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平公主同人)[太平公主]寝难安-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前提是,他们对将来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武后偏偏又对那些事情,了如指掌。
  这回真是连太宗皇帝都……
  太平想了片刻,继而摇头苦笑。
  恐怕现在连李显都不相信,他将来到底会是怎样的稚嫩和荒唐。
  任用宰相那样大的事情,他居然……居然会拔擢一个毫无建树、口碑甚恶、除了是他岳父之外没有任何一条当得起宰相之用的韦玄贞。假如他要给岳父封个空头爵位,或是给岳父拔擢一个四五品的虚衔(宰相是三品),恐怕朝中也没有那样大的怨气。
  罢了,横竖现在谁都不会相信她,走一步算一步罢。
  她笼着衣袖,慢慢地走回到寝宫里。
  皇帝因为身体不适的缘故,早早地便歇下了。而且因为身边还有一个太宗皇帝,因此就连他平素最喜爱的道经,也被丢到一旁去不看了。整座行宫里寂静无声,连虫豸的鸣叫声都有些稀疏了。
  太平没有胃口,略用了些小食,便歇下了,也不曾唤人进来服侍。
  次日一早,太平醒来时,便发现父亲在外间练书法。
  在那一瞬间,她以为自己看错了。但再仔细一瞧,确实是自己的父亲没错。皇帝陛下虽然面带倦容,但却执拗地搬了个石案在外头,一笔一划地练习书法,认真的模样宛如稚子。
  她她……她这是看错了么?
  太平惊愕片刻,又等宫娥们服侍她梳洗用膳,便悄无声息地溜到皇帝身边,唤了一声阿耶。
  皇帝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说话,但面上却多了些疲惫的神色。
  太平有些小心翼翼地问:“阿耶为何会起得这般早?”她心里隐隐地猜到了一些,但是却不敢确认。又或是说,她认为自己的方才的猜测,实在是有些荒唐。
  皇帝陛下似乎是不愿意在女儿面前多言,含含糊糊道:“这几日闲来无事,便寻了些旁的事情来做。侍医一早便叮嘱过,让朕莫要过分操劳,练练书法还是有些好处的。”
  唔……
  借口有些笨拙……
  因此很显然,父亲并非是为了养病才……
  太平轻咳一声,面上现出一个淡然的笑来:“既是如此,便由阿月陪伴父亲练字可好?”
  她装作听不懂父亲话外的意思,也装作自己刚刚完全没有想歪。
  皇帝笔锋一顿,在宣纸上画出一道长长的轨迹来。
  太子抱住他的胳膊,撒娇道:“阿耶阿耶,我好不容易才来一趟,您就容我多陪陪您可好?”
  许久不曾做过这种小女儿娇态了,还是有些生硬,太平暗暗地想。
  但不管如何生硬,她都要扮成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女儿,才……咳,才能让父亲不那么尴尬,也才能顺理成章地安慰安慰他。
  因此太平眼一闭、牙一咬,假装自己今年只有十二岁,抱着他的胳膊撒娇道:“阿耶回去歇歇嘛,阿月给您讲讲昔日在西域的事情可好?昔日在西域,阿月碰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人呢。”
  虽然还是不习惯,但好歹父亲僵硬的胳膊,慢慢地松懈下来了。
  皇帝慢慢地搁下笔,勾起两指敲了敲太平脑门:“顽皮。”
  ——我不顽皮,您能卸下心防么?
  太平笑得眉眼弯弯,又说了些顽皮的话,果然看到皇帝陛下已经不再像先前那样倦怠,也不再像先前那样僵住了。他的尴尬是因为太宗皇帝,而所谓的养好身体……多半也是太宗皇帝的手笔。
  不过,一切都要慢慢地来。

☆、长安

  
  这般痴缠歪闹,稍微让皇帝消除了些戒心。
  皇帝又缓缓地摇了摇头,道:“你总是这样……罢了,到里间来陪阿耶下下棋罢。”言罢举步便朝殿里走去。太平应了声是,跟在他身后三步远的地方。
  忽然间皇帝问她:“是阿娘让你来的?”
