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袤原驰骋(下)-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如今,何谦才算是真正地放下心来,在设“弓擂”之后,我对他刮目相看,不但为他建了府邸,更在城里专门拨了块好地半卖半赠给弓坊,如今,几乎全军弓、弩添置与更换的大订单差点压得他要喘不过气来。    
    经过与何谦的多日会谈,我对冷兵器尤其是弓、弩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何谦说得没错,弓事实上是延长了武器的有效距离,能够实现“不伤己而多杀敌”的良好结果。质量越高、技术越成熟的弓、弩,就能射得更远,杀伤力更强,这几乎是每一个将军的期望和梦想。    
    小清拿走了“射日”弓后,何谦不但没有后悔,反而赞不绝口:“长公主殿下神功盖世,有同天人,何某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今后不敢再轻视女流。”    
    我哈哈大笑,更向他介绍了我军中的几位女官,如督军中郎将、羌中侯李宣,守内曹侍郎秦氏等。    
    秦夫人近来身体转好,闻说将令,亦并未推辞,我特准她在家办公,这样可以两头兼顾。秦夫人颇懂算术,将包括武锋营、神机营、铁甲卫队与军师亲兵在内的几支部队支出调派得妥妥帖帖,更精打细算,节省了许多开销。    
    何谦拜谒已毕,叹息道:“早知有将军这样的明主,叔恭便不会白白虚度几载,早来投效了!”    
    众人大笑,李宣道:“何先生已技惊四野了,这几日街谈巷议,都在谈论先生于许水摆弓设擂的事情,如今更听说‘长天’弓坊门外排起了长龙,货物都是供不应求呢!”    
    何谦老脸微红,佝偻着身体笑道:“李大人真是明察秋毫,不瞒各位大人说,何某托颜将军的福,弓坊净收比往年增加一倍有余,如今已星夜派人往蜀地调集货物去了。”    
    诸将又羡又叹地赞了一番,忽然帐外得闻“金鬃流影”欢畅而特殊的嘶鸣声。李宣笑道:“是清夫人回来了!”    
    小清奔行进帐,笑道:“刚刚我试了射程,足有七百多步!听弓坊的师傅说,寻常强弓能射三百步的,就已经是最上等弓了!”    
    众人纷纷参拜,何谦随后以行家的姿态评论道:“‘射日’弓有三大妙处,乃是精品,绝非摆设,故而别家仿制不来。公主殿下、将军与各位大人看仔细了:这‘射日’弓虽较他弓为长,但仍可单手操持,虽女子臂短,亦可全开,相比于当年先祖所制强弓‘落月’,弓径短了十有五寸,此一妙也。制此弓时,干材选为产量极少的香金檀,其材质中心为金色,质坚而致密,更甚于柘。弓壁内侧所贴,乃是从日南郡外进贡之上等牛角打磨而成,其角未丰,长二尺九寸,本白中青,色泽温润,一角斥卖可当黄金百两。弓壁外侧所附之筋,取自于豹,强健甚于鹿、马,以上等鱼胶粘贴。附角贴筋之后,以米泽丝缠绕弓臂,治漆调较、藏置三年。此弓选料复杂、考究,甚于他者,此二妙也。至于第三嘛,‘射日’既在公主殿下手中,不如让殿下为各位将军、大人陈述。”    
    众人早听得津津有味,见说不禁都将目光投向小清。小清嘻嘻一笑,道:“说来奇怪,这弓较之其他很有不同,凡箭矢从此弓发出,稳定与准确性极高。”    
    我惊问其故,何谦禀道:“此弓成后,较弓的辛楷、杨宠两位师傅为使弓体受力均衡,先称求弓体两臂之力,算出差值,再以铁码铸出小件,挂于两臂,沉者择轻,柔者稍重,逾月调较,花费了近五年时光,方才完全准确,上弦后,再经过数年定型,故性质更佳,无以匹敌。”    
    众人皆是惊讶,全没想到为了一把好弓,竟要耗费五年的时间来打磨、修缮。看来何谦并非是浪得虚名,其技艺之精湛,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叹服。    
    不过确如他所说,一把好弓就要射得远、准,否则岂非舍本逐末了吗?    
    小清听完何谦的讲解,更加珍惜起来,抚摸着“射日”弓,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    
    我见状不禁便要发笑,勉强忍住,先向何谦道:“最近先生常向我说起弓、弩在战争中的用处,我也深受教诲,还命令各部增置于武库,先生为何仍有不以为然之色呢?”    
