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川人大抗战-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织,须根据保存干部、蓄积力量的原则,采取必要的办法缩小机关,调动、隐蔽干部,焚毁文件,准备口供,给新干部、新党员进行秘密工作和被捕审讯时应有态度的教育等……”    
    国民党利用“成都抢米事件”镇压中共四川地下组织,在国共合作中蒙上了浓厚阴影,形成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反共高潮!    
    蒋介石这时兼四川省主席(可参阅第7章)。他给成都行辕主任兼省府秘书长贺国光和川康绥署主任邓锡侯去电:“据报成都米价陡涨,确系奸商大贾囤积居奇抬价,应即查明,不许再有囤米,买卖‘仓飞’(作者按:即购米票单)交易!”    
    贺、邓二人采取强硬手段查禁囤积的商人,但米荒仍在蔓延,抢米事件仍在各地时有发生。    
    到6月,米价已陡涨至每石70元左右。6月8日, 成都市府发放贫民购米证,每隔三天凭证购买平价米一次。7月2日,全市无米供应,市民纷纷向市府请愿。米价每石涨至93元。7月11日,米价又涨至每石115元。7月12日、13日两天,情势更趋恶化,成群的市民携袋提筐,到有米处拥挤争购,你抢我夺。此时又遇日机来袭,警报频发,全城混乱已极!    
    成都发生米荒及抢米事件,给大后方稳定带来极大威胁。7月15日, 绥署、省府会衔布告:“严禁人造米荒,纠众抢米者处死刑!囤积居奇者没收充公!”    
    9月3日,米荒仍未解决。局面已非常严重,军政部电令:部队士兵粮食严重不足,改为日食干饭两餐!


第五部分 抗战主要的物资支撑第14章 中国抗战最主要的物资支撑(3)

    市长杨全宇之死    
    抗战中的“陪都”重庆有三起震惊国内外的死刑案,被处死的罪犯都是有地位、有靠山的官员。一是当过成都市市长的杨全宇,二是孔祥熙门下的红人林世良,三是中将兵役署长程泽润。    
    1940年12月24日,重庆《新华日报》等报纸纷纷报道:“前成都市长杨全宇,因操纵粮价,囤积居奇,经军法审讯,判处死刑,已于昨晨在市郊军法执行总监部刑场执行枪决!”      
    接着,军事委员会的布告全文在全国城乡贴出。布告上说:    
    “杨全宇身为政府官员,竟不顾抗战大局,串通大川银行重庆分行经理欧书元、合川万福臻粮行经理李佐臣,冒用重庆福民面粉厂名义,购囤小麦数百石之多,赃证现获,讯供不讳,故尔依法判处死刑,执行枪决,以警国人!”    
    杨全宇是抗战开始以来继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之后第二个被枪毙的大官,全国为之轰动。    
    杨全宇,四川西充人,早年曾留学德国。刘湘1935年当四川省主席后,杨全宇因与刘湘的师长王缵绪有同乡之谊,当上了四川省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刘湘死后,王缵绪接任四川省主席,杨全宇1938年8月21日任成都市长。他是学者从政,对市政颇有建树。    
    1940年3月13日“成都抢米事件”后,身为市长的杨全宇难辞其咎。蒋介石这时兼四川省主席,但主要由省政府秘书长贺国光主政。贺将新设不久的“成都市平价米销售处”收归省政府管,委他一个侄儿当处长。此人在供应的平价米中掺入不少泥沙杂物,借以从中贪污。市民怨声四起,都以为是市长杨全宇搞的鬼,骂他丧尽天良,不得好死!杨全宇背了黑锅,还为此到处申辩叫屈。    
    8月10日省参议会上,省、市政府再次争论,互相诿过,省府指责市府办理不力:既有市场自由米,又有省外拨米,为何还不断出现米荒现象。    
    杨全宇反驳:“省拨给成都的粮食数字夸大虚假,欺骗民众!省上掌握粮权,说了不算。市区以外大户囤粮不办,军队强买抢劫也不予禁止!”他同时发出“快邮代电”,公布市府办理粮政全部经过“以明真相”。    
    省参议会支持杨全宇。杨又在一次省务会上,不仅与“平准处”稽祖佑打嘴仗,还说:“贺代主席不查事实,袒护平准处!”说罢愤而离席。    
    8月20日及27日,各报载蒋介石连续发来手令严饬省、市政府解决食米问题,并令市府赶运12万石食米运蓉,严禁军队阻米。    
    当时在市政府负责平价米分配的高少儒老先生几十年后回忆说:“杨全宇顶撞上司,使贺国光在省务会议上和省参议会上下不了台,遂怀恨在心,必欲报复,这就是杨全宇遭杀身之祸的原因。”    
    贺国光支使陈仕淦利用与杨是中学同学和在德国是好友的关系,托故借住桂王桥西街杨家。时逢杨全宇的另一北大同学、好友余维一(曾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主任)在重庆筹办航运轮船公司,曾向杨借钱买船,杨从市府存在银行的公款中挪借5万元给他。后余维一在重庆付还这笔借款信告杨时,杨即嘱他就近交存重庆大川银行转汇(杨是重庆大川银行董事长)。该行经理欧阳书元收到余的还款后,恐法币贬值,就自作主张托人在宜宾为杨购存小麦200石(另说是300石),以图保值,并将经过函告杨全宇。    
    此信寄到成都杨全宇家时,被陈仕淦窃阅,直转贺手。    
    蒋介石此时正被粮食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看后怒不可遏,于1940年9月2日急电杨全宇去渝。9月4日,杨全宇飞渝,下榻重庆陕西街大川银行,当晚即被逮捕。


