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剑九州寒-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问你,我华夏三代以下可称贤君者该首推何人?”

    汤奇玮听见这话,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淡然道:“当首推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前朝唐太宗。”

    “汤奇玮你竟然敢在朕的面前说前朝皇帝谥号,你可知道,就凭着刚才你的那句话,朕就能将你处死!”小皇帝咬着牙呵斥道。

    “就事论事,先前皇帝说的是我华夏,如若是连前朝皇帝的谥号都不能提,陛下您问话的意义何在?”

    “还真是伶牙俐齿,我原来怎么没法发现你有这个本事。”

    “微臣只是就事论事罢了。”汤奇玮面无表情。

    “好好,那朕今天就跟你就事论事。”小皇帝点头,随即接着说道:“你先前这番话,朕并不反对,虽说前朝与咱们大梁并非一世,但是唐太宗之贤,贞观之治,后世莫不诵之,你却在给我的奏折里面应用狂生徐泾之言,求全苛责,借贬抑前朝唐太宗,一贬抑朕,如此贤君尚被如此攻击,你心目中贤明之君是谁?”

    汤奇玮听见这句话无奈摇头,低声道:“尧舜禹。”

    “朕说的是三代一下!”小皇帝朱佑拍着桌子喊道。

    “臣的奏疏里已经说了,三代以下唐太宗堪称贤君。”

    “那朕再问你,既认唐太宗为贤君,为何反责唐太宗忧游退逊,多怠废之政,这是不是在映射朕啊?

    汤奇玮目光低沉,并未解释。

    “为什么不回话?”小皇帝怒喝道。

    “此言不值一驳。”汤奇玮满脸不羁。

    “不值一驳还是无言回驳?”

    “臣的奏疏陛下没看懂,因此不值一驳。”

    小皇帝听见这话无奈一笑,咬牙道:“好大的学问,朕让你必须回驳。”

    汤奇玮轻轻叹气,抬头说道:“唐太宗晚年追求奢靡享乐,懒于政事,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在微臣看来,太子花费不受节制,确实是唐太宗的过失之举,至于修建宫殿,对于强大富庶的大唐前朝来说,实在不算什么,这是其二。

    小皇帝微微点头,脸色缓和不少,抬手道:“你接着说。”

    “其二,唐太宗晚年厌恶直言,不听纳谏怠。从魏征上谏的十渐不克终疏和十思中可以看出,晚年的唐太宗,一倦疏懒,厌恶直言,所以魏征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以及奉劝李世民要克制欲望,居安思危,事实证明,唐太宗因为不听劝谏,做了很多错事,后来他在临终前,写给太子李治的帝范中,检讨了自己的一生的过失,希望后人引以为戒。”汤奇玮停顿了一下,随即接着说道:“其三,远征高句丽,劳民伤财。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征高丽,此次远征失利,因为耗费大量人才力物力。”

    小皇帝看着汤奇玮,并未说话。

    “无为而治,因此有优游退逊之短,怠废政务之弊。”汤奇玮缓缓抬头,目光坚毅的看着小皇帝说道:“但臣仍然认为唐太宗为贤君!”

    “为何?”小皇帝问道。

    “因唐太宗犹有亲民近民之美,慈恕恭俭之德,以百姓之心微信,与民修养生息,继唐玄宗,光大太宗之德,始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可是陛下您自以为千年昌盛为由,大肆颁布新令新政,完全不顾当今大梁民情民需,修道设政,其实是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为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无一举与民修生养息,以至上奢下贪,耗尽民财,天下不治,民生困苦,要我直言。”

    汤奇玮突然停顿了,小皇帝猛然抬头看着汤奇玮。

    “以唐太宗之贤,犹有废政之弊,当今皇上,不如唐太宗,远甚。”

    说完这话之后,汤奇玮扭头看向窗外,脸色哀伤。

    “吧嗒!”

