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真的,好恐怖-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自己也惊恐不已。

在鬼故事中,这言外之意成了一种凸显内容真实感的手法。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为了强调——因为就连作者本身也不知道故事的真实性。

无论作品中的登场人物遭遇到多么可怕的事情,或是让人忍不住想遮住眼睛的悲惨状况,基本上,读者本身并不会觉得恐怖。无论对书中人物产生多少移情作用,那都是不变的事实。在阅读时或许会萌生厌恶的情绪,但基本上,故事中所引起的怪异,并不会直接连结到读者本身的恐惧。

关心书中人物的身世,因同情人物遭遇而潸然泪下,对于书中内容感到愤怒或是惊讶到下巴快掉下来等,每位读者应该都曾有过这类的情绪吧。不过,恐惧却是另当别论。喜怒哀乐的频道,与恐惧是不一样的。

以小说而言,读者被作者保护在鬼怪之外。而被印上作者名,也代表这是虚构剧情的最佳保证。

因此,如果真的要吓唬读者的话,「恐怖的故事」(以绝大多数的情况而言)这类书名是没有意义的。即使作者想一再强调,也毫无意义可言。因此,「以上所述皆为事实」的附注,更是没有意义。不,不是没有意义,而是会变成反效果吧!不管书中人物多么害怕,作者不断呼吁有多么恐怖,这种手法对于唤起「害怕」的作用而言,可说根本是毫无贡献。

优秀的鬼故事,是以言外之意来提示的。

岩井志麻子之所以会将「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取为书名,是从故事叙述者的角度——也就是自己将作者的位置更换成听众——亦即读者的位置。因此,讲述故事的并不是作者,而是虚构内容中的冈山妓女。作者站在作品的外侧,明言「我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还喃喃自语着「我不知道,我快吓死了」。也就是说,对于保证作品的虚构性这点,岩井打从一开始就放弃了。事实真假反而露在作品之外。

但是——

故事叙述者的妓女本身,应该就是岩井自己吧。

岩井本身与书中人物的心理层面究竟有何种程度的契合,站在外侧的我们虽然无从知晓,却可做合理的怀疑。因为岩井在随笔和访谈中不断强调,其他几篇作品都是以冈山为舞台和主角为冈山出身等,由此可知,她想借此加强妓女=作者的印象。

换言之,岩井志麻子籍由同时扮演叙述者的作者身分与聆听者的读者角色,成功地将陈腔滥调的怪谭提升到个人的独特舞台之上。「ぼっけえ、きょうてえ」那份可怕,已不是单纯耍弄语感而已。

本书的笔触的确巧妙,情节及结构安排也相当精炼。可是,不论再怎么精炼,陈旧一样是陈旧。鬼故事这一类的作品,不管如何处理,终究还是陈腐。许多作品都为了逃避这陈腐而标新立异或着重细节描述,大都因而走错方向,被细节处理给埋没掉了。岩井志麻子最厉害的地方,大概就是在这地方清楚做出取舍吧!

实际上,本书所收录的作品中,镶嵌了不少「魔界之路」或「月之轮」等民俗用语,而相关的悲惨习俗或因贫困依循保守而无可救药的状况,也都有详尽的描述,并且真实到令人招架不住。从笔锋所感觉到的达观、颓废、甚至是恶意,都有巧妙的安排。然而,岩井本身却声称对于这类事情不甚了解。虽然不知话中真假,但根据本人访谈所说,这些全都是为了写作,才临阵磨枪学来的知识。

因此,令人忌讳的细部内容,全都是为了「修饰」之用。尽管描述得非常精彩,但对作者而言,这些细节并非重点。全都是作者为了逃出作品之外所安排的诡雷。作者为了逃离作品之外,不惜采取将作品的毒害全都涂抹在读者身上,却不处理后续的作法。

恐怖并不是我所造成的。

被作者抛下的读者,一脚踏入四处安置的陷阱里,逐渐沉没在冈山乡土民俗的黑暗之中。接着,还听到了某种并非作者所发出的声音。发出声音的不是小说中的角色,也不是作者,而是盘据在作者及读者心中的声音。

在本书所收录的作品结尾处,希望您能试着停下来加句台词。

真的,好恐怖!

实在是太恐怖了——。

其实真正恐怖的,是嘲笑像我们这样的读者的,那位叫做岩井志麻子的作家。

【由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