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界独尊-第10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哥说的哪里话!”王通嘿嘿的笑了两声,心中虽然疑惑,却也不去多问,和两人一路说笑着离开了武院。

第九十三章 三门杂学()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得抱团啊!”

    尽管事先对武院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到武院的第一天,便有人找他来拉帮结伙。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武院是大易的最高学府,但并不意味着这里就是什么象牙塔了,不食人间烟火,这里的学子来自五湖四海,实力不同、底蕴不同,家世不同,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拉帮结派非常的严重,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

    东平侯王释之就生了三个儿子,还有嫡庶之分呢,更何况武院之中有这么多的人,总的来讲,武院之中分了两个大的圈子,贵族与平民,而在这两个大的圈子里内,又有许多的小圈子,并不是说,你贵族圈就和贵族圈交往,平民圈就和平民圈交往,毕竟他们都是小字辈,各自的圈子一般都是随着父辈来的,就像是在金陵的时候,东平侯府和镇东将军府,都是勋贵,但是两家却是有着仇怨的,两家的子弟,自然也就混不到一起去,京城亦是一个道理,如果父辈是政敌,或者说有宿怨的话,那么,相互之间敌对甚至互相拆台的事情就会经常出现了,正因为如此,平民的圈子反而更加的团结一点,因为大家都是庶民,来自各地,在进入武院之前,谁都不认得谁,更谈不上什么恩怨,最多中是物以类聚人与群分的关系罢了,不像有些勋贵子弟一般,几乎是不死不休的世仇关系。

    东成侯府号称东南第一家,但那只是在东南罢了,说白了就是一个土霸王,在京城虽然有相当的根基,但势力绝称不上是一流,直到昌平侯王选之的出现,终于在京城站稳了脚跟,可以说,王选之成为昌平侯之后,除了继承了东成侯府在京城的一切关系之外,由于他本身是新朝新贵,所以在本朝新贵之中,亦大力的拓展关系网,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圈子。

    广南侯便是本朝新贵之一,这位侯爷在数十年前,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守备将军之子,勉强的算的上是将门,与他一同在大易武院之中,结成了莫逆之交,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与今上结识并且辅佐他,一路成为了天下至尊,同时封侯。

    如今到了下一代进入武院的时候了,自然而然,这些在朝中属于新贵的子弟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一个圈子,这一次留仙楼的聚会便是他们这一个圈子在武院的新人第一次的聚会,熟悉的不熟悉的大家相互认识,相互熟悉,除了萧升之外,还有七八名勋贵子弟,吃了一顿饭,打了一顿屁,都互相认识了,至于未来大家如何交往,便要看各种的造化与缘份了。

    对于这种事情,王通当然是无所谓的,他不是那种清主的人,能够结识一些朋友,并没有坏处。

    武院的生活可以说有些枯燥,但亦有惊喜,由于今年那位山长不知道抽了什么疯,要求学子必须学习杂学,王通才现,原来这个世界上,除了武学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旁门体系,是的,杂学在这个世界上被称之为旁门,因为没有武学那么强大,亦没有武学普及好用,所以研究的人不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研究,相反,朝廷甚至还有专门的旁门官员,这些旁门官员在杂学方面的造诣极高,从而将大易王朝的文明演化到了一个极高的程度。

    武院能够学习的杂学很多,有炼丹、炼器、炼阵、符文、制符、天机、傀儡、灵植、经史、文学、、神道等等,各种各样的技能,看的王通眼花缭乱。

    像王通这般的活了多年的死老鬼,即使在杂学上的选诣不高,但是数百年的经验摆在那里,这些杂学根本就难不倒他,本来他的选择很简单,炼器、炼丹和天机,不过后来他想到了临行之前柳姨娘给他的那张兽皮,索性便将选了符文、制符与天机,所谓的符文,便是制符的基础,却又有所不同,制符更讲究的是实用,学习各种各样成形的符文,并且将符文镌刻在不同的地方,达到不同的效果,有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知道制符中的符文的意思,而符文则更偏重于理论一点,要从古代的文字开始学起,可以说是一门极为繁复的杂学,正是因为繁复和艰深,再加上实用性不强,这一届的学子之中,除了王通之外,几乎没有人选择。

    事实上,对于王通的选择,王洛也非常的不解,不过毕竟是杂学,虽然山长下了严令,但是在每个学子的心底里,还真的没有什么人重视,所以王洛也没有问,直到王通第一次见到符文学的业师之后,王洛等一干血气方刚的学子几乎快要悔的将自己的头都揪掉了。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闻人业师负责符文之道,所以才会选择这门杂学?!”

