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皇纪-第1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万九千多人的阵亡,换来的却是此后关内道、河东道二十多年太平,挽救的百姓又何止七万九千人?那一战老夫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老夫就在其中!”

    烽烟武将蒋元让沉声道。

    虽然官位不高,但蒋元让却是军中宿老,参加过的战役极多。在这个时候,人人畏惧太史令颜文彰,也只有蒋元让这种军中宿老豁出去了。

    “……我们前方的将士浴血奋战,舍生忘死,为的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在后方弹劾,口诛笔伐吗?圣皇历二十三载,如果没有那一场战争,你们以为死伤的人数会是这么一点点?”

    “圣皇历二十四载三月,安东都护府对奚和契丹用兵,死伤三万五千人。但是你知不知道,没有这一战,大唐会死伤多少人?奚和契丹生性好战,喜欢劫掠,而且对大唐缺少敬畏之心。这一战之前,奚和契丹经常入侵幽州,劫掠妇女、幼童,杀伤百姓,幽州地带大量百姓因为畏惧奚和契丹逃往内地。十年的时间,幽州的百姓从五十万,削减到了八万多,而且还一直在往下降。”

    “如果不是这一战,幽州地带早已成为胡人地盘,更不用说奚和契丹野心勃勃,暗中和高句丽勾结,二十四载之前,三次突袭内地,幽州死伤数以十万计。但是三月和奚、契丹的战争,七月和高句丽帝国的战争,彻底改写了东北的势力格局,打破了奚、契丹和高句丽的结盟,瓦解了三方的攻势,使得大唐牢牢掌握住了东北的局势。另外,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此后的几年,百姓繁衍生息,幽州的人口也从八万增加到了现在的八十七万,比战前还要多!”

    “至于后来的二十五载,二十六载,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哪一载的战争不是带来了长久的安宁?”

    说到最后,蒋元让的神情激动无比。

    “不错!还有西南之战,蒙舍诏国主阁罗凤野心勃勃,暗地里和乌斯藏大将火树归藏、大钦若赞勾结,组成联盟。如果不是少年侯和安南都护军浴血奋战,几十万蒙乌联军从洱海挥军北上,你们知道会是什么下场吗?西南近百万民众早就深受蒙乌联军的屠戮,哪里还能像现在这么安宁?怛罗斯现在十万火急,少年侯和高仙芝大人之所以在得胜后不撤回,是因为奉行‘攘敌于外’的政策,不希望大唐和西域的百姓受到大食、乌斯藏和西突厥的威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少年侯悬挂在书房中的对子,现在整个京师之中还有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样的忠臣良将,难道就是诸位口中那种不顾百姓生死的好战武夫吗?”

    “兵贵神速,怛罗斯还有数万的大唐战士等待着救援。微臣奏请,即刻出兵,立即支援!”

    听到蒋元让的话,其他武将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兵部侍郎曹乾宗手持笏板,也忍不住走了出来。

    就算被太史令记入史册,遗臭万年又如何?有些话今天不说,以后都没有说的机会了。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听到蒋元让和曹乾宗的话,整个朝堂中的武将忍不住热血沸腾,纷纷出声附和。文臣不爱财,武将不惜死,能站在这里的武将,哪一个不是有着拳拳爱国之心。怛罗斯之战,看似是一隅之争,但事实上,关系到整个西北和大唐的安危,这种时候,谁又能够真正的置身事外。

    满朝武臣纷纷出列,别说是太史令颜文彰,就连所有的文臣都被震住了。从圣皇即位到现在,甚至再往前,从太宗时代追溯起,朝堂上的争议只要涉及到文武,大部分都会以武将的退缩而结束。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众武将这一次的态度居然这么的坚决,在太史令在场的情况下,哪怕明知可能会被冠以“好战”之名而载入史册,甚至可能被后世所诟病,但依然毫不退缩。

    “陛下,臣有话说。”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醇厚的声音突然从大殿中响起。听到这个声音,所有的文武大臣,连同太史令颜文彰在内,瞬间全部安静下来,纷纷朝着那道人影看了过去,就好像那个人身上拥有某种无形的魔力一样。

