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天堂,根本就不用他们成天提心吊胆的保护雇主。

    “小靖,你说你赚了这么多钱,那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干?”对于自己儿子在一个月之内就变成了亿万富翁,即便杨妈神经大条,也被儿子的壮举吓了一跳。不过在缓过劲来之后,杨妈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对于一个母亲来讲,儿子这么出色才是她最高兴的事情。

    “妈,我打算等过了年就和市里接触接触,然后打算开发咱们东边的那一片地方。”

    “东边?你是说小庄村?”杨妈好奇的问道。

    “嗯,就是小庄村。那片地方足够大,而且就在运河边上,市里一直说要开发大运河,但因为河边的这几个村庄搬迁费用很大,所以这个计划一直没有成行。现在我手里有点闲钱了,所以我打算出钱把小庄村搬迁出去,空出来的地方,我打算改造成为一个沿河公园外加游乐场,里面再建一座大型博物馆,当然,最起码也得盖几套别墅,咱们家自己住。”

    杨爸听了这话,放下了筷子问道:“儿子,你的意思就是把那片地改造成为咱们家的自留地?”

    “爸,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吧。既然我出钱改造那块地,那为什么不能给自家留点好处呢?”

    老舅笑道:“二哥,小靖这话说的没错。现在小靖有钱了,到哪儿都是大爷。要是市里不同意,大不了咱就不在这里投资了。咱手里有钱,还怕找不到投资的地方?”

    杨爸点了点头说道:“也是啊,这年头有钱的就是大爷。我说杨靖啊,要开发那块地可不容易,那块地最起码也得有四千亩地了,算上搬迁的费用,再加上改造的费用,那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爸,您放心吧,如果市里能够答应咱们的投资,那么地皮什么的基本上就不用咱们掏钱了,最主要的就是搬迁费用。现在小庄村差不多有五百来户,大都是面积不算很大的平房,这块费用您儿子我还是能承担得起的。”

    老舅说道:“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小靖,不管是你建公园还是建博物馆,那可几乎都是不怎么能盈利的事情,你为了这个就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值当的吗?”

    “老舅,这没什么值当不值当的。您知道我从小就在国棉厂出生长大的,东边的大运河也是我小时候的乐园。可我小时候的时候那里就是这么破破烂烂的,到了现在我都这么大了,那里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说实在的,我这心里很不好受,所以,当我有钱了之后,我就想给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这谈不上什么贡献不贡献的,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我自己心里的那一点点的愿望罢了。”

第二五四章 小时候最大的心愿() 
杨靖这番话不是瞎说的,而是经过这段时间的好好思考之后才有的这个决定。

    自从发现了圣戒的神奇之后,杨靖曾经有一段时间真的是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以前定下的人生规划也全都被打乱了。当赚钱已经不再成为困难,当以前最需要为之努力才能得到的东西唾手可得之后,人生似乎在忽然之间就变得有些无趣起来。。。。。。这让杨靖真的是曾经迷茫过一段时间。

    后来,当杨靖在同学聚会的前一天遇到格格,两个人重归于好之后,杨靖才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而不是之前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

    再后来,当刘老在无意之中提出开私人博物馆的建议之后,杨靖就发现自己的人生似乎又有了一个目标。

    不管是之后去美国,还是穿越到1979年的开曼群岛,都是为了这个目标在奋斗。还好,圣戒依然神奇依旧,开博物馆最需要的资金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解决了。

    私人博物馆也不是想开就开的,别的不说,光是场馆的问题就是一项很大的支出。

    而在美国转悠了这一趟之后,已经为杨靖带来了足够的资金。先不说他在1980年的伦敦黄金市场上赚取的海量资金,光是那些比特币,就足够支撑杨靖完成自己的私人博物馆计划了。

    当然,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资金,才让杨靖原本的私人博物馆计划变得更加详实了。

    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故乡都有一种发自最心底的亲密感,就和自己的父母一样。一些年轻人或许体会不到这种情感,但一些上岁数的或者是从国外长期待过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情感。

    杨靖曾经在伦敦一个人生活了两年,他自然是体会过那种故土难离的滋味是多么的可怕,他当然更清楚在他自己的心中,故乡是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天衢只不过是一个四线小城市,无论是gdp还是自然资源,放之全国都是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杨老爷子那一天说的那番话让杨靖也考虑了许久,是啊,既然自己要建一个大型的私人博物馆,那么为什么不把博物馆放在自己的故乡呢?

    一个大型博物馆对于游客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看看故宫博物院,看看南博,再看看历博、军博,每年能够吸引多少游客啊!

    而杨靖很自信,凭借着圣戒,自己只要建立一个博物馆,其馆藏绝对不比那些著名的国有大型博物馆差到哪儿去!

    这个不是说大话,别的不说,仅仅是从1994年收购来的那一批手稿文献资料,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了,而在杨靖的计划中,上次收购来的这些手稿文献以及老薛继续在九十年代收购的手稿文献,一旦全部集中起来,那绝对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届时,文化馆就有了!

    光有文化馆还不成,玉石馆、瓷器馆、书画馆、杂项馆以及杨靖计划中的海外馆,一个都不能少!

    这样的一个大型私人博物馆要真是建立起来的话,对于游客的吸引力绝对是很大的。天衢有着天然的交通优势,那为什么不借助着这个博物馆再让天衢的游客多一些呢?

    所以,既然决定把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建立在天衢市了,那么杨靖在这段时间内就一直在考虑这个博物馆的确切地点。

    天衢市有很多地方都适合建博物馆,比如说开发区还有新加入到市区的陵城区,那两个新城区也是市里目前重点开发的方向。如果杨靖想把博物馆的地点放在那个方向,市里绝对是高举双手欢迎的,甚至就是免费给杨靖提供一块地都不见得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可杨靖却并不想把自己的博物馆建立在东边的新城区,杨靖想把这座博物馆放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河西。

    天衢最著名的名胜古迹莫过于京杭大运河了,说个毫不夸张的话,天衢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能成为全国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与这条流淌了上千年的大运河是分不开的。

    要知道,在明代之前,天衢的行政中心并不在这里,而是在东边的将陵县,但就是因为朱棣“天子守国门”,迁都到了燕京,靠着京杭大运河的天衢才渐渐地成为了明朝全国三十二个商业城市之一。

    要知道,在明朝之前,天衢只是一个人口不足两千的军事要地,即便是在明成祖朱棣之前,天衢同样是一个驻军要地,明朝建文帝那时著名的十二连营,就是在天衢。

    后来京杭大运河疏通了,天衢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漕运枢纽,天衢渐渐地发展了起来,最终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三十二个商业城市之一。

    不过到了清朝中后期,运河因为年久失修,加上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数次穿运河改道,大运河淤塞日甚,开始丧失其强大的运输能力,天衢也开始了盛极而衰。尤其是漕粮海运的推广,加快了这种进程。

    事实上,漕粮海运始于元代,因为明清两代推行海禁政策而停滞。直到道光六年,清政府才第一次尝试海运。尤其是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改道北流,运河中断,海运更加频繁。这是一个痛苦的时期,天衢因而陷入了“商埠开而京道改变,漕运停而南泊不来,水陆商务因之大减”的可悲境地。

    明清时期,天衢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主要依赖于运河交通,虽然本土商业的成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无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漕运全线停止,天衢往日的风采不在。

    当年因为京杭大运河而兴盛了几百年的天衢,最终也因为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全线停止而衰败了下来。

    京杭大运河对于天衢人来讲,既是一种自豪,但何尝又不是一种伤痛?

    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原本清澈见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