    何谦这几日没有一点生意做大的喜悦,反而连次向我进谏,已使得我逐渐奇怪起来。是否真如他所说,我军的弓兵、弩兵们都没有发挥效用的地方了呢?我自问不是,别看我是以甲骑起家,对之珍爱无比,然而我也从未想过要偏废其他兵种。三千夷箭营士卒在白夷将军龚升的指挥下,成为我专职弓兵部队,难道这还不足以表明我的态度吗?    
    何谦正色道:“叔恭来前,裴夫人曾详尽地介绍过将军,说起行军布阵、破敌斩将,这些怕都不是何某能与将军深作考究的。然而若提到增置强兵利器,提高军备,却是何某之长项了。何某察史论籍,发觉古人对此早有明见,先秦诸国便有青铜弩机大量装备,所谓弓者,长于攻而短于防,弩则不同。弩机可藏置数枚至数十枚箭矢,万弩并发,可谓排山倒海,即使不依城坚守,亦可立于不败之地。将军营中白夷箭手,虽则个个精于其术,使的却是弹性极差的长弓,叔恭已派人前去察看过,每把长弓都超过大半身高,射两百步已是勉强,精度方面更是不忍卒睹。这些板族上等射手,却拿着这般粗糙劣器,好比大庖以瓦刀割牛,不痛不痒,实在是浪费了人才!”    
    我闻言不得不沉吟默认。何谦见状继续道:“至于弩兵,自叔恭入蜀而来,西海、熊戎等地只是偶尔见到,这亦说明将军不但不懂得弩兵的作用,甚至依己喜恶擅改擅减。小的斗胆,请问将军营中,专于弓、弩人数几何?”    
    我望向军师,李宣见我询问的目光,便从实道:“弓兵有夷箭营三千,甲卫弓兵曲五百,妾亲军中弓兵曲五千,此外各将军营、五校营积有万余,弩兵较少,大约万人。计约三万人。”    
    何谦连连摇头,叹道:“将军该知弓、弩之妙,非为配给各军,为掠阵之用。若三万人是训练有素的弩兵,使用上等弩机,便可以一抵十,纵横天下无有敌手!当年‘韩弩’威震天下,韩军借此而使小国列七强之一,其效何其大也!依何某愚见,将军可依照旧制,编组弩军、弓军,以弩主守、压制,以弓行威吓、刺杀、总攻之能,配以轻兵铁骑,还有孰人堪称对手?”    
    我一拍桌子,喜得连声称赞。座中有醴阳都尉呼当,原是白夷族箭手,龚升部下,闻言喜不自禁地道:“今日心始得也!何先生真是深通弓、弩之道啊!”    
    妫式亦谏道:“文、景以后,弩兵渐盛,将军三部,向有一部为强弩,号称精锐,由此可见其制由来久矣。自桓帝以来,公推河北弩师为最强,当年何进召泰山王匡强弩万余,如今仍倚河屯守,使董卓不敢轻动。可以看出弩兵的确重要。”    
    李宣笑道:“不是你说,妾险些忘记了。初高祖创业,曾与匈奴交战。匈奴人擅骑术,来去如风,极难阻御,然而汉军的强弩始终优于其族弓箭,不但射程远远过之,且锋锐难挡。闻说武帝时有长、短弩,长弩亦称‘大黄’弩,射程六百六十步,可以御敌;短弩射程百步,装备重骑,在冲锋前射击,以取先攻之妙。匈奴与羌人相似,不难以此计破之。”    
    我站起来,在帐中来回踱步,暗道:羌人屡屡滋事,害我大将,虽则我虎士成林、兵马十万,不在乎伤亡,可也不能老是这样被动啊。羌人之所以不得不跟我大打出手,那是因为西海这个至关紧要的所在,若我还在汉境,恐怕也只能打些不痛不痒的小仗吧?想当年跟羌人几次重要的战役,包括李宣的那次大胜,也没能实现全胜的战略目标。若是此刻手头上有几万张比“射日”弓小些的强弓硬弩,都屯在羌人必经之处,乖乖,那还需要打仗吗?只怕羌人立刻就要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了!    
    想到布尔罕达山口正在建造的城塞工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既然军师也这样说,看来我颜鹰的确是错了,叔恭兄所议甚佳,只是依君所言,弩兵更优于弓兵,那么我军还需大规模装备、训练弓兵吗?”    
    何谦先行拜谢,笑道:“将军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乃雄主也。”随后命人取来弓弩各数把,放置于帐下,“将军请看,弓者分虎贲弓、雕弓、角端弓、路弓、强弓五类。古时尚有角弓,依弹弓为型而来,弦中为皮囊以盛石弹。短弓为孩童或女子训练所用,材质多以竹层迭而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