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神(1088-结尾)-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天的中南海,绿树成荫,红墙青砖,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人人脚步匆匆,谨言慎行,只有树头的鸟儿跳来跳去,浑然不知人间权贵。

    古秋实行色匆匆,不怎么说话,只是低头走路。夏想就跟在他的身后,也是小心行走,毕竟是真正的核心之地,不一定迎面走来的是哪个省委书记,或是政治局委员,甚至政治局常委都有可能。

    一路来到一处僻静的小院——当然总书记会见夏想,不会在紫光阁,也不会在丰泽园或怀仁堂,而一处平常休憩和用餐的很私人化的地点。

    院子不大,也没题名,很是安静,里面种植了石榴、无花果,极为繁盛,夏想因为古秋实的引领,一路畅通无阻,进了月牙型的小门之后,就来到了一个座北朝南的房间。

    房间也不大,总书记坐在餐桌前,正准备用餐。

    夏想和古秋实一进去,总书记就和蔼可亲地招了招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秋实来早了,等了半天,夏想来巧了,正好开饭。”

    这一句话大有深意,夏想忙谦逊地一笑:“总书记请吃饭,实在不敢。”

    “夏想,不是我批评你,你还不如夏东。”总书记又一招手,示意古秋实和夏想都坐,“夏东见了我,一点不怕,不但不怕我,还跟我耍赖,冲我要糖吃,不给他,他还敢耍脾气。”

    夏想大汗,没想到儿子还真有出息,小小年纪就和总书记关系不一般了,长大了还了得?不过孩子到底是孩子,孩子可以冲总书记爷爷要糖吃,但他身为省纪委书记,可是不敢向总书记提任何要求。

    古秋实一拉夏想,二人就都坐在了下首。夏想才注意到总书记的午餐,十分简单,小米粥,杂粮拼盘,还有青菜,肉菜极少。

    古秋实解释说道:“平常不宴请外宾,总书记吃饭一向清淡。”

    其实夏想也清楚,国家领导人都有专门的菜谱,都以青菜和杂粮为主,非常注重营养的均衡。

    总书记有令,夏想不得不听,就和古秋实一起陪总书记吃饭。毕竟不如古秋实和总书记之间关系密切,他就有点拘束,就想起古代皇帝赐宴之时,大臣战战兢兢吃不好坐不安的记载,以前看了还觉得好笑,现在却有了感同身受的滋味。

    总书记作为国内第一人,不管时代是怎样的发展,社会是如何的进步,能登上引领一个国家十几年的第一人的宝座,绝对有非同一般的过人之处。要是古代则是天命所归,要是现在就是众望所归。

    夏想喝了一碗继,简单吃了几口菜——恐怕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不知是何滋味的一顿饭。

    饭后,总书记坐回到沙发上,夏想就和古秋实坐在总书记的对面。

    总书记喝了一口茶,才慢条斯理地说道:“看到秋实的沉稳和夏想的朝气,我就觉得国家还是充满了希望。我最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年轻人总能让人展望未来。”

    总书记的话似乎是随口一说,而且还是漫不经心的口气,但听在夏想耳中,就顿时让他怦然心惊,因为谁都知道古秋实是总书记指定的隔代接替人,总书记此时将他和古秋实并列,而且古秋实在先,他在后,是直接的暗示还是殷切的期望?

    PS:兄弟们再投上20票,我也加把劲儿,今天周末,晚点儿睡,争取再更一章出来

    第1359章 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第1359章 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古秋实在总书记面前,坐得很端正,听到刚才总书记的话后,眼神也是微不可察地跳动了一下,不过却没敢太跳跃,随即又收回,还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夏想却不知道,古秋实心中也是惊涛骇浪。

    其实外人或许并不清楚,早在下马区之时,夏想就已经入了总书记之眼,当时总书记就让人整理了夏想的相关简历,以备后用。

    总书记的眼光,还是超人一等的。

    从下马区之后,再到郎市,再到天泽,然后终于到了秦唐,一步步走来的夏想,不但没有让总书记失望,反而更加让总书记对他兴趣大增。如果古秋实推断不错的话,经过郎市锤炼之后的夏想,在天泽担任市长之时,就已经真正入了总书记之眼。

