊和胁侍的年轻
而安详的表情(图179),东山看经寺洞的二十九尊浮雕罗汉的不同性格的
描写(图180),也都是值得重视的。


三、天龙山的唐代造像

太原天龙山二十一个石窟,除以前谈到的北齐和隋代石窟外,第四——
七,一一——一五,一七——二一各窟皆唐代修建。其中以四、六、一四、
一七、一八、二一诸窟较大也较重要,窟平面是一般唐代的方形窟,后壁及
左、右两壁各有二尊像。其他多是小窟。

天龙山石窟有很多唐代造像是盛唐时代“曹衣出水”式的代表作品。

第一四窟右壁中央的菩萨,一七窟诸像和第一八窟的诸像,都是身体大
部分裸露在外。佛像多是袒胸,菩萨袒露上体,体格匀称丰腴,表现出筋肉
的柔软富有弹性的感觉,给人以十分艳丽的印象。衣薄透体,衣褶自然而有
规律,完全适应动作的变化。佛像一般是端坐垂了双足,菩萨像或作立像,
或作垂一足盘坐,而身躯倾侧或微微侧转,姿态自然,变化丰富。无论菩萨
的立像或坐像的全身的中心线都不成为直线,而作出富有表情的姿态,但一
般的面部多作酣睡或冥想的宁静的神情。这些造像在雕刻技术上非常成熟,
都特别适合于四面围观;身体各部分筋肉骨骼的准确的处理,衣褶的规律自
然,每一躯像的洗练和完整的造型都是高度真实性和装饰性完美的结合的结
果(图188、189)。

天龙山唐代造像创造了人体美的典型。这个身体是有血有肉的,是柔和
而温暖的。天龙山的唐代造像显示了宗教美术中塑造优美形象的高度成就。

四、炳灵寺及其唐代石窟造像

炳灵寺是另一个唐代造像的中心。炳灵寺除少数北魏和明代窟龛以外,
有唐代的窟龛一○六个。其中仅第九二号窟(已毁)、第四号窟及第一一四
号窟是一佛、二罗汉、二菩萨及二天王,其他唐代各窟都是一佛二菩萨或四
菩萨,这样的组合和天龙山石窟颇为相似。

炳灵寺唐代造像在表现上也和天龙山相似,表现了美丽的丰腴的肉体和
婀娜的姿态。虽然衣褶的处理和身躯的侧转都不如天龙山造像那样真实自
然,然而同样流露了对于人体美的有力的赞颂(图190)。

敦煌是唐代美术保存最丰富的地方,其中雕塑的数量也很大,尤其重要
的是这些雕塑的历史的系列。如果加以科学的全面的整理,当可以探求出唐
代雕塑在三百年间,从初唐到晚唐的发展道路和唐代雕塑艺术的多种造型和
多方面的创造。

唐代石窟造像在山东驼山、云门山等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