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靖外公的父亲一共有四个孩子,前两个都是闺女,杨靖的外公排行老三,但却是家里的长子,这个二姥爷则是杨靖外公的亲弟弟。

    杨靖外公的祖父以前是经商的,家里积攒了一些家底之后,就在东四十一条买下了这套院子,杨靖的外公就是在这座院子里出生、长大的。

    后来杨靖外公的祖父去世之后,这套院子就留给了长子,也就是杨靖外公的父亲。不过那个时候正是华夏风雨飘摇的年代,军阀、曰本鬼子,一刀一刀的在这个慈祥而又和善的母亲身上不断的留下难以磨灭的伤口。

    杨靖外公的父亲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党的,一直在燕京从事地下活动,后来杨靖的外公以及二姥爷之所以能够通过政审去当兵,也与他们的父亲当年英明的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否则要是以他们祖父的身份而言,他们兄弟俩要想在那个年代当兵,连政审都过不了。

    二姥爷岁数比杨靖的外公小五岁,不过他是在六零年才当的兵。而且二姥爷当兵的地点就位于燕京,不像他哥哥那样远走鲁省。

    当兵四年复员之后,二姥爷就进入到了东四邮电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邮电工人,一直在邮电系统干到退休。

    杨靖和清楚外公和二姥爷之间的兄弟感情,那真是亲啊。杨靖记得外公还没病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带自己来燕京看望他的亲兄弟,一见面这亲哥儿俩就是抱头痛哭。

    即便是外公在病了之后,也来过两次燕京,老哥儿俩见了面依然是眼泪哗哗的。

    其实这套院子按说也有外公的一半,甚至要是按照老风俗来讲的话,这套院子应该就是外公的。不过外公出去的早,又在外地扎了根,再加上他们兄弟俩感情又特别好,因此当年外公的父亲过世之后,外公就做主把这套院子让给了自己的弟弟。

    为此,外婆还和外公冷战了好长时间呢。

    外公的父亲是在1975年过世的,那个时候这套院子还属于国家的呢。即便是八六年这套院子被还了回来,可当时院子里除了二姥爷一家人之外,还有四家人在住,都是经租房的住户。

    这些经租房的住户可不好斗,虽然院子的产权已经还给了二姥爷,但你要想让这些经租房的住户搬出去自己独享这个院子,在那个时候根本就做不到。

    这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燕京特有的“老赖”。没办法,这些经租房的住户都是政府给安排的,你让他们搬出去,他们往哪儿住啊?你让他们搬,他们反而特有理的一梗脖子,开口就是:“你让我搬,我往哪里搬啊?这房子是国家让我们住的,我们又不是不交房租,你凭什么让我搬啊!”

    或者是这样的:“你家的房子?这天下都是国家的,你还敢说这里是你家的?老子就是不搬,你怎么着吧?”等等等等。

    这就是当年燕京老赖们用来搪塞房主的理由——特正大光明!

    事实上,一直到现在,在燕京还有很多四合院一直是这种“大杂院”的形式,就是因为那时候的产权不明晰,导致了一套院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

    外婆一直对这套院子给她的小叔子有些意见。没办法,那个时代的女人,估计没有这种想法的少。

    只是当年办理产权返回手续的时候,这套院子也不值钱,估计也就是能卖个一两万来块钱,而且院子的情况也不太好了,每年光是修修补补的就需要不少钱,要是重新翻建的话,最起码也得小万数块。

    再加上院子里还住着这么多的“老赖”,赶都赶不走,外婆最终也就答应了这套院子给了二姥爷。

    那个时候谁也想不到,在八六年最多能卖两万块的一套破院子,在三十年后保守的估价都超过了四千五百万。

    不过二姥爷也说了,反正他的三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房住,等他和老伴百年之后,这套院子就卖出去,卖出去的钱肯定会给杨靖的老舅留一半的。

    前年杨靖坐飞机去伦敦读研究生的时候,在二姥爷这里住了一晚上,二姥爷都拿出了已经写好的遗嘱给杨靖还有杨靖他妈看了。

    这老爷子心里有数呢,这房子虽然当初他亲哥无偿的送给了他,但这老爷子并没有忘本,这不连遗嘱都早早的写好了。

    杨靖他妈回去之后给杨靖他外婆说了这件事,老太太心里压了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的怨气这才彻底消失。

