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王大地所在这个村子平时游客并不算很多,王大地一个月平均下来也就是能赚个五六千块钱,但必须得天天在景区靠着,其实也是一个挺辛苦的活。

    见杨靖把车钥匙扔了过来,王大地手忙脚乱的接了过来,“哎呦大兄弟,您这车俺可不敢开,这车要是刮了蹭了的,俺可赔不起你啊。”。。

    杨靖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莫担心,你自管把车开回去就好了,我昨天看你开长城h挺溜的,那么开我这车也没问题。”

    王大地脸上又惊又喜,要说不想开大g那纯粹是瞎话,凡是爱车的男人,几乎就没有不喜欢奔驰大g的。

    这可是三百多万的高档豪车啊,平时王大地估计也就只能对着照片想想罢了,结果今天竟然能够亲手开一开,这绝对够他吹嘘好几年的了。

    杨靖打开车子的后备箱,从里面拿出了羽绒冲锋衣换了下来,又给自己的脑袋上套上了一顶滑雪帽和一个大口罩,整个脑袋上光剩下一双眼露在外面,双手也套上了羊皮手套。

    在这种温度下驾驶冲锋舟,绝对是受罪,不事先准备好了,一会儿开船的时候绝对有的受罪。

    王大地手里拿着车钥匙,看着杨靖利索的换上了一身行头,跳上了冲锋艇,然后稍微熟悉了一下这艘船,就利索的把船开了出去。看到杨靖的操控手法比自己还熟练,王大地这才放心的长出了一口气,目送着一人一船迅速的消失在漆黑的水面之后,他这才兴奋的吹了两声口哨,兴奋的爬上了大g的驾驶位,打着火之后开车浪去了。。。。。。

    冬季不到六点的时候,到处还都是一片黑乎乎呢,而且天气很冷,迎面吹来的风和刀子一样。

    杨靖放慢了快艇的速度,以大约十节的速度沿着峡湾向外开去,十多分钟之后就来到了小浪底水库的主库区。

    因为天色还黑,什么都看不到,所以杨靖干脆熄了火,从背包中掏出了一些食品开始吃了起来,一顿饭吃饱之后,天色也已经开始蒙蒙亮了。

    从杨靖驾船驶出来的这个峡湾向东走没多远,也就是黄河下游方向,就是著名的黄河三峡景区,不过杨靖没有心思去逛那个景区,而且从地图上来看,那里似乎也不是能够一眼看到黛眉十六峰的地方。

    天色越来越亮,过了六点半,天色已经完全亮了,只不过太阳还没有出来而已。

    这时候,杨靖能够清楚的看到湖面上有几艘渔船正在捕鱼,这是生活在水库附近的渔民。小浪底水库并不禁止渔民捕鱼,只要你别用绝户网捕鱼,别电鱼和炸鱼,那么基本上没人管你。

    毕竟小浪底水库太大了,周围也生活着不少农民。俗话说的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些生活在库区附近的农民在这里打渔,也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地政府并不禁止。

    杨靖发动了船,正准备四处转转,看看到底哪个位置能够和丝绢里的那十六座山峰重合起来呢,湖面上忽然升起了一片薄雾。

    雾虽然不很大,可恰好能够阻止杨靖向远处眺望。

    没办法,库区就是这个样子的,空气冷而水温高,冬季的清晨最容易起雾了。

    无奈之下,杨靖只得开着快艇慢慢的游荡,开着开着,就靠近了一艘正在捕鱼的渔船。

    这是一艘“纯手动”的木质渔船,也就是靠着摇撸才能开动的那种老式渔船。船上有一老一小,老人大约快六十岁了,小的也就是有十二三岁的年龄,看样子应该是祖孙俩。

    这爷儿俩似乎是刚刚起了一网鱼,正在拾掇鱼呢。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杨靖就大声的打招呼道:“老师傅,网到什么好鱼了没有?”

    爷儿俩正在忙着捡鱼,并没有注意到杨靖的快艇靠近,听到杨靖这么一招呼,两个人都抬起了头。

    老头笑着大声说道:“今天运气不错,已经网上来三条鲤拐子喽,而且个头都不小,最小的一条也有五斤多,最大的那条估摸着有十斤!”

    杨靖一听也有点惊讶了,这老头嘴里说的鲤拐子,就是鲤鱼的一种别称,而在鲤鱼之中,最著名的就莫过于黄河鲤鱼了,这里本来就是黄河,那么从这里网上来的鲤鱼岂不就是传说中的黄河鲤鱼?

