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63-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60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来台访问,蒋介石一身笔挺军服,前往松山机场迎接。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鸣礼炮对响,24架军用战斗机组成整齐的编队飞过上空,沿途20多万市民夹道欢迎。接着,蒋介石致词,称艾森豪威尔“不但是一位当代大政治家和大军事家,而且是领导自由世界的一位伟大领袖和我们‘中华民国’共同患难的忠实朋友。”  艾森豪威尔访台目的明确。艾森豪威尔是欧战时期的英雄,蒋介石也是一个在中国对内、对外战争中抹不去的人,两人都是二战代表人物之一。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与蒋介石建立起政治联系,也是出于对美国在东亚利益的考虑。在美苏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在远东防堵共产势力的一座堡垒,美国政府将物资和军队输往台湾,使蒋介石无后顾之忧。  可惜“好景不长”,1963年以后,许多与台湾当局有“邦交”的国家,转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就连台湾“最要好的朋友”美国,自民主党上台以来,与台湾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同时肯尼迪及约翰逊也表示立场皆不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  1965年,美国对越南扩大侵略步骤,为了进一步鼓动美国扩大侵略范围,宋美龄和蒋经国访美,希望美国支持“反攻大陆”。8月22日,宋美龄一下车,等待她的是鲜花和掌声,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夫人亲自来迎接,红地毯再次为她铺开。台北“驻美大使馆”为1500多名重要的政客和院外援华集团说客们举行招待会,宋美龄成了招待会的主人。她乘高级轿车来到时髦的克洛拉玛路专供她下榻的漂亮大厦,这座大厦离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的住宅仅咫尺之遥。她分别会晤了美国总统约翰逊及其夫人、最高法院法官拜伦·怀特、参议员托马斯·多德等高官。  可是“兵败如山倒”,即使再好的演讲、再好的口才也无法力挽狂澜。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同,对它来说,这总比收拾铺盖走人好些。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第一部分 蒋介石私密生活影像台海风波几重重(6)(图)

在晚宴上,蒋介石用中文致辞感谢美国的援助,不知此事的美龄在想什么事,竟不曾帮艾森豪威尔翻译,他一脸的无助。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美逐步减少在台军事力量,加上大陆内地综合力量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台湾意识到“反攻大陆”希望渺茫,于是转向偏安求存。1973年蒋经国喊出“独立作战,自力更生,死里求生,坚持到底”。  20世纪70年代是蒋氏王朝的多事之秋,1972年是台湾的“大选”之年,年届86岁高龄的蒋介石在遭到“内政”、“外交”等一连串的打击之后,自感时日无多,“传子”之念愈加迫切,因此,他竭力想利用连任“总统”的机会将手中的党、政、军大权彻底地让渡给自己的儿子蒋经国。3月21日,在“国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蒋介石以1308票的高票额当选为“中国民国第五任总统”。此后,他一直缠绵病榻,直到最后去世。遥远的大陆、曾经的奉化溪口终于只能成为一个缥缈的“黄粱之梦”了。


第一部分 蒋介石私密生活影像台海风波几重重(7)(图)

