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皇纪-第14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久没有来过这里了!”

    李君羡深吸了一口气,望着这熟悉的一切,心中感慨不已。

    扭过头来,李君羡一眼看到了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上没有任何的牌匾,只在距离大门十余步外的地方矗立着一块石碑,石碑上用朱漆写着几个大字

    “万儒之首”!

    然后下方是一方玺印,上面写着“奉天承运”!

    从石碑上斑驳的印记来看,显然也有极漫长的时间了。

    “高宗御印!”

    李君羡看着这块石碑,脑海中闪过一道念头。

    历朝历代,除了“大成至圣”与“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很少会给儒门中人朱批玉印,而“万儒之首”这几个字,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承受得起的。金吾卫驻守,高宗玉印,仅仅这两点,这金黄色殿宇中住着的人就地位非凡,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李君羡大袖飘飘,望着眼前的殿宇,眼眸中掠过许许多多的念头。皇城外,西北角,这座梅林以及梅林中深藏的殿宇,在民间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在儒家一脉,所有的大儒、鸿儒、博儒以及儒士,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是真正儒学圣庙!

    因为这里面住着的,或者说是供奉着的,乃是整个天下真正的“儒家精神领袖”。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

    当李君羡出现在圣庙前的时候,一阵阵读书声正从圣庙内传出。和一般的学堂不同,里面传出的不是童稚的声音,这些诵读的声音,每一个都苍老无比,看起来不是耄耋之年,就是五六十岁以前的名儒、鸿儒。

    “公子,朱子已经知道你来了,请你入内。”

    也就是片刻的时间,一名两鬓斑白,穿着灰白色儒袍的老儒跨过门槛从里面走了出来。如果有人在这里,看到这名老儒必然会非常的惊讶,因为这名老儒在整个湖湘一带都是非常有名的大儒。二十多年前,一本《通儒论》传遍天下,被儒道众人奉为圭臬。

    传闻之中他早就已经死了,但是又有谁能够知道,他进入了这处圣庙之中,追随那位已有十多年。

    “多谢!”

    李君羡恭恭敬敬的回了一礼,然后衣袍一撩,大步进入了宫殿之中。

    宫殿里,静悄悄的,在看不到一个金吾卫或者是羽林军,只有一鼎鼎香炉摆在两旁,散发出一股股如香似麝的味道。而在一座座龙形、虎形、鹤形的香炉前,一名名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大儒、鸿儒盘坐在地上,或者写写画画,抄录经藉,或者闭目冥思,仿佛在考究学问一样。

    这些人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李君羡进来的时候,他们连看都没有看一眼,而李君羡也不在意,从这些人身旁擦身而过,往里行去。

    读书声越来越近,跨过一处门殿,在宫殿的后方,李君羡看到了一处石板砌成的广场,还有一个简单朴素,但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草堂。这富丽堂皇的宫殿之后,居然还矗立着如此简陋的小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难以相信。

    虽然简陋,但这茅草堂给人的感觉,却是出尘脱俗,清新淡雅,还有一种圣洁的味道,不但没有丝毫拉低旁边华丽的宫殿,反而看到的人都会觉得,这华丽的宫殿在这草堂面前,变得渺小无比,与这片茅草堂,以及周围的梅林、竹林格格不入。

    虽然有些怪异,但李君羡却早已是淡然处之。

    一名名大儒、鸿儒两袖飘飘,不断穿过广场,或者穿过茅屋,或者径直离开,李君羡心中一动,很快走了过去。就在那草堂的门口,只见一名名大儒、鸿儒、老儒正一排排跪坐在地上,正执弟子之礼,专心的跟着一个人读书。

    他们的神态恭敬,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跟着学问深厚的老师一起学习一样。

    这些名儒,大儒,老儒放到九州大地,每一个都是备受尊崇。学问达到这种地步,已经不需要再跟人学习了,也没有什么人能再教得了他们。但是到了这处草堂之中,一个个有如童子一般跪地求学,这些人不但没有丝毫的羞愧,反而流露出一种莫大的荣幸,仿佛留在这里读书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一般。

    每个人的神情,看起来对于留在这里读书的机会都非常珍惜。

    。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朱子!() 
李君羡站在门口,匆匆的扫了一眼,在这些“学生”之中,赫然还发现了不少文道重臣,然而在这里,他们却没有丝毫朝堂重臣的架子,全部入神的读着面前的一部部经书。

    “这是……老太师!”