    虽说全国各地都产鲤鱼,但唯独黄河鲤鱼却是公认的鲤鱼中的极品,鲁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糖醋鲤鱼”,其主原料就是用黄河鲤鱼做的。而黄河鲤鱼更是贵为华夏四大名鱼之首。

    黄河干流中的鲤鱼分为宁鲤鱼、陕鲤鱼、晋鲤鱼、豫鲤鱼以及鲁鲤鱼,号称黄河干流的“五大名鲤”。而小浪底地处晋豫交界处的孟津,所产的黄河鲤更是闻名天下。

    古代民间流传着一首诗是这么说的,“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说的就是孟津附近的黄河鲤。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说的就是洛阳龙门山这一带。

    可见小浪底的黄河鲤是多么的出名。

    只不过这些年的烂捕,导致了黄河鲤的数量急剧下降,四五十年前的时候,黄河鲤一年的捕捞量还能高达一百五十吨,可到了现在,黄河鲤一年的捕捞量不足十吨。

    而且由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在全国一片鲤鱼引种杂交热的直接影响下,经黄河的不同支干流水域,混进了多种杂交鲤,使得河道内黄河鲤种质资源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出现多种鲤鱼混杂现象,黄河鲤鱼品质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色不一,鳞被杂乱,体型改变等性状变异。

    现在能捕捞上来一条正宗的黄河鲤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这老头竟然说网到了三条,鬼知道是不是正宗的黄河鲤呢!

    两条船离得不远,老头似乎是看到了杨靖不相信的脸色,笑着提起了一条还活蹦乱跳的大鱼说道:“看到了没有?这条鱼就是刚才那一网网上来的。瞧瞧这鱼的颜色和体型,这可不就最正宗的鲤拐子啊!这种鱼现在少见喽,老头子我这一个月也不过才网上来七条而已。”

    老头手里的这条黄河鲤足有二尺多长,估摸着最起码也得有十来斤重。

    不过这条鱼真的是很漂亮,黑背、金黄肚、红尾,身材秀长均称,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正宗的黄河鲤鱼。

    天衢的一个下县齐河就靠着黄河,杨靖曾经在那里吃过一次正宗的黄河鲤鱼,不过那次吃的那条黄河鲤鱼从外貌上也比不上这条大鱼。这条活蹦乱跳的黄河鲤简直就是鲤鱼中的鱼模特!绝对可以代言黄河鲤鱼了。

    杨靖冲着老爷子竖起了一根大拇哥,笑着说道:“老爷子,您可真了不起,这么好的黄河鲤现在可真的是少见喽。”

    老爷子也是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我记得我和我这大孙子差不多大的时候,那时候这里的水库还没有修起来呢,那时候这一带就是著名的黄河峡谷,里面的鲤拐子多不胜数,每天跟着俺爹驾船出去转一圈,回来总能逮十多条大鲤拐子。可是到了现在,唉。。。。。。”

    顿了顿,老爷子好奇的问道:“小伙子,你不是本地人吧?这么早就出来,你这是干什么呢?”

    杨靖笑着指了指挂在自己胸前的佳能单反相机,“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次来这里就是准备给南边的黛眉十六峰拍一组照片,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

    老爷子“哦”了一声,随即说道:“一会儿等雾散了,你往西边走三里地,在那里有一段大约二百多米宽的湖面能看到完整的黛眉十六峰,那里是这一带唯一一块能够完全看到黛眉十六峰的地方,别的地方都看不到。”

    杨靖一听这话可真的是乐了。这小浪底水库的面积可着实不小,要想在这么大的湖面上找到一小块正确的位置,如果没人指点的话,那真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说不定三五天都不见得能够找到这个位置呢。

第五二五章 线索() 
“老爷子,真是谢谢您了。要不是您告诉我这么一个地方,我要找这么一个合适的位置还不知道得需要多长时间呢。”对于这种帮助,杨靖自然是不会吝啬恭敬赞美之词。

    老爷子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我老头子今年五十九了,但在这条大河上生活了五十六年!三岁的时候我就跟着我的父亲上了船,六岁开始帮着家里人打渔,可以说一辈子都生活在这条大河上。就算是二十多年前开始修建前面那座大坝,这里开始蓄水,我也在这座水库上活了二十多年了,自然对这里的每一寸地方都熟悉。不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