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963-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丧期间,接获其所写初中毕业作文,题为《我的外祖父》,读后甚感安慰,文中说:‘这位在我脑海中留有许多印象的人就是我的外祖父。我的外公总是遵循一条哲理,那就是往者已矣,把握现在,来者可追。他认为文明是在进步的,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列祖列宗所创造的历史。我的外公有一个习惯,他每天把他的活动思维保持纪录。微胖的身材配上中等的个子,他的体重整整有140磅,黑色的头发夹着花白,他的头发老是由前额向后梳,红润的面额加上饱满的鼻子,更衬出外公的性格,他的姿势仪态与举手投足随他的心情而有不同变化。他不只是我的外公,亦是我的好朋友,说真的,他真的是我一位十分亲密的良伴。’此14岁孩子,从其作文中,可知其何等有条理和热情。祖声曾有数次在慈湖侍外曾祖父一起餐聚散步,今日父亲在天有知,闻外曾孙已经长大并如此聪明,必甚安慰。”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足可以看出蒋经国对外孙的欣慰。  尽管蒋孝章深受蒋介石、蒋经国的宠爱,但她却从不恃宠而骄,当蒋经国打算安排俞扬和到台湾做“华航”总经理时,蒋孝章坚决拒绝,远离政治核心,她与俞扬和结婚后,定居美国,每年总要回台湾两三次,每次一两个月,探视父母、祖父母。但她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不愿大肆声张,甚至连亲友也不知道。  虽然不能回台湾,但蒋孝章和父母常常用书信联系。她的信并非只是问起居,内容非常广泛,有时还和父亲探讨一些政治、哲学等问题。这时父女的关系就变成了朋友间的切磋学问。  这些点点滴滴在蒋经国1975年的日记很好的体现,“7月7日日记:章女来信中录有西方格言一段,含意甚深,试译如下:若求生活无忧无虑,劝你切实把握今朝,放下昨天错误和挫折,撇开明天的阴云暗影,莫把时光徒用于杞人忧天或遐思幻想。切记每寸光明都是生命的片断,应为造物之神奇而欣喜并心存感激,用欢乐与信心去迎接人生。……9月13日日记第十条:近来与章女通信中,常常谈起哲学上的许多问题,章女说:‘人生的价值,不只是在与人共享欢乐,而更是在与人共享苦难。’这两句话,反映出了我的人生观,在今后的岁月中,余将不遗余力,为苦难者多做工作,以慰我不安之心,面对敌人不足惧,面对困难不足忧,只怕自己不努力,不肯上进耳。”  蒋孝章的话,居然成了父亲自励的格言、座右铭,可见女儿在蒋经国心中的地位。但从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时,蒋孝章返回台湾参加丧礼。此后,一去不回,已与台湾缘绝。去年蒋方良去世,蒋孝章因为身体患病不能返台,从此更与故土遥遥远望了。  但与蒋家的其他人相比,蒋孝章无疑是幸福的。尽管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有时可以由自己决定,或许这就是聪明的她为什么远离这个政治旋涡最大的原因。


第三部分 蒋家第三代私密生活影像蒋孝武(1)(图)