    御书房内,起居郎手中的笔掉在了地上,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一旁的史官,手持笔,但是却不敢落笔,因为实在不知道这些话,究竟该如何写在纸上,大梁从开国到现在,无论是小皇帝朱佑,还是先帝朱文,都不曾面对过这样的臣子。当今的皇帝不如前朝的唐太宗,这句话没人能说,也没人敢说,即便是当年功高盖主的明道子复活,他已经不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然而此时这个第一次走进御书房的男子,竟然如此直言不讳,完全就是不要脑袋的做法。

    小皇帝听见那句远甚之后,宛如千百小刀刺骨一般,连忙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呼吸急促,一旁的大太监看见皇帝这个反应,连忙上前,但是却被小皇帝伸手推开。

    “你接着说!”小皇帝指着汤奇玮喊道。

    汤奇玮收回视线,缓缓道:“大梁朝设官吏数万,竟无一人敢对朕言之,我若不言,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之。我知道我这些话说出之后百官定会驳斥于我,但是我想问一句,他们不言,我独言之,何为映射?我独言之,百官反而驳之,他们是不是想让皇上留骂名于千秋万代?”

    小皇帝起身,瞪着眼睛喊道:“满朝文武共计两千七百余人,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辰?贤臣?”

    “我只是直臣!”汤奇玮回道。

    “目中无君的直臣?心中无国的铮臣?”

    汤奇玮无奈一笑。

    “朕让你说话!”小皇帝抓起书桌上的摆设奔着汤奇玮扔了过去。

    “微臣四岁便没了父亲,家母守节一人将我带大,出家门而为官,家母便谆谆诲之,尔虽无父,既食君禄,君既尔父。其实,岂止我汤奇玮一人视君为父?天下无人不视为君王为父,无奈当今皇上不把百姓视为子民,登基以来,从宫中拍派往各级的官员,从朝廷道省府洲县,所设官员,无不将百姓视为鱼肉,虽然表面并不曾做出出格之事,但是却在私下里暗地中,相互勾结,以权谋私,百姓们看不见,皇帝深居皇宫,一意一统天下,几时察思民间之疾苦,几时想过几千万百姓,虽有君而无父,虽有官而如盗,您能看见的就是您的一道道旨意传达并且完成但是您可知道,这中间差了多少的百姓的血水钱?就拿这官府士兵办案来说,您做的确实好,但是除了那喊的上名字的十四座城池之外,贫寒之地也是这般吗?微臣亲眼所见,处处皆是饥寒待毙之婴儿,士兵作威作福,但是您看不见,也听不见,因为您能看见的听见的只有咱们大梁的十四洲,除去十四洲,其他的百姓便不是您的百姓了吗?便不是您的子民了吗?”

    汤奇玮似乎越说越激动,瞪着眼珠,冲着小皇帝喊道:“君父,知否?”

    “你!”小皇帝怒然起身,伸手指着汤奇玮,脸色异常难看。

    “陛下,前朝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番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您虽然从一出生便带着千年的气运,但是您想没想过,有的东西,还是要亲自看上那么一眼,远远要比听别人说来的真实,今日微臣这一番话,我不知道皇上您究竟能听进去几句,但即便是听进一句,微臣今日即便是死,无悔。”汤奇玮说此话之时满脸淡然,完全就是一副,生之淡然,死之坦然的模样。

    小皇帝瞪着眼睛,沉默了很长的时候,原本攥紧的拳头,缓缓松开,扑腾一声坐在了凳子之上。

    “你出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小皇帝脸色苍白的挥了挥手。

    汤奇玮听见这话,满脸的震惊。

    “还不走,非要朕杀了你,最后在史书上面留个不听纳谏不分忠奸的名声?”小皇帝笑着非常苦涩,其实无论忠奸,此时小皇帝都想杀死眼前的这个汤奇玮,但是一身的帝王术却告诉自己,此人可以不受重用,但是绝对不能杀,一旦杀了此人,天下百姓寒了心,满朝的廉洁清官寒了心,那么汤奇玮可能就真的成了大梁最后一个忠言纳谏的大臣,小皇帝只能无奈放了此人,但是不代表小皇帝真的就不记恨此人。

    汤奇玮一番话,哪怕是句句发至肺腑,哪怕句句都是为了大梁的江山考虑,哪怕小皇帝全都听进去了,但是小皇帝还是不想听,因为这番话,太过刺耳。

    “卑职谢主隆恩。”

    汤奇玮连忙跪在了地上。

    小皇帝看着汤奇玮的后背轻声说道:“汤奇玮,今日朕不杀你,但不代表朕真的不想杀你,是天下的百姓救了你,从今日起,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