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宫种田生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不,费才,方方,田宫,于谦等人的私访,或许会为自己,更或者是大秦带来新鲜的血液。

他们除了正事以外寻访人才,也是功课之一啊,所以他们带来更加实际、确切的东西和人才,有这些东西和人,项秀相信自己的执政生涯不会孤单。

这边皇宫鸡飞狗跳,人人自危,而京城里除了高门大户知道些事情外,寻常百姓依然过着和往日一样的生活。

内大臣樊凡在白天接到官家的御令后,就一直在京城晃荡。

对于怎么在京城的各个茶楼、戏院、妓院等地打探消息,樊凡相信没有人比自己更有优势。

在给了路边的闲汉们一些钱财后,他们会给自己在京城的狐朋狗友带话,到时打听起来还不是两个手指捻田螺----轻而易举么。

当然消息多了也不好,这不坐在一个茶楼的樊凡,埋头苦思,那些个老大臣们派人“守门”到底上不上报呐,怎么上报才好呐,想了一会,樊凡放弃了,让跟班的太监会皇宫报告去了。

对于自家堂弟的龟毛性格,樊凡表示理解不能,按理说,这些大臣才开动的时候,官家那绝对会有奏章报告的,但是一直没有情况啊,弄的樊凡头痛,不知道要怎么报告,所幸让太监自己如实回答去。

---------------------樊凡父亲的艳丽桃花史-----------------

樊凡是理郡王的亲生儿子,这个理郡王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不过在厉害的人,总有打眼的时候。

这不三十年前那个理郡王不就娶妻不慎,被先皇降爵,亲王变成了郡王,不然樊凡继承爵位怎么着也是郡王啊,哪里想现在还是个贝勒,不过如果不是那场变故,这个樊凡又怎么可能的两任皇帝的青眼呐。

那时理亲王在朝政上,努力取得了先皇的信任,得到不少权柄,本来该家和万事兴的理亲王府,却开始家犬不宁,归根究底还是那个亲王爵位罢了。

大秦律例,亲王爵位二代始降,称为恩露,而亲王以下却是世代降级,皇室降到公为止;外姓最高爵位为公,而降到四品奉恩将军为止。

三十年前,理亲王嫡福晋过世,皇室怜其无妻主持王府大局,给理亲王找了个祸水继福晋。

理亲王福晋因为一直没有子嗣,所以对其他女人打压的十分狠辣,那些年流产、早殇的子嗣不比这些年项秀死的子女少,而且更为狠辣的是,但凡那些着了福晋道的女人,都失去生育能力。

理亲王为了无嗣而大为光火,所以理亲王府年年进新人,那时理亲王对于所有看着好生养的女子,就想弄回府。

而福晋急人所急,但凡理亲王看上的,用尽手段把人弄进了王府。

为此理亲王的名声,在京城和周边不是一般的差,好色什么的那还算好的了,那几年京城官宦人家都把女儿锁在家里,就怕那个色魔看上了自家女儿。

而事情闹得越来越大了,终于有一天,福晋把一个郡主弄到了府里,那个郡主也不是个惹的,因为出生高贵,而且和理亲王又有了“事实”,所以先皇降下圣旨,那个郡主就成了理亲王的平福晋。

对于那个平福晋的存在,也算理亲王自己提议的,毕竟总不能让人家郡主当个侧室吧,休掉福晋又与礼不合,而且理亲王和福晋多年夫妻,多少还是有些感情的。

为了这个平福晋,理亲王和郡主闹的不可开交,最后惹得先皇降下圣旨,说理亲王道德败坏,撤出一切职务,降爵郡王为止。

于是两个福晋在王府里斗法,斗得天昏地暗,郡主查出福晋当年做的龌龊事,一把扳倒福晋,独大王府,但是郡主却被福晋摆了一道小产,并且终身不孕。

那个时候樊凡的母亲还是理亲王的一个侍妾,理亲王由于好色之名声名赫赫,所以侍妾多如牛毛,格格才是皇家正经妾室,而且侍妾不上玉牒,所以理亲王为了养得活家人,不得不贪污、抢占民田,为了钱财,那位亲王在降为郡王后,无所不用其极。

郡主本着我得不到,谁也不想得到的思想,把持后院,虽然她没有像福晋那样让其他人绝嗣,但是生一个死一个、怀一个流一个的绝嗣做法,让王府的名声更是江河日下。

但是樊凡还是在理郡王的保护下,出生了,可惜,理郡王是个男人,就算在小心也有疏忽的时候,于是2岁的樊凡被郡主派人拐走,卖到边远乡间,还处死了樊凡的亲娘,理由就是没有照顾好樊凡。