第五部分 抗战主要的物资支撑第14章 中国抗战最主要的物资支撑(4)

    1940年9月10日,由行政院决议:“成都市长杨全宇免职,遗缺由余中英继任。”     
    蒋介石以兼四川省主席名义发布《为实施粮食管理告四川省同胞书》:“经这次告诫以后,如果还有囤积居奇或藏粮待价而不遵法令出售者,一定以妨害民生,扰乱社会论罪!”蒋介石同时呼吁全省民众“体谅国家困难”,发起踊跃捐献军粮爱国运动……    
    杨全宇被送交军法总监部严办。军法总监何成认为杨全宇购囤粮食不到1000石,不够死刑的条款,判死刑确实冤。然而粮价仍暴涨,囤积之风愈刮愈烈。蒋介石下令:将杨全宇以囤积粮食之罪处死,借人头以平粮乱……    
    宣判时军法官问杨:“有没有什么话给家里说?”杨全宇说:“我妻子快临产了,要一张纸写个字条。”字条交熊觉梦带回,上面只写有:“给即将出生的婴儿取名贤生。”     
    12月23日,杨全宇被枪毙。由军事委员会到处张贴布告:以杨全宇为戒,胆敢囤积居奇,定从严惩治!    
    杀了杨全宇,国统区囤积居奇之风有所收敛。但供应仍严重不足。“陪都”国民政府先后决定,对重庆和川省大中城市的居民、国家公职人员、教师、学生及其家属的粮食和其他主要生活必需品煤、油、盐、布等物资,实行公家计划定量供应。同时,宣布粮食由中央直接统管。成立全国粮食管理局,由卢作孚当局长。    
    这些措施虽然强硬,但天不作美,严重的旱灾使粮源近于枯竭,前方将士的军粮和政府机关、学校、工厂用粮四处告断。全国粮食管理局只得再在四川这只已快被挤干的“瘦牛”身上再挤血奶:增加四川的定价派购黄谷450万石,以解燃眉之急!    
    在这种最艰难的情况下,四川广大民众为支持前方抗战,可说竭尽全力。下面是当时的许多措施:    
    四川省政府精简机构,裁减冗员。1938年1月17日,省政府颁布《四川省节食运动实施规则》11条,要求节约粮食以持久抗战,其中第2条规定:“各专员及各县市长,应以身作则,并督励所属各级公务人员、保甲人员及学校学生(家属在内),实行一日两餐……”    
    10月14日,省府再度公布《四川省粮食节约实施办法》10条,提出掺和杂粮做饭,严禁制售精白米,不准以米麦烤酒、熬糖和喂牲畜……    
    1941年1月16日,成都市政府发放出征抗日军人家属优待费,每户法币20元。2月9日,四川军管区在成渝两地成立抗属示范工厂。2月18日,四川省各界出钱劳军运动筹备委员会成立,成都党政、工商各界出钱40万元劳军。4月17日,因饥荒发生“吃大户”事件,市府严令保甲人员切实劝阻,如每甲有5人以上、每保有10人以上参加聚众吃大户的,以该保甲长是问。    
    4月26日,成都市6000余户抗属,因米价高涨,生活困难,省府拨面粉1万斤救济……5月17日,四川省优待出征军人家属事业委员会成立,事业基金为330万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