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珍馐传-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氏既想让珍姐儿自在快活,又怕将来珍姐被婆家嫌弃,不是不为难的。

汤妈妈想一想,道:“依奴婢看,小姐是个极有主意的,夫人为她打算着想,小姐必定能体会夫人的一片苦心,弗如寻个机会,问一问小姐自己的意思罢。”

曹氏静默片刻,“就依妈妈的主意。妈妈忙了一早,也去外间歇息一会儿罢。”

汤妈妈躬身从屋里退出来,在外间的矮脚榻上半坐半躺,眯眼瞌睡。

汤妈妈眯了一会儿,忽听得外院“嘀铃铃”两声清脆铃响,忙下了矮榻,先绕进内室,见曹氏仍睡着,这才小跑着从内院出来,过了垂花门,来到外院。

汤伯见自己家的来了,问:“没吵醒夫人罢?”

汤妈妈摇摇头,“夫人正睡得沉。”又问:“什么事?”

“隔壁顾娘子家的英姐儿遣了丫头过来,请小姐过去玩儿。”汤伯指一指正坐在门边条凳上吃香瓜子的小丫头,“在等小姐回复呢。”

那穿松绿色滚边长袖短衣,一条鸭卵青长裙,梳着双髻的小丫头看见汤妈妈来了,把手里攥着的一把香瓜子壳往手帕里一兜,站起身来,矮身一福,口齿清晰伶俐地说道:“汤妈妈,我家小姐着我过来,请你家小姐过府一叙。”

“稍等片刻,我这就去禀过我家小姐。”汤妈妈忍了笑,返回内院,往亦珍住的东厢而去。

到了厢房跟前,汤妈妈微微提高了声音:“小姐。”

“进来罢。”里头亦珍应道。

汤妈妈这才推门进了东厢的明间。

“小姐,隔壁顾娘子家的英姐儿遣了丫头来,请小姐过府一叙。”

“我知道了。烦请汤妈妈先去回了那丫头,说我过会儿就来。”亦珍对早前汤妈妈背女论语的事犹有余悸,这会儿仍一派斯文,慢悠悠道。

汤妈妈抿嘴一笑:“是。”

待汤妈妈一走出厢房,亦珍才暗暗松一口气,回到内间,取了两条新打的绦子,装在小樟木匣子里,又对着梳妆台上铜镜里隐隐约约的人影左右照了照,上下检视,觉得并无不妥,这才捧着小匣子出了东厢,经抄手游廊到母亲曹氏的正房前,伫足倾听。见里头并无动静,遂轻轻出了内宅,穿过垂花门,到了大门口。

“妈妈,汤伯,我到英姐儿家小叙,晚饭前便回来。”

汤妈妈亲自送了亦珍出来,目送她进了隔壁顾娘子家的大门,方才家去。

作者有话要说:清水慢热美食文,果然好冷清啊~莫非得上荤。菜才行?

☆、7

第六章  一番心思(3)

顾娘子家的小丫头软罗引了亦珍进了顾宅,穿过垂花门往顾家小姐顾英的闺房去。

等将亦珍引至顾英的绣房,软罗上了茶,便静静退出了绣房。

待软罗一出了绣房,足音去得远了,顾英立刻原形毕露,将秀秀气气的姿势一抛,摊手摊脚往绣榻上一靠,“还是和珍娘你在一块儿自在,只你从不指摘我动作粗鲁,手脚不秀气。”

顾英人如其名,浓眉大眼,生得十分英气,又比寻常江南女子长得高些,因而周围几家相熟的闺秀小聚,总会被人或明或暗地嘲笑讽刺。

只亦珍并不嘲笑她的身高,甚至还对顾英说,她记得小时候在京城里,好多贵女都长得窈窕高挑,穿海水青地子织金纱料子的上襦,下着六幅素纱裙,行走间如同水波流转,再美丽不过。

顾英是个爽气的,从此便与亦珍要好,总时不时约亦珍小聚。

亦珍见她摊在绣榻上,心知丫鬟在跟前盯得紧了,她早已耐性用磬。

亦珍微笑着将自己带来的小樟木匣子递给顾英。

“这是我上次回去以后打的绦子,送给你,英姐儿。”

顾英闻言从银杏髹漆窗格纹架子床上坐直了,接过亦珍递来的匣子,轻轻拨开匣子上头镶螺钿的鎏金铜插销,揭开雕璎珞纹的匣盖。

樟木匣子以银红绢纱为衬,里头静静放着两条绦子,一条黛紫,一条石青,具打得十分细致,至为别致的是,每条绦子上头,隔一指的距离,都串着指甲大小的玉钱,煞是好看。

顾英不由得“咦”一声,“这不是……”

“是。正是过年时顾大娘给我的一小袋玉钱。”

这玉钱不是什么值钱物事,乃是玉匠以边角料雕琢的小玩意儿,年节时给孩童玩的。

因亦珍与顾英交好,顾娘子过年时,送了一小袋玉钱予亦珍做年礼。亦珍自己却觉得过于贵重,思来想去,便打成绦子,送给英姐儿。

英姐儿果然爱不释手,即刻将腰间原来的流苏绦子取下来,换上一条黛紫串玉钱的绦子。

“可好看?”英姐儿在原地转了一个圈儿,素白六幅裙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撒开又落下,配着英姐高挑的身形,格外好看。

亦珍大力点头:“好看!”