    再到秦唐之时,夏想刚刚步入副省之后所面临的一场狂风暴雨,中纪委的狠手,也未尝没有总书记最后一次对夏想的考验。因为夏想升迁过快,根基不稳,凡是成就大事者,必有过人之处,总书记就是想亲眼看看,夏想究竟是不是真金不怕火炼

    秦唐之后的夏想,就让总书记真正下定了决心,要着力培养了。尽管古秋实也明白,其实此时,团系内部有许多反对的声音,而且反对的力量还是格外的强大。

    甚至总书记最得力的两名助手,米纪火和明得谋,明得谋也不赞成将着眼点落在夏想身上。因为明得谋担心,夏想并非同路人。

    其实米纪火也有同样的担心,不过他的性格温和,不直接说,他见总书记态度很坚定,就没好开口,但他的心思却还是被古秋实看得明白。

    明得谋在总书记面前列举了夏想三大不足,一是年纪太轻,资历太浅。二是成长的道路,手段过于强硬,斩落对手无数,不太会团结同事。三是立场不明,和家族势力来往过密,关系纠葛过多,甚至还和平民势力也有交集,迄今还没有明确的政治倾向。

    总书记也是难得地一一反驳了明得谋的说法——当时是在一次仅有几人参加的高级别的见面会上,除了米纪火、明得谋之外,古秋实和郑盛也在。

    让古秋实震惊的不是总书记对夏想的器重,而是总书记罕见地亲自出面,而且还是当众维护夏想,就不得不让人惊讶了。

    而且,总书记还是逐条反驳了明得谋的论点,也不能算是反驳,更准确地讲,说成是说服更合适。

    其一,年纪轻不是问题,资历浅也不是关键,敢于提拔和重用年轻人,一向是团系的鲜明特点,也是优点。

    其二,手段强硬也很必须,国内政治发展到现在,许多弊端已经凸显,如果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执政党的地位就有可能受到冲击。再从长远来看,国内政治上的暮气已经影响到了外交形象,现在必须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只知埋头韬光养晦,四代之后,终究会形成软弱的体系。整个体系软弱了,再想有所改变,就是空谈了。

    历来空谈误国。

    在第二点的问题上,总书记阐述得尤其深远,甚至提到了汉武帝,并着重点明,一个国家,可以用初期上百年的时间来休养生息,但休养得过久了,就直接养成绵羊了。强汉之所以成为强汉,是因为经过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为武帝留下了足够抗击匈奴的政治和经济资本。

    也正是因为汉武帝抗击了,才有了一个强汉。如果汉武帝依然坚持退让和软弱,或许强汉真的不复存在。

    其三,夏想立场不明,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是坏事,反是好事。国内政治,内耗过大,分岐过多,假如有一人能成为各方力量都认可的人物而登上政治舞台,未尝不是人民之幸国家之福。

    假如能在建国百年之内,有一人能在50岁之前进入最高层,为国家带来朝气和全新的气象,也不枉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也是国家之大幸……

    总书记说了许多,是一般人绝对看不到的声情并茂的演说,也是或许永远不会为外界所知的内幕。

    当时就给古秋实带来了莫名而巨大的震动,因为总书记似乎说的并不是夏想,而是借夏想之名而抒怀,向在座的人描绘他心目之中的未来几十年的理想国。

    一个寄托了无数**烈士的鲜血,一个让无数人至死都向往的理想国,只可惜,英烈不远,**的鲜血未干,现在的国内官场,杂草遍生,贪官满地,表面上的欣欣向荣掩盖不了千疮百孔的体制的漏洞的现实。

    一个没有监督的执政党,如果没有痛下决心自我拯救的勇气,没有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终有一日必败。不是被人打败,而是自己被自己打败。

    就和一个人一样,死于意外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死于自身的疾病。

    一次会议,未必就决定了夏想的命运,但带给古秋实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震憾,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他何尝没有过热血和激情,何尝没有过理想和追求,但到了今天,当他身居高位之后,有多少贪官污吏,明明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但为了大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