孝武本应成为蒋家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可他却只能到异国他乡去找寻一时的安宁。可见政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1945年4月25日,蒋孝武出生在浙江奉化溪口,此时正逢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蒋孝武的降生给这个在战乱中辗转迁徙的四口之家平添了一丝欢乐。蒋孝武与他哥哥蒋孝文有所不同,他从出生时起就生活在十分优越的政治世家里。  从小他的心眼就特别多。蒋介石每每端坐在沙发上看着孙子们嬉闹时,就常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孝武啊!眼睛动不动就眨呀眨的,可见他主意多,是个计谋多端的‘鬼灵精’。”而为什么哥哥叫“孝文”,弟弟叫“孝武”?原因很简单,正如当年蒋介石安排蒋经国、蒋纬国,一个学政治,一个学军事一样,也是为了巩固蒋家天下。  蒋孝武并没有在大陆呆得很久,四岁多,就随父兄来到台湾。小时候的蒋孝武和哥哥一样调皮,无论在台湾长安东路读小学,还是后来在士林地区的中学时代,哥儿俩比试的不是彼此的学业成绩,而是如何在恶作剧般的游戏中进行不懈的较量。  其实为什么蒋家弟兄会顽劣至此,父母教育不得当固然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们生存的环境实在太优渥了。他们心中都清楚,即便他们不像贫困学生那样去拼命攻读学业,即便他们将来的成绩一无是处,也绝不必为自己将来的前程担忧。他们的前途、他们的将来、他们的生活前景,其实早有人在暗暗替他们做了精心的安排。正因为如此,本可以努力学习的蒋孝武,也像兄长蒋孝文那样,在学业上始终处于中下等水平,到蒋孝武中学毕业前夕,他的学习成绩已经滑到全班最低的位置。  在台北读完中学以后,蒋介石就把蒋孝武送到德国的军事学校学习,但蒋孝武对军事的兴趣远不如对政治那么浓厚,于是他自作主张改到慕尼黑政治学院政治系研究政治。学成归国后,蒋孝武回到台湾后,此时蒋孝文因为酗酒导致身体恶化,自然接班成了问题。于是蒋介石和蒋经国便将希望寄托在蒋孝武身上。  “二太子”一归来,其得到的重视就是非同小可的,而蒋经国已经为他铺好了一条从政之路。蒋孝武就被安排在赵聚任和严孝章两位叔叔身边学做人做事。赵聚任是赵恒惕之子,严孝章是严复的孙子,他们是蒋家的“自己人”,跟着他们,不仅蒋经国放心,就是蒋孝武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国民党的党营和公营事业,差不多都和“辅导会”脱离不了关系,26岁那年,蒋孝武在“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担任顾问,这是重复父亲走过的从政之路,蒋经国就是在这里当了8年的主任之后,开始进入地方各个行政、经济部门的。此后,蒋孝武又在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和“组织工作委员会”及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工作过。


第三部分 蒋家第三代私密生活影像蒋孝武(2)(图)

蒋经国精力充沛,一天的劳顿后,也还能和孩子们玩耍地如此快乐。    

  短短几年,蒋孝武进入了好几个核心部门工作,虽然职位不高,但蒋经国依照蒋介石培养他时所采取的原则“不求名分,但求实质”,对儿子进行密集的锻炼和培养。1979年,蒋经国对蒋孝武又进行了特殊安排,让他进入“国家安全会议”,这个机构是国民党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在父亲的监管下,蒋孝武的行为比过去规矩多了,再加上父亲是“总统”这样的背景,他的政治行情一路看涨。  同时,蒋经国还安排蒋孝武进入文化新闻界。1976年其兼任华欣文化事业公司董事长,后调任“中央广播电台”主任,翌年转派台湾广播电视事业协会理事长、国民党中央党务顾问、新闻党部常务委员。1980年出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应该说,这时的蒋孝武是“春风得意”,仕途顺利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1984年的“江南命案”掀起了轩然大波,也阻碍了蒋孝勇的政治升迁。  1984年10月15日,作家江南在美国旧金山市郊区家中被暗杀身亡,如果只是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本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但因为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特殊著作,这件事惊动了整个美国新闻界。  江南,原名刘宜良,祖籍江苏。他少年时期即随家人离开镇江赴台湾读书,不久他又以优异的成绩在台湾大学毕业,投身报界以后,江南因他的生花妙笔和一篇篇有影响的文章,而跻身于《台湾日报》的名记行列。  由于江南反对台湾当局的强权政治,在当了几年新闻记者以后,他愤而赴美。江南先后在纽约和旧金山等地求学,在美利坚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后,此后继续以笔名江南在美国几家主要报刊不断发表各种文章,一时在美国华人范围内声名鹊起。  从1960年起,江南就在美国开始筹划写作《蒋经国传》,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包括他本人数次到祖国大陆,自费沿着蒋经国从前的足迹所及之地,进行一次长达几千公里的长途采访,最后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了《蒋经国传》一书初稿。


第三部分 蒋家第三代私密生活影像蒋孝武(3)

    1980年,《蒋经国传》首次在纽约一家有影响的华文报纸上连载。影响颇大,海内外大为震惊,因为当时的蒋经国还是个神秘人物,出版他传记本身就是个震动。况且江南书中所写的内容,在当时还是读者们鲜为人知的。所以台湾当局在无法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