  太平一怔,下意识道:“是……也不是。”
  皇帝摇头失笑,但却未曾多说什么,而是与太平一起慢慢地往里边走。太平一面琢磨着父亲的真正意思,一面陪着他说些笑话来听。皇帝今日的心情似乎是很好,不但同她说了许多平时不会说的话,而且还偶尔提到了一些行宫里的事情。
  可以看出来,他这些日子在行宫里过得不甚如意。
  其一自然有太宗皇帝的缘故,其二自然是他的身子一日比一日差了。前些天武后言称要扶太子登基,这消息他也有耳闻,但细细想来,却又不大愿意了。再加上太宗又……
  他们一路走,一路地说着些闲话。后来大约是太平哄得他开心了,面上的愁云尽皆散了去,连带着语气也微微地有些松快。等转过长廊时,他的心情便又恢复了过来。
  再加上太平着实是太了解他了,知道应该如何劝说,才能让父亲心情舒畅。因此到后来,他干脆笑道,索性让太平留在这里陪着他,晚些再回长安成罢。
  因为太宗皇帝归来而导致的那一丝阴影,似乎也悄然散去了。
  太平知道父亲的心结,因此便故意没有提大明宫里的事情,更没有提长安城的事情,所做的一切仅仅是让父亲感到愉悦且安心罢了。
  又过了些天,甚至连太宗陛下也以为,让太平留在这里陪着父亲,是上上之选。
  太平在祖父跟前,从来都是不敢造次的。不管祖父是否遮掩过自己的身份。到后来,皇帝很享受这种女儿在其中斡旋的感觉,有些不愿意让太平回长安了。
  自然武后原先的提议,也便成了无可无不可。
  这种古怪且又平和的关系仅仅维持了两个月的时间,便被长安城的一个消息打破了。
  太子,登基。
  这件事情本就是众人默认的,因此登基不过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太子登基之后,长安城里的书信便像雪片一样飞来。有担忧太后擅权的,有抱怨新皇行事荒诞的,也有言称新皇不足,请太上皇回长安主持大局的。皇帝陛下自然是没有回去,回去的是太宗。
  太平揣着明白装糊涂,在行宫里留了一日又一日,平时偶尔给薛绍写两封家书。至于朝堂上的事情,她一件都没有插手。太宗陛下与武后两个肯定有自己的一套,她此时再要贸然插手,便完蛋了。
  因此这段时日,太平唯一做的一件事情,便是设法逗父亲开心。
  大约是太宗陛下留下来的阴影实在是太严重了罢。他一走,皇帝陛下便恢复了一大半。
  再加上太平是故意要彩衣娱亲……哦不,是装痴扮傻哄父亲开心的,因此太宗陛下留下的另一半阴霾,很快便烟消云散了。过了一些时日,皇帝陛下便提出要回长安。
  他在行宫里住了一个夏天加一个秋天还有一个冬天,实在是快要长出蘑菇来了。
  要不是后来太宗陛下来到行宫,他本该在两个月前便回去的。
  是以第二年春天,太平陪父亲回到了长安城。
  长安城比起先前并无太大变化,除了变得熙熙攘攘一些之外,几与前世一般无二。不过又过了些日子,她便听闻前些日子新皇与太后闹得有些不愉快,连范阳王都搅合进来了。
  又过了些时日,她的父亲便言称长安城里过得不大自在,要去洛阳。
  甫一回长安便要去洛阳,显然是有些不对劲了。
  又或是……她父亲看出些什么来了。
  太平又试着在宫里打听了些时日,便听闻太上皇离开之前,曾和武后详细地谈过两回。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说了些什么,但听说那一日过后,太上皇是铁青着脸色离开的,太后的脸色亦不算太好。再加上皇帝在政事上频频出错,朝堂上的怨言和为皇帝说话的声音对半开,这趟水就变得更浑了。
  太上皇离开的第二日,范阳王反了。
  这事儿原本与他没有关系,但是重生的武后,很巧妙地又走了第二步棋。
  她知道上一世提议出兵反武的人范阳王,因此重生之后,她又很巧妙地摆了范阳王一道,让范阳王在朝堂怨愤四起、太宗陛下左右为难、天平已不再向太子倾斜的时候,让他提前干了那件事儿。
  如此一来,整个局面就全都变了。
  太平听闻此事时,惊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但是恰好那几天突厥人又开始不安分了,她便再一次去了北疆。因为前两次她都走得很顺利的缘故,这回武后并未阻拦她。因此她很顺利地便出了长安城。
  但在出长安城北上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济州刺史府里放了一把火。
  那些来往的信件、联络、出兵的条条框框,全都被烧得干干净净了。
  一点儿都不剩下。
  直到这时,武后才给她来了一封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