    昌平侯府中,王洛一把揪住王通胸前的衣襟,恶狠狠的问道。

    “呵呵!”王通呵呵两声,抓住王洛的手,放了下来,“二哥,我不习惯和男人凑的那么近!”

    “你……!”

    “我刚从金陵到京城,对武院的情况一无所知,你觉得我会提前知道吗?!”

    “对,你不可能提前知道,那就是你的运气太好了!”

    王洛显然也不会认为这是王通提前知道的讯息,刚才的举动,只是泄心中的郁闷罢了,“该死的,你的运气怎么就这么好,一下子选到了闻人业师!!!”

    “一个老女人而已,有什么好的。”王通眨了眨眼睛说道。

    “老女人,老女人?!”王洛听了,猛的一愣,目光直直的望着王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你,你,你究竟是不是男人?!”

    “我对大我十岁以上的老女人没有兴趣!!”王通淡然一笑,转身离去,只余下一脸懵逼的王洛。

第九十四章 真形与真意() 
“武道的本质是什么?本质上,它是一种技击搏斗之道,始于远古生灵,初始之时,只是一种纯粹的技巧运用,因为在那个时候,远古的生灵本身便拥有强横无比的力量,不需要提升自己的力量,及至天地演化,历次大劫之后,远古生灵逐步退出此界,变成了神话,人族彻底的崛起,为了生存,抵挡灾祸,他们开始探索自身的生存之道,原始的,仅仅是凭借着技巧的武道已经不再适合了,因为人族与那些远古的生灵相比,实在是太过渺小了,肉身的力量不足,就如蝼蚁一般,所以,除了技巧之外,人族还摸索找到了先天生灵们汲取天地精华的手段,这便是炼气之道,将炼气与武技合而为一,形成了武道的雏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武道又分成了两条道路,一条是真形之道,一条是真意之道,所谓的真意之道,便是从纯粹的技巧之中领悟武道的意志,以自己的意志与武道的意志相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武道意志,憾动天地法则,甚至将自己的武道意志与天道相融,证道虚空,这便是真意之道,真意之道起始于远古三皇,兴于中古春秋,中古春秋,百圣崛起,百家争鸣,横推天下,定天地伦常,奠定了我人族万世之基,是我人族兴盛的起源,亦奠定了真意武道的万世之基,自春秋始,我人族大兴,人族武者,便能够与先天诸灵抗衡,从而切割天地,划分三界,所以,大家要记住,真意之道,方才是我人族武道的根本之所在。”

    宽敞的殿堂之中,一名年纪四十的儒服男子声如洪钟,双目如炬,声音洪亮透彻,直指人心。

    在这座殿堂之中,百余名二十以下的青年学子盘坐于莆团之上,面带敬意,聆听着男子的教诲。

    这是一堂武学理论课。

    大易武院与武馆和其他任何一个势力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大易武院的教育是系统的,多元化的,绝不像是其他的地方一般,只是直接传授武学,偶尔才会跟他们讲讲历史,事实上,由于武道昌隆,大家都去学武了,很少有人在意什么历史文学之类的,便是到了书院这样的地方,多是捡那些与武道有关的秘藉来看,谁会在意什么武道的历史与渊源呢?

    因此,在武院之外其他的地方,根本就难以找到类似的资料,也只有在武院这样的地方,历史悠久资料齐全,而且重视各种传承,才会有如此详实的资料,并且将其列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武院出去的武者,武学造诣且不论,光是眼界与素养,便要远远的过同侪,个个都是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