晚年的蒋介石虽然远离家乡,寄于一岛,但他与宋美龄的感情与日俱增。或许也只有这样的感情才能给他那凄凉的生活一丝慰藉。     

  从1950年回到台湾,到蒋介石去世,期间25年的时间,蒋介石与宋美龄都是一起度过的,这也是二人前半生动荡生活之后的一个难得的平静之期。  到台湾后的宋美龄有一段时间倍感凄凉,就以作画聊度时日,但她每作一画均交侍从收藏从不送人。喜欢张扬的她此时不知是何因倒内敛了起来。   蒋介石和宋美龄刚结婚的时候,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的婚姻,因为他们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一个是留洋的世家小姐,一个是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小商人之子,一个是个性外向,一个则是脾气暴躁,性格阴郁。但尽管如此,二人还是在一起共同经历了许多事件,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亲情更为合适。  据生活在蒋宋二人身边的侍卫官回忆,二人生活都相当有规律。蒋介石每天早晨6时整起床,做一个小时的体操,边做边唱“国歌”。到7时,他会自动停止唱歌,而士林官邸的服务人员也以“总统”不唱了作为开饭的时间,宋美龄总是两眼惺忪而又准时地出现在饭厅里。她的习惯是每天夜里一两点才睡,先睡几个钟头,爬起来陪蒋介石吃早饭,吃完早饭,等到8点钟老蒋上班,再回去补睡两三个钟头,这就是官邸里人所共知的“回笼觉”。蒋介石早饭一般吃些清粥小菜,为了补充营养,还要吃一个荷包蛋,宋美龄则是“洋式”,一般以牛奶、面包为早餐。  中午12点,两人开始吃午饭。蒋介石吃米饭,再加几样可口的家乡菜,每个礼拜还要吃只炖母鸡。宋美龄则是以牛排、猪排为主食。在皮肤病发作期间,她只喝牛奶,外加鸡蛋。吃午饭时,是夫妻俩交流最多的时候,孙儿孙女及曾孙女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但刚来到台湾之时,蜗居在台湾阳明山上“阳明书屋”的宋美龄并不是很适应,一位美国友人1953年来台湾看她时,她对友人说,台北没有好的饭店,只好请他们暂住阳明山“行宫”。据宋美龄的友人回忆,很明显,被“放逐”台湾后,她很“痛楚”。但她仍不得不向美国来客“强颜欢笑”。  此后的宋美龄为了排遣寂寞,开始学起了国画,这不仅是一种兴趣,更是为了排遣思乡之情思的方式。正如1951年1月12日宋美龄在给张学良的信中提到的:“自来台后,余忽对绘画兴趣浓烈,大有寄情山水,两眼皆空之感。而蒋先生也主张余以习画养性,余即延请黄君璧先生教山水,而郑曼青先生之花卉,乃是台湾首屈一指之翘楚,两位才华绝不逊于张大千和徐悲鸿。如此一来,余反倒觉得每日过得充实起来,再没有刚来台湾时那种终日惶惶,神不守舍的情绪……”  为了使她能学好绘画,士林官邸特地聘请了当时台湾最知名的黄君璧和郑曼青两位名家,作为宋美龄的国画教师。据宋美龄手下人说,宋美龄确有些绘画天赋,学的时间不算太长,就已卓然有成了,而且她的画风还被说成是颇有大家气势。  但外界对于宋美龄画画画得好都不太相信,多认为是郑曼青代笔。为了改变这一看法,宋美龄采纳了老师郑曼青出的一个主意,她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而后郑曼青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先从宋美龄这里开笔画松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宋美龄从容作画。在场的人都惊叹宋美龄画得是如此的好,甚至还超过了她的老师郑曼青。从此,再没有人怀疑宋美龄画的真伪了。  不仅宋美龄喜欢画画,蒋介石也对此颇有好感。国画成为二人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纽带。据一些行家评论,宋美龄的国画水平在中等偏上,尤其是画竹,有一定的水准。有时候,宋美龄作画,蒋介石就从办公室里走过来,站在一旁静静地看,宋美龄也不说话,每逢此时,警卫们除了绝对紧急的大事,一般不会进去破坏这难得的温馨情调。  在蒋介石的住室内,往往挂着两幅肖像,一幅是孙中山像;一幅是耶稣像,而室外的客厅往往挂着一幅夫人宋美龄的亲笔画。经常是宋美龄作画,蒋介石题诗。  在宋美龄的画作中有一幅最特别的,它不是宋美龄经常爱画的泼墨山水,而是带有毕加索抽象风格的一头猪。据知情人说,这幅画的来历是这样的:有一次,蒋介石见宋美龄又在作画,觉得她总是画山水,就有意要试探她是不是能画一些新的题材。正好那一年是中国农历的猪年,所以他就问她能否画一头猪,结果宋美龄是毫不含糊,没用几下就把一头猪给勾画了出来。宋美龄当然是颇为得意,从此,士林官邸也就多了这么一幅“名画”。  尽管在以前,蒋介石和宋美龄一有争执,宋美龄就会离开他,跑到大姐宋霭玲处寻求安慰。等到大姐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