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七七章 初抵94年(跪求首订!)() 
看到这个提示,杨靖这才意识到原来选择不同的时空节点,两个世界的时间流速还不一样呢。

    不过这样更好,那边的时间流速越快,对现实世界的自己就越有利。

    只可惜,圣戒现在就只能以十年为界限来选择时空节点,要是能够精确到年或者某一天,那才叫厉害呢!

    但这样也很不错了,最起码自己能够自主的选择穿梭到哪个十年段。

    现在是2017年,如果选择二十年的时空节点,最早也就是能够穿梭到1997年,貌似没多大意思啊。

    “那干脆就选择三十年内的时空节点!最起码能穿的早一点,万一要是直接穿到1987年,那才叫好呢!”

    华夏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对于玩古董想要捡漏的人来讲,八十年代无疑要更好。

    想到这里,杨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十年内的时间节点。哪怕穿梭到1987年只能停留一天,那也好啊。

    当杨靖选择了这个时空节点之后,熟悉的一幕再次发生。杨靖只觉得自己的眼前一花,下一刻,眼前的场景就全都变了,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杨靖闭上了眼,让自己的眼睛慢慢的熟悉这种黑暗之后,这才睁开了眼。

    这个时候杨靖才发现自己竟然处在一个大工地的旁边,向四周望去,周围除了工地就是低矮的平房,白天见到的的那些高楼大厦,此时已经全然不见。

    杨靖也不知道自己这是穿梭到哪一年了,但他可以肯定的是,绝对是在1996年之前。因为杨靖好像记得自己入住的豫省大厦好像是在1996年开业的,现在这里明显还没有豫省大厦的身影,那就说明这个时候豫省大厦还没有建起来,那最起码就是在1996年之前了。

    而且原本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与豫省大厦之间的朝阳妇幼保健院,现在还是矮矮的几层高的小楼,浑然没有以后那几座十好几层高的大厦。至于百环花园小区,更是连个影子也没有,那里全都是平房呢。

    抬手看了看表,正好是凌晨三点十分。杨靖紧了紧双肩包,迈步向着北边走去。

    刚刚过了朝阳妇幼保健院,前方就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声音不大,但很乱,似乎有很多人都在刻意压低声音在交谈。但因为人数太多,所以不管怎么压低声音,那些声音还是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挡都挡不住的嘈杂声浪。

    这种声音杨靖其实也挺熟悉的。他小时候外公带他去逛天衢的鬼市时,听到的也是这种鬼鬼祟祟的声音,很熟悉,但也有点陌生。毕竟都过去将近二十年了。

    向前又走了一小段距离,杨靖就看到了潘家园旧货市场。

    不过这个时候,除了借助着有些昏暗的路灯能够大体的看清楚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围墙,其他的地方一概是看不到,倒是在远离路灯的位置,有不少的人都在那里,端的是人影憧憧,颇有一番阴森的气氛。

    杨靖拉住了一个骑着三轮车的中年男子,从兜里掏出了一盒骆驼烟,抽出了一根递了过去,笑着问道:“这位大哥,我刚从外地来,请问今天是几号啊?”

    那位骑三轮的大哥三轮车上拉着不少东西,不过都用彩条布盖着,应该是一个摆摊的。

    那伙计借助着三轮车前面的车灯,看到了杨靖拿出来的骆驼香烟,就笑着说道:“呦,还是外烟呢!得嘞,抽一根。”

    三轮车夫点燃了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这才说道:“小兄弟是外地人?”

    杨靖点了点头说道:“英籍华人,刚从西京坐火车来到燕京,这不听说潘家园挺有名气的,就过来逛逛。”

    三轮车夫笑着说道:“今儿个是11月18日,周六,您算是来对了,再过一会儿市场就开门了,今儿个正好是开鬼市的日子,有的是好物件等着您呢。”

    杨靖笑着说道:“那感情好,我最喜欢鬼市了。对了,大哥,今年是哪一年来着?”