    其实这就是真正的亲戚。

    什么是亲戚?不光是有血缘关系才叫亲戚。只有经常为对方着想的亲戚,才是真正的亲戚。有些血缘很近的亲戚因为这样那样的矛盾,平时连走动都不走动,这样的亲戚甚至连普通的朋友都不如。

    像外公和二姥爷这种你想着我,我惦记着你的亲戚,那才是真正的亲戚。

    二姥爷的这套院子杨靖来过多次了,自然是轻车熟路。

    把车在外面停好,杨靖就提着东西步行向二姥爷家走去,没几分钟就到了地头儿。

    二姥爷的这处院子是,2002年申请翻建的,当时花了不少钱,但现在看来,当时花的那些钱在这些年疯涨的房价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据二姥爷说,当年翻建这处院子的时候,二百多平的房子加上铺二百来平的院子,一共花了二十万。不过正是因为翻建了,现在这处院子在估价的时候最起码多估了五百万!

    事实上,在201年的时候,二姥爷家东边的一处和这处院子差不多规模的院子,就是因为没有翻建,结果才卖了四千万。而二姥爷这处院子,当时房产中介给出的估价就是四千五百万。

    现在这处院子是二姥爷和二姥姥老两口住,不过因为二姥爷的重孙女正在东四九条小学上学,因此二姥爷的长子现在在这里陪着老两口住。

    杨靖进门的时候,老两口正坐着摇椅在院子里晒太阳呢。

    今年冬天燕京的天格外的蓝,往年那种晚上看不到月亮,白天恨不能连太阳也看不到的天气几乎一去不复返,虽说很多网友都调侃这是“ape蓝”,但不管是什么蓝,不可否认政府今年大力整治环境,还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最起码现在燕京晚上能看到星星,白天能享受到阳光了。这可是之前的五六年燕京老百姓不曾享受过的事情啊。。。。。。

    那时候的燕京,真的是“霾头苦干,自强不吸”啊。。。。。。

    杨靖的到来,让二姥爷老两口相当的高兴,拉着杨靖的手问个不停。

    二姥爷的身体还是相当不错的,今年七十七岁的他,除了耳朵背的厉害,血压比较高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毛病了。倒是操劳了一辈子的二姥姥,身体是愈发的不好。

    二姥姥今年才七十六岁,可是看起来比八十岁的老人还要苍老。没办法,二姥姥本身就是从燕京郊区嫁到二姥爷家的,这一辈子没有工作,二姥爷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二姥爷年轻时在家的时候少,因此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就压在了二姥姥的身上。

    杨靖的外公之所以把这套院子留给了二姥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杨靖的外公当兵出来的早,家里的父母都是一直跟着二姥爷过的。二姥爷和二姥姥照顾了父母几十年,光是这份功劳,就足以让杨靖的外公把这处院子无偿的让给二姥爷了。

    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睡,几乎全都担在了二姥姥的肩膀上,这位辛勤而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就是这么一天一天的照顾一大家子人,无怨无悔的为这个家庭默默地奉献着,结果到老了,这身体自然也就不太很好了。

    二老的大儿子两口子现在跟着二老住,一个是为了照顾二老,再一个就是为了照顾那个小孙子。

    二姥爷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四世同堂了,杨靖的大表舅李玉华——这个大表舅不是二姑姥姥那边的那个大表舅,而是二姥爷的长子,也是杨靖的舅舅李龙的亲叔伯大哥,今年已经五十六岁了,但他当爷爷已经有六年多了。。。。。。

    没办法,老李家二姥爷的这一支,结婚生孩子都比较早,杨靖的这个大表舅五十就当爷爷了。现在那个最小的小家伙,今年九月份都已经上一年级了。

    不过今天大表舅和大表妗子没有在家,他们俩去通县看二姑和二姑夫去了,估计要到下午才能回来。

    不过这不要紧,今天见不到大表舅和大表妗子无所谓,反正杨靖已经打算这一阶段都留在燕京,说不定明年还会真的读蔡易的博士呢。

    中午,杨靖亲自动手整了六个菜,他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