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为的是自己没本事没知识,祖祖辈辈总是受林炳和金太爷这些虎豹豺狼的欺压,才把你们两个从阎罗殿里抢回来,送到这里来学本事,有朝一日好为我们大伙儿出力气。照我们想,你们两个死里逃生,活生生的事实在那里搁着,不用说总也知道爱谁恨谁,知道为了什么学本事的吧?没想到你们两个从坟里爬出来才仨月,本事没学多少,就把自己身上的血海深仇和千斤重担都忘了。正在本良和老雷身陷牢笼,大家心如烈火烤滚油煎一般四处奔走设法营救的当口,你们两个怎么有那闲心还惦着进城去玩儿呢!就凭你们这样的志气,我们大家还能指望你们俩什么?我这个救你们出来又送你们到这里来的人,又有什么脸面去向老师父开口求情呢?”

小红听立本和颜悦色但却是十分严厉地数说了自己一顿,抑制不住内心的羞愧,不觉痛哭失声,抽咽半天,这才强忍住哭,抬起头来,泪流满面地说:

“大伯这样说我,师父这样生气,都是怨我们忒不成材,恨铁不成钢,要我们学好的意思,我们都紧紧地牢记下了。往后不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都忘不了您对我们深如大海一般的恩情,对我们亲如儿女一样的教诲。师父不肯收留我们,为的是我们不听话,在我们向您拜别之前,我不能不把心里的真情话对您说出来。我们两个,身受吴家救命之恩,情同再生父母,我们两个就是再不成器,再没心肝,也不会忘了吴家对我们俩的恩情。如今听说本良大哥和老雷大哥都陷在牢笼里,我们心里真比锥子扎刀子剜还要难受。我们又都是年纪小没本事的人,心里想着哪怕是换换个儿呢,也得把大哥他们救出来,可我们心里什么准主意也没有。刚才听说师父要进城去,我就跟来喜儿哥商量,是不是我们俩也进城去走走,见机行事,正像师父常说的那样:‘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或许让我们撞上机缘,能把大哥他们救出来,也未可知。实在办不成什么大事儿,就是想个法儿去探望探望大哥,也是我们的一点儿心意。这种没把牢的话,我们又不敢对师父说,只好说是想跟进城里去玩玩儿。没想到师父不许我们去,把我们锁在庙里了。也是我们救大哥心切,不听师父的教诲,又偷偷儿地跑了出来,照我想,跟到城门边儿上了,师父也就不会撵我们回来了。以上这些主意,确实都是我出的,跟来喜儿哥实实在在一点儿干系也没有。我捅的漏子,该打该撵,我自作自受,自己顶着,只求大伯给师父求个情,让来喜儿哥还跟着师父吧!”说着,就在雪地上给立本磕了一个头,掩面痛哭不止。

立本听完小红的这一段叙述,感慨万千,长叹一声说:

“真是两个不知轻重的冤孽呀!自古狱不通凤,发到死囚牢房里去的犯人,哪儿还能叫生人见面哪!只有等秋后处决的那一天,受你活祭的时候,才能见上最后一面啦!难为你们人小心大,没有忘记我们吴石宕人。你们俩的这一片情意,我们吴石宕人心领了,只要你们心里记下一个爱字,存下一个仇字,早早晚晚,有你们申冤雪恨的一天。如今你们一者年纪还太小;二者翅膀还没有长硬,不论文的本事武的功夫,都还差得很远;三者今天我们是设法救人,还不到动手抢人的时候,不是人越多越好。老师父,您看是不是难为他们一心想到为我们吴石宕人办事儿这一片忠心上,看我的薄面,饶了他们这一遭儿。下次要是再有违忤师父法旨的情事,再听凭师父发落,行不行?”

老和尚沉吟了半晌,不置可否,却回头问本厚说:

“你跟来喜儿最熟,跟小红以前也见过面,你倒说悦,像他们现在这样打扮,眼生的人,能认出他们来吗?”

本厚因为自己是小辈儿,违犯庙里清规戒律的事儿,无法插嘴,所以只好站在一边儿,默默无言。这会儿见老师父忽然离开了正题问起这个来,赶紧一本正经地回答说:

“别说是眼生的人了,就是我,前天刚一看见他们俩的这身穿着打扮儿,都不能马上认出他们来啦!要不是仔细看,我敢保他们就是跟林炳走一个对脸儿,他都不知道碰见谁了呢!”