理亲王在樊凡“死”后,万念俱灰,觉得自己这辈子估计没有儿子命,也就对女色没有了什么追头,摒除杂念,又开始认真办差,重新得到先皇的信任。

樊凡在被卖到乡间的时候,那个人贩子发了善心,所以樊凡被卖的是个土财主人家。

那个财主家庭巨富,可惜就不出个读书人,而且两老夫妻恩爱,没有妾室做乱,可惜没有子嗣。

所以在把樊凡买回去后,什么东西都给他最好的,或许也是基因好,樊凡没有被娇惯坏了,在稍大些的时候,更是对读书做学问感兴趣的很。

樊凡父母都不是学问人,为了樊凡,那是多方寻访名家,终于有个终日躲在深山的名士看上了樊凡,收了樊凡当关门弟子,由于父母和师傅的无私教养,樊凡可以说是文成武就。

不过樊凡由于长于乡间,所以难免沾染些乡间习气,樊凡在父母和师长面前是一个模样,离了他们,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小时候仗着孔武有力,没少收小弟、打人,犹如混世魔王般混迹乡间。

不过好在樊凡人品不错,运气也不错,所以在一表人才的长相下,另外一面倒也没被家人发现。

后来樊凡开始考科举了,这时的科举还不是清朝那些个死板考法,天文地理,一切只要朝廷用得到,那么就是考题,灵活的很,就算是上一届的状元,也不敢说能在下一届考个好成绩。

于是运气一向爆棚的樊凡带着仆从,到了京城,在考了个状元后衣锦还乡,可惜那时父母已经去世了,父母为了不打扰自己考试,硬是让族人瞒了下来。

于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樊凡为父母守孝三年,而后又有师傅去世,于是又是三年,在那六年里,樊凡不在是个文明混混了,变的成熟英武不凡。

求点击求推荐,其他的有啥给啥吧,没有给个人场也好,被人留下颠三倒四的印象,不服。。。。。。

第二十九章樊凡的身世

第二十九章

等樊凡守孝完毕回到京城后,樊凡虽然已经是一个“过气”的状元了,但请他出山的的大官也是不少,可惜都是谋士、师爷、副手一类的。

樊凡不说心高气傲,但也绝不愿意屈才,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埋没了,刚何况自己是六年前的状元。

大秦科举考试可是三年一次的,所以即使试题难度大,状元们不敢说每次都能考出成绩,但也绝非常人可以赶上的。

所以在户部一直没有给他安排官位的时候,樊凡混迹在京城以及周边的小镇上,几年下来也算个不大不小的地头蛇了,后来老家的弟兄们来投靠他,地下的混混势力倒也发展了不少。

樊凡知道自己为什么长时间得不到安排,因为他没有给那些小鬼们送礼。

但他不准备改,为什么,那时樊凡认为,不用我是大秦的损失,自个去要官掉价,更何况搞不好人家上面的人,还以为他樊凡还在给谁守孝呐。

之后樊凡凭借自己高人一等的才智,仰仗自己父亲的遗产,在京城周边开了不少酒家、酒楼、茶楼,樊凡虽然人带点文明的浑,但是他有理智,更有才情。

所以慢慢的,户部的小鬼们知道压不住了,终于把他的名字写在一个角落,于是樊凡被发配到翰林院当了个编修,即使是七品官员,但在京城那个一个西瓜砸死一片贵族的地方,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按照大秦俸禄标准,七品京官的俸禄才不过区区45两银子,虽然有养廉银1200—600可以拿,但作为一个有众多小弟要养,有众多族人要资助的樊凡来说,这点钱还不够塞牙缝呐。

对于族人打秋风的行为,樊凡也无可奈何,小弟们也是自己以后进阶的梯子,要是没有足够的银钱养着,谁给你打听事啊。

所以樊凡虽然是个翰林院的编修,但是因为小弟众多消息灵通,为人又大方,所以在官场渐渐的也有了几分名声,那些开始为难他的小官吏,也被朋友料理了,所以樊凡的日子过得再舒坦不过。

樊凡从来没有打算,要参与到皇权的争夺中,樊凡打算像众多的老臣一样,当个纯臣,虽然惹皇子厌烦,但是讨皇帝喜欢就行,而且从龙之功太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