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种田纪事-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简直……”李谔被她轻蔑一笑,气得浑身发抖,脚下发狠,将掀倒在地的椅子板凳踢得光光作响。

    “我简直什么?简直不可理喻,简直无法无天……祖母父亲替我作下的婚约我敢不从,是不是?”青篱一步一步逼近,“你自查得我的身份那时起,不该早就知道了么?”

    眼前白影又是一晃,岳行文止住她继续发怒,“夜深了,去休息罢,我去衙门看看。”

    转头向李谔:“小候爷,请罢。”

    李谔犹自气哼哼的盯着青篱。

    看了看屋内一片狼藉,心头的气儿突然松了下来,无力之感涌上心头,怒意消去,朝着李谔道:“与小候爷说过几次的话,今日我再说一遍,婚书的事儿你自行解决掉。”

    雨势愈来愈大,水排不及,院中的水位已漫过一个台阶。

    岳行文与李谔对峙半晌,终于两人一个淡然,一个气哼哼的结伴儿出了李府。

    这一场暴雨并没有如柳儿所言的“下得急,应该很会快就停”,天如破了一般,倾盆大雨直直下了五天五夜,才有转小迹象。

    虽有衙门早就搭了避寒的灾棚,对付这场暴雨却收效不大。在这场大雨中,仍有五六个长期饥饿体力透支的灾民相继死去,秋寒瑟瑟,也许这样的情况还会不断的发生。

    北方的战事并没有因大暴雨而停歇,反而愈演愈烈,暴雨加重了灾情,愈来愈多观望的灾民投入到战乱之中。

    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云比低暗铅沉的天空更加厚重,刚恢复了几日的邸报再一次中断。

    淇河水位暴涨,浑浊的河水翻腾着嘶吼着,向东奔流而去。

    旱灾蝗灾还有现如今已然成灾的暴雨,多重的灾难并没有到底,坏消息在这个雨势稍减的下午,再次传来:庐州乱。登县乱。

    长丰从广义上的孤城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城。

    …………………………………………………………………………

    从今天起开始为期一周的一天一更。

    这是某宝第一本小文,抱着自娱的态度开始写,行文到今已有63万字了。写得愈多,发现的问题愈多,接下来的一周,除了正常的更新之外,某宝想充充电,不敢保证接下来的文会有进步,但总归要试试不是?

    再喊一嗓子,月末喽,谁手里还有粉红,砸我呗~~~~~~~~~~~~~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共度难关

    第三十三章 共度难关

    宏景二十二年九月初五下午,长丰县衙再一次向乡绅富户广发请贴,时间依然紧急,却快速得到了响应。

    应该说此时乡绅富户们比县衙的官员们更着急上火。

    长丰提前秋收后,便是紧闭城门,他们虽然保住了粮食,却没有机会换成银子。

    百里之外庐州乱,五十里开外登县乱,长丰仅有几百驻兵,更让他们担心的是,由于长丰自灾难发生之后,在安置灾民方面尽心尽力,在灾民之中广为流传,虽然紧闭城门二十余日让人寒心,但仍比起大多数地方让人感觉有生的希望。

    更多暂时不愿参与民乱的灾民们涌向长丰北城门外,他们用企盼企求的眼神在寒风冷雨中望向这座能够给予他们生的希望小小城池。

    与灾民所想所愿不同的是,随着灾乱而来的大量灾民让乡绅富户们坐立不安,此时,没有人会再天真的以为平民贱民佃民不敢与他们这些富家老爷们为敌。

    他们现在需要保护。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当衙门广发请贴时,他们几乎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与上次仅有二十几位到场的情形不同,此时,宽敞的衙门议事厅里,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除了到场的乡绅富户们,还有县官学,驿站,巡检等各司其职的县衙官员。

    肆虐了五六日的暴雨刚刚停歇,天色依然阴沉,寒风萧萧,虽然人们非常好奇县衙的举动,却无人喧哗。环视县衙几位官员,希望从他们的神情中提前探知些什么。

    县令大人依旧淡然,司农官大人依旧摆着熟知的风流倜傥模样,就连身边的小候爷也仍然是一副冰冷神色,自旱灾以来与衙门交往甚密的李青儿小姐也是一脸的平静。只有金钱二位大人神色凝重,然而也只是凝重而已,这样的局势本就该是这样的表情。

    岳行文扫视众人,“各地局势想必各位已知晓,岳某在此不多言,今日请你们来,只为通报一件事:长丰驻兵不足,为防灾乱,衙门准备组编灾民与平民随时准备自卫。”

    他话音一落,忧心忡忡的乡绅老爷们脸上登时有了喜色,但随即而来便是乱哄哄的议论声,多数人不明白组编也好,临时招募也罢,均是衙门的事儿,为何将他们找来特意通告?