    就在人群的最前列,看到一名跪坐在地的素袍老者,李君羡神色一惊,陡的认了出来。

    那跪坐在草堂中,和其他老儒、大儒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的老者,不是别人,赫然正是大唐的老太师詹仲谧。一位在大唐德高望重,名满天下,连圣皇都敬重无比的老太师,居然像一个学生一样跪坐在那里研读经藉学问。

    如果传出去,恐怕要轰动天下。

    而且老太师已经是接近八十岁的高龄,能够够资格做他的老师,让他执弟子之礼的,恐怕没有几个人。

    不过,李君羡却知道,草堂上的那个人,恰恰正是那个够资格教导老太师的人。因为他是整个天下的儒家精神领袖。更是自春秋战国,及东汉之后,唯一一个能以“子”自居的存在。

    朱子!

    一个被天下群儒供奉,尊敬的万儒之师!

    一个被高宗皇帝追奉,千方百计想要迎入宫内,但却被拒绝,不得已,替他建造宫殿,想要留在这里,留在京师,留在自己身边的“儒家领袖”!

    一个活了一百二十多岁,曾经对四书五经,包括大成至圣孔子的《论语》进行过注释,并且流传天下,成为今日天下儒生校对,研读,奉为金科玉律的大学问家。“四书五经”,特别是《论语》,这是儒家的圣典。

    是春秋圣人们所注的经藉!

    这种经藉不是任何人想注释就能注释的,学问不够,贸然注释,流传出去,恐怕会被万夫所指。到时候,天下虽大,也没有容身之地。能给《论语》注释,学问之深,道德之隆,地位之高,就可想而知。

    他生于大唐高祖皇帝时代,八岁就曾蒙高祖召入宫中,与高祖奏对。

    后来,又曾与太宗皇帝问对,并曾蒙太祖相邀,以宰相之位相邀,却被婉拒,称奉为大唐活着的圣人。

    他虽然不曾入主朝堂,但门下的弟子,担过宰相、太师、太傅的却不在少数。可以说,当朝的文臣、重臣,天下的名儒、大儒,几乎全是出自他的名下!

    这就是“朱子”!

    这也是李君羡这次要面见的主要人物。

    随着这些大儒、老儒、名儒的目光,李君羡抬眼望去,只见学堂的上方,一名身形削瘦,发须皆白的老者宽袍大袖,高冠博带,端坐上方,正在讲授经学,他的面容古板,神色严肃,手中拿着一杆墨色戒尺,看起来威严无比。

    老者年纪早已超过了耄耋,台下的老儒们虽然年岁已深,看着两鬓斑白,皱纹深深,但在老者的面前,立即变得如同年轻人一样。

    而且,尽管不会武功,但是老者身上的气息却是高山仰止,厚重的如同一座座的山峦,那种精深的学问气息无穷无尽,足以令全天下任何的学问家和大儒为之敬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曰求仁,孟曰取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仁义是大成至圣和亚圣孟子的思想之本,也是我们儒家学说的本源,钻研透了这两个字的精意,也就悟透了儒家千百本经书的精髓。”

    一阵阵经纶的声音从上方飘下,老者的声音平静柔和,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说到了人心的深处,令人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而台下的每一个大儒,名儒,包括老太师,都恭恭敬敬的听着,仔细的揣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草堂是学问之地,也是神圣之地,李君羡站在门口,不敢造次,就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随着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