    那三轮车夫一愣,随即笑道:“小兄弟您这是昨儿个喝酒还没醒过酒来吧?怎么连哪一年都忘了?今年可不就是1994年嘛。”

    杨靖一听这个,心里就有数了。

    潘家园的鬼市大约是在1985年才逐步开始恢复的,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燕京城中那些玩古玩的忽然来了一个“十字军东征”,城里的鬼市很快就从宣武公园、长椿街国华商场、鼓楼那边迅速的转移到了潘家园、沙板庄这一代。

    到了1992年,潘家园这一块儿已经有了五百多个摊位了,而且意识到“堵不如疏”的管理者,也开始在这里兴建起大棚区,让这些在路边摆摊的“游击队”,尽量的迁移到市场内的大棚区,这就是最初的潘家园旧货市场。

    不过那时候只有大约一百多户的棚户,其余的游击队虽然也搬到大棚区了,但依然还是以地摊为主。

    现在是1994年,潘家园旧货市场虽然已经形成了,但还远没有以后的那种规模。不过每逢周末的这两天,还是会有大量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因为这两天正是潘家园开鬼市的日子。

    等到了四点半市场的大门一开,这些聚集在外面等待的人就会全都涌进市场。

    不过此时也有不少的人已经开始交易了,毕竟这个时候潘家园虽然已经形成了市场,但同样也有不少的游击队存在的。

    其实潘家园之所以这么迅速的发展起来,并成为燕京乃至全国最大的旧货市场,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这个时代,伴随着燕京的旧城改造,老燕京人纷纷离开了祖居,家里的旧货、旧家具、旧建筑部件大量流向潘家园,使得这里的古玩市场的味道越来越浓。

    第二个原因就是潘家园离使馆区近。当潘家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之后,那些老外们突然发现,这里原来也能淘宝,先有秀水街,后有潘家园,朝阳这两块初期不起眼的野市儿,成了老外眼中最有燕京味道的所在。

    当然,对于潘家园旧货市场的正式出现,一个外国人功不可没。那是在两年前的1992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的夫人到潘家园来淘宝,据说到这里的淘宝经历还写进了这位前法国第一夫人的回忆录。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促进因素,所以才导致了九十年代潘家园市场的红红火火。现在虽然是1994年,可潘家园的红火在这个寒冷的凌晨已经初现端倪了。

    杨靖看了看表,发现距离开大门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呢,于是他就准备现在外面逛逛。

    这个时候,东西走向的潘家园路还没有扩建呢,还是一条很狭窄的小公路,在市场的这一段区域内,连个路灯都没有,还不如刚才走过来的华威路好呢。

    可就是在这种黑的差点就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下,足有几百个游击队已经把摊子支起来了。

    这帮子游击队支摊子也方便,塑料彩条布往地下一铺,弄上几块砖头一压,把东西往彩条布上一摆,这就是一个摊子。

    此时潘家园路路北的华威北里社区还没有雏形呢,那里全都是平房,楼房一个见不到。

    这些游击队就把摊子摆在公路的两侧,一个挨一个,除了自带的昏暗电池灯之外,就再也看不到什么发亮的东西了。

    一些顾客正在这些影影绰绰的灯光下看着东西,时不时的与摊主低声交谈两句,有些讲究的,干脆连话都不说,手里比划几个手势就能谈妥一件物件的归属权。

    凡是能够用手势就能谈妥一笔生意的,大都是买家中的“老鹰”,最不济也是一个“老狼”。

    所谓的“老鹰”,就是俗话中的“高手”,这类人通常都是地摊摊主的噩梦。这些人大都是由文物专家、资深玩家、资深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逛地摊,所有的物件在他们的眼睛里都是分毫毕现。

    次一等级的叫做“老狼”,也就是所谓的“次高手”,这类人由有经验的眼力比较好的玩家、古玩店主组成。这些人也都非常的厉害,是古玩市场实际的高手。他们经验丰富,水平较高,购买能力强,心理素质好,一般不大会上当。通常这类人不会去关注那些摆满假货的摊位,能够很迅速的在混乱不堪的地摊货色中发现好东西。他们熟稔各类假货仿货的特点,能够自动过滤不需要的信息。一旦看准了东西就议价出手,没什么东西的时候不会在古玩市场里流连瞎逛。。。。。。

    可不管是老鹰还是老狼,在鬼市开市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