    当然也有人立时便想明白了——衙门在要粮。

    不错,衙门是在要粮。说到底,护卫长丰也是护卫他们的家业,一旦灾乱发生,局势不可控,别说是粮,财产,命都可能没了。

    想通了这其中的关节,衙门要粮的行径便没那么让人抵触了。

    一阵的沉默之后,李谔开了口:“侯府所存米粮不多,出白银一万两,算是对灾民尽一份薄力。”

    沈墨非轻咳一声,起身提高音调,朗声道:“小候爷所言正是,长丰有难,我等岂能不置之不理,沈府愿将秋收所得米粮全部捐出……”

    若说小候爷的表态让乡绅们吃惊,而沈墨非的话则是让他们震惊了,沈府秋收得全部米粮,那是多少?

    不仅乡绅们意外,就连胡岳二人,长丰县衙的人都大感吃惊。

    胡流风“哈”了一声,起身,朝着沈墨非一拱手,“沈公子高义,胡某在此替灾民们谢过了。”

    至于李谔,他本是事件的策划参与者,此礼不行也罢。

    沈墨非起身还礼,直言不敢当。

    一个侯府,一个沈府,领头羊都表了态,余下的乡绅们自然也纷纷表态,愿意与衙门同心协力,保住长丰。

    会议的时间不长,也如事先料想的那般顺利。

    真是时也,势也。

    望着空荡荡的议事厅,胡流风发出如上感慨。

    想旱灾初发生时,他想要从这些人多要一斗的米粮都要费半天的口舌。

    青篱笑道:“没想到沈公子这般慷慨,有了沈府的米粮,想必灾民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李谔轻哼一声,“他说什么是就是什么?你何时这般好骗了?”

    言语之间有掩饰不住的轻蔑之意。

    青篱一笑,沈府的全部米粮有多少,谁能说得清?能有这样的态度,也算是不错了。

    灾乱的发生,也并非没有一点好处。最起码据这几人的反覆商议,想出了这样的解决办法。

    一方面将围在城外灾民迎入城内,招募体壮者做为县城的临时守兵,变不可控因素为可控因素,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向富户们征粮,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有些分析能力的富乡们都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长丰县失守,对这几位官老爷而言不过是政治生涯中一次小小挫折,或者挫折都淡不上,有青州武州天州等地的大规模民乱,小小一个长丰又能惹多少人的注意?而对于这些人而言,长丰城门一旦被乱民攻破,等待他们的便是财产尽失,甚至性命之忧。

    江南水军守备张广德接到半夏带去的手信儿,于九月初二向长丰借兵二千人,乘船渡江而来,于九月初三上午上到达长丰县城,岳行文征县官学为临时兵营,吴老大人虽然对此安排不满,却也没有激烈反对。

    九月初六,天色依然阴沉,按照商定的计划,衙门派人在县城以及各镇张贴招募告示,与此同时,岳行文亲临北城门楼,向盘桓在城门外二十余日未去的灾民做出了承诺,九月初八大开城门,迎灾民们入城。

    二十余日的等待焦灼,他们其中有人的可能因饥饿而死去,也有的人因无望而转奔去用另一种方式与命运做抗争,也有的人已然做好了随时被灾难夺走生命的准备。而此时,幸运之神却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无数的人喜之而泣,北城门外哭声震天。

    而自九月初六起,长丰县第一次正式向城外灾民提供食物,相比起之前有心善者隔三差五的施舍善举,这是县令大人兑现承诺的前兆。

    领兵支援是江南水军的一名千户长,名叫铁玄,入城安顿之后,便着手临时编制的招募工作,对于长年无战事的内陆水军来说,他们在或长或短的军旅生涯中,做得最多只怕是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