    兵部尚书章仇兼琼,同时也是前任的安南大都护。整个军方,章仇兼琼绝对属于最顶尖的存在之一,他说话的分量和其他人截然不同。

    “圣皇历二十六年,当时微臣还是安南大都护,那时西南对乌斯藏用兵,正是微臣的主意,所以这件事情,微臣有话语权。”

    章仇兼琼一身紫色朝服,从班列中走了出来。他低着头,手持笏板,神情严肃无比:

    “此战之前,微臣派出的探子回报,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在阿里王系高原上,汇集了大量的兵马,准备对大唐用兵,自前朝先皇时开始,乌斯藏就一直寇边不断。先皇元武十六年,战争在西南爆发,十三万七千百姓受到波及被杀。元武二十一年,二十一万百姓受到战争波及,死伤惨重。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一直到微臣统领兵马的前几年,所有战争莫不如是。”

    “正因如此,所以这一次察觉到大钦若赞和火树归藏的行动,微臣决定抢先一步发难,对乌斯藏用兵,御敌于国门之外,以避免波及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这一战虽然安南都护军死伤不少,但是所有百姓秋毫无犯。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击杀了大量的乌斯藏兵马,使得此后十几年,乌斯藏阿里王系再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侵略西南。”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朝堂发难!(三)()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一场战事在章仇兼琼的口中娓娓道来,展现在众人面前。这里面很多细节,对于当时朝中的重臣来说,是完全不知情的。甚至就连太史令颜文彰也是第一次听说,连忙朝着远处打了个手势。廊柱下,早有一名太史丞盘坐在地上,挥毫铺墨,迅速的记载下来。

    “战争,诚非得已,并非我等武将好战,而是局势所迫。战争最后的目的,依然是保护百姓。只是保护百姓有很多种方法,或者御敌于内,等待敌人攻击,大军再出动,还有一种是御敌于外,主动防范战争。只是诸位大臣更加倾向于前者,而我等选择的是后者而已,没有对错,只是理念方法不同。另外,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只要有战争,就有伤亡。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

    “但是有一点,不管是战是和,我们武将护卫大唐,庇佑百姓的心,和诸位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句,章仇兼琼的声音诚恳无比。文武之争,就是战与和的理念之争,身为兵部尚书,章仇兼琼不可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怛罗斯的情况,微臣不在其中,也没有办法判断详细情况,但是微臣相信少年侯,也相信陛下的眼光。既然少年侯和高仙芝大都护上书朝廷,请求增兵,那怛罗斯的情况必然是危机到了极点。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微臣奏请陛下,立即增兵西北,驰援少年侯。”

    说完最后一个字,章仇兼琼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如释重负。

    西南之战,章仇兼琼欠了王冲一个巨大的人情,如果不是王冲,章仇兼琼不但无法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而且那些跟随他十几年的安南都护军战士,也要尽数葬身洱海。现在怛罗斯之战,章仇兼琼也算是还他一个人情。

    更重要的是,对于怛罗斯的战事,章仇兼琼有着自己的判断。作为军中的名将,大唐顶尖的帝国大将,章仇兼琼的判断和王冲如出一辙,如果不迅速增兵西北,真的让三方联盟,恐怕整个中土大地都会随之震撼。

    “哼,荒唐!你们武将连年用兵,劳民伤财,还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来,章仇大人还真是能言善辩啊!王大人,你也是这么看的吗?”

    一个声音道,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另一侧,一直皱着眉头,沉吟不语的王亘身上。

    “咯噔!”

    感觉到众人的目光,王冲的大伯王亘心中猛地一跳,脸色顿时一片青一片紫。整个朝廷,再没有比他位置更微妙,也更尴尬的了。王亘本是文臣,属于文道一脉,但是王严、王符、王冲却是典型的武将,整个王家又属文,又属武,典型的将相之家。

    而往前追溯,所有一切的源头,都出在九公身上。九公虽是文臣,但却通武略,并且带领兵马,横扫东西突厥和乌斯藏,立下赫赫战功。

    甚至更进一步,这次文武之争闹得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