老和尚点了点头,喝令来喜儿跟小红:

“都起来吧!看在立本师面上,姑且饶了你们这一遭儿。记住了,对自己人,往后就是有天大的事情,也不许说瞎活动心计,实话实说嘛!听见了没有?反正你们都已经出来了,就让你们进城去见识见识,认认门儿道儿,往后有个什么事情,兴许还能跑个腿儿什么的,倒也使得。另外,也叫李侍郎看看你们这一对儿死里逃生的活见证,叫他看看你们缙云县的土财主是怎么拿人不当人的。难办的是小红这张脸蛋儿,长得太俊了,不单招人眼目,也不像个男孩子的模样,再要开口一说话,非露了馅儿不行。”

本厚一眼看见老和尚头上戴的观音兜儿,那是一种只露出眼睛和鼻子的棉帽子,灵机一动,献计说:

“您把观音兜儿摘下来给小红戴上,遮住了半个脸,只露两只眼睛,谁知道她是男是女呀!再叫她嘴里衔个铜钱装哑巴,不是就万无一失了吗?”

老和尚微笑着把自己的观音兜儿摘下来给小红扣上,再歪着头端详了端详,不觉笑了起来说:

“唔,倒是像个行脚僧了。这一路上,没有我的话,不许你开口,有人问你话,也装听不见,记下了没有?”

小红见师父又乐了,不觉也破涕为笑,磕了一个头,站了起来说:

“谢师父思典教诲,全记下了。往后在师父面前,绝不再讲半句瞎话。别人要问我,我是又聋又哑,什么也不知道。”

老和尚见来喜儿还在雪地里跪着不肯起来,又喝了他一声说:

“你还在那里跪着不起来,等什么呀!”

来喜儿眨巴眨巴眼睛,一脸的尴尬相,真事儿似地说:

“没听师父吩咐,还不知道叫我装什么呢?”

一句话,逗得四个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了。

第三十八回

为播福音,洋教士越俎代庖杜撰切音字

求消祸事,土和尚寻师访友智激隐居人

老和尚带着立本等四人,不顾雪阻路滑,迎着凛冽的寒风,赶进城来,一路无事。进了东门,就往北拐,直奔吏隐山脚。果然,在半山坡上有一个十分精致奇巧的石洞,凸出在土坡上。这时候,石洞的上下四周,全都堆满了积雪,粉妆玉琢,成了名副其实的真正“雪洞”了。正对着雪洞的坡脚,是一溜儿七间平房瓦舍,正屋五间,两边是东西厢房。四周没有院墙,只有一圈儿竹篱、两扇柴扉,围着房前的几畦菜圃、屋后的数株果木。背山面水,斜坡浅谷,东有池塘,西有修竹,一眼看去,倒是一个十分空旷幽静的所在,堪称退隐山林的好地方。

走进柴扉,迎面正房的中间一间:是李隐吏的书房,门上悬一块白木绿字的横匾,没有上漆,只涂了薄薄的一层桐油,纹理可见,题的是“吏隐草堂”四个苍劲古朴的隶变大字。

老和尚刚一进门,一个白发老苍头迎了上来。老和尚问:

“贵居停①在家吗?”

……………………

①  居停──对主人、东家的尊称。

老苍头指了指中间那间书房轻声地回答说:

“屋里有客,上人②请这边坐。”说着,就往紧连书房东面的一间房间里让。

……………………

②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佛家自称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名为“上人”。又《十诵律》中说:“人有四种:一粗人,二浑人,三中间人,四上人。”

老和尚是这里的常客,进出随便惯了的,就带着大小四人一齐进了东上房。这是李隐吏的卧室。自从夫人故去之后,这里也就成了与老友抵足而眠长谈达旦的地方。屋里陈设极为简单,一床一桌,一箱一柜之外,就只有一张茶几、两把椅子和一张竹躺椅了。西边墙壁上,挂一幅燃藜图①,纸色发黄,画面发暗,已经十分陈旧。这是一幅以勤学为题材的画。画上未署上下款,左上角倒有好几个人的题咏,盖着大小、方圆、颜色深浅各不相同的印章,看不出是何朝何代的遗物了。两边是一副李隐吏自己写的引自《楚辞》的行草对联:上联是“望崦嵫②而勿迫”;下联是“恐鶗鴂③之先鸣”。说出了老先生虽然年逾古稀,但是不甘心老死于山林之中,大有“岁月难留,时日可追,日落西山,仍当努力”,要以有限之年华,穷无穷之事业,把自己晚年的光阴,用来泽及乡里造福人群的意思。老和尚让立本在椅子上坐了,自己也落座。三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