英姐儿一把拉住亦珍的手,“走,去给我娘看!”

顾英说风就是雨,拉着亦珍出了绣房,问候在廊下绣花的丫鬟:“我娘可在针线房?”

丫鬟站起身来,将绣花绷子放在小杌子上,回话:“夫人正在针线房里。”

顾英遂挽着亦珍,自连廊往顾娘子家的针线房去。

“这当下去打扰顾大娘,不太方便吧?”亦珍轻声问。

顾娘子也是松江府华亭县的奇女子。

伊当年是松江顾府的嫡长女,自小生得秀美温婉,娴静良惠,松江府内七县不少人家上顾家提亲,求取顾娘子。偏偏顾娘子看中了家境平平的秀才孙永良。

顾娘子的生母早逝,家中由继母戚氏主持中馈,自是乐得将前头元配所出的嫡女低嫁出去。

顾娘子嫁给孙秀才后,两人和和美美地过了几年,顾娘子靠一手精湛绝伦的顾绣技艺,挣钱养家,供孙秀才专心读书,进京赶考。

谁曾料这孙秀才却是个忘恩负义、薄情寡性之辈,顾娘子攒了银钱供他进京赴考,他从此一去不回,留顾娘子与才两岁大的女儿英姐儿在县里。隔了一年,才派了亲信自京中带来休书一封,以妒忌为由,休弃顾娘子。

顾娘子的满心欢喜,在接过休书的刹那,变成了无边无际的痛苦。而当她看见上头的落款,日期竟是他上京赶考前的日子时,那痛苦转而成为绝望。

孙秀才只怕早存了攀附权贵的心思,只她一往情深,不曾发觉。

顾娘子赶走了那个从京里来送休书的,抱着女儿英姐儿在房里痛哭一场。

外人虽道孙秀才狼心狗肺,可是他在京中另娶了上峰大人的庶女为妻,正平步青云,春风得意,谁还会为了一个下了堂的弃妇去讨还公道,得罪他这样的小人?

至于顾娘子的娘家,继室戚氏讽刺道:“当初是大娘子自己看中了孙秀才的,并无人逼她。况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如何还有要娘家人出头的道理?”

人人都当顾娘子怕是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她却擦干了眼泪,自拿了休书,到县衙去立了女户,将女儿的姓由孙改为顾。

县老爷怜她母女遭负心人抛弃,故并不为难于她,很是痛快地立下了文书。

自此顾娘子与英姐儿两母女相依为命,顾娘子仍靠一手顾绣绝技维持生计,时日久了,名声逐渐在外,其顾绣技艺之精湛,乃至有人评价“其劈丝细过于发,而针如毫,配色则有秘传,故能点染成文,不特翎毛花卉巧夺天工,而山水人物无不逼肖活现。”

许多达官富绅家的女眷,都以能拥有一幅顾娘子的绣品为傲。

顾娘子因实在是忙不过来,家里先后买了丫鬟婆子,照顾洒扫庭除,料理饮食起居,伊一门心思放在绣活生意上。

亦珍一直觉得,相比起自家母亲曹氏,顾娘子实是个雷厉风行,精明强悍,内心强大无比的女子。

这时间顾娘子既然在针线房里,想必正在忙绣活,亦珍不欲前去打扰。

英姐儿却不管这许多,一路小跑,来到家中专辟出来做针线房的院子里。

守在院门口闲闲结络子的婆子一见小姐领了亦珍过来,忙起身拦住她们,不教两人再往里去。

“小姐,夫人一幅绣活正绣到要紧处,一早已吩咐下来,不许进去打扰。”婆子颇是为难,但仍坚持不让两人进针线房。

英姐儿撅了撅嘴,“可是我想教娘亲看看珍姐儿给我打的绦子。”

亦珍扯扯英姐儿的袖子,“这绦子又不会自你身上自己长脚跑了,晚些给顾大娘看也是一样的,我们去园子里玩罢。”

亦珍晓得,顾娘子的刺绣绝活,那是不外传的秘技,家中养的绣娘,也不过是绣些绢儿帕子抹额等小物件,真正的大幅绣活,还须得顾娘子亲手绣制。

英姐儿顿足,倒不好拽着亦珍硬往里去。

许是听见了外头的响动,针线房的珠帘被人轻轻一挑,顾娘子从屋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