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5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有能量护体,杨进也不用担心减压病的发生,他也不需要减压就可以穿着潜水服直接走进洞穴。

    不过既然确定了这个洞穴是一个密不透风的洞穴,杨靖也不敢把面罩和气管拔下来。反正压缩空气瓶中高压空气可以支撑自己呼吸很长一段时间,就算不够用的,储存空间中还有两个充满了空气的压缩空气瓶呢。

    坐在地上把脚上的脚蹼扒了下来,随手扔进了空间,然后从空间中拿出了一双鞋子换上之后,这才开着潜水灯继续沿着这条通道向前走。

    这条通道是一条近乎于四十度的向上通道,高度超过了两米,宽度也超过了一米半,从洞穴岩壁上来看,这条洞穴是天然形成的,不是人工开凿的。很显然,在一千多年前,那位越城子很可能发现了这条天然洞穴并觉得这个洞穴非常棒之后,这才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道观。

    事实证明,越城子的眼光很不错,最起码杨靖在进入到这个洞穴之后,就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条天然形成的洞穴越往里走越宽敞,待到杨靖估摸着走出去足有五十多米之后,终于是来到了一个方圆足有十多米的溶洞大厅。

    之前在寻找末代沙皇宝藏的那个和迷宫一样的洞**,杨靖也曾经遇到过比这个大厅更大的大厅,所以杨靖并没有觉得有多么的惊奇。只是在这个大厅中,杨靖发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那是一块石碑,高足有两米,宽度也有一米多,石碑上雕刻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字体。

    这种字体杨靖只是隐约有点印象,似乎好像是在哪里看到过。但杨靖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字体绝对不是什么甲骨文、大篆小篆之类的古老文字,更不是行书、楷书之类的字体,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字体。

    看着这个石碑上雕刻的那密密麻麻的奇怪字体,杨靖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才恍然想了起来,这种字体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汉字,而是一种极为稀少而且神秘的水族文字。

    用另外一个称呼来称呼这个石碑上的这些神秘文字其实更恰当,那就是“殄文”。

    这种神秘至极的殄文,又名水书,亦称鬼书、反书,传说中是写给死人看的文字。

    水书是古代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宗教、伦理、哲学、美学、法学、人类学等的古老文化典籍。

    专家、学者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民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3月,水书纳入首批“华夏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这种文字之所以又叫殄文,或者鬼书,一个是指其字体结构,有的字虽是仿汉字,但基本上是汉字的反写,倒写或改变汉字字型的写法。“水书”文字为何与汉字不一样,其写法与汉字相反,这些问题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古代,水族先民因受统治阶级所迫害,相传其祖先“陆铎公”创制“鬼书”以反对和报复统治者。

    后来道家博采众长,把水书的一些文字采纳了进来,并结合水族“鬼师”对于水书的利用方法,做出了一些系统的划分。其中一部分水书文字单独拿出来形成了现在的“殄文”,也就是专门写给死人看的文字。

    杨靖前段时间获取的传承技能组合三中的堪舆术中,就有专门的殄文,杨靖既然得到了堪舆术,自然也就学会了怎么识别殄文。只是杨靖还从来不曾在现实中见过殄文,因此刚才才会觉得这种文字眼熟,但却想不起来是从哪儿见过的。

    现在认出了这个石碑上雕刻的殄文文字,杨靖立刻就开始辨认起这些文字来。

    “天祐元年,出师王屋山上清观,游历天下,彼时天下大乱,动荡不堪。天成三年,无意中发现此洞穴,惊叹其鬼斧神工,遂在外修建越城观并隐居于此。同光四年,结识唐突骑都指挥使李从珂。。。。。。”

    很显然,这块石碑上前面刻的字是那位越城子的一些早年的经历。

    天祐元年,那应该就是公元904年,是唐昭宗李晔用的最后一个年号。至于天成三年,指的则是后唐的开国皇帝李存勖的年号,这一年应该是公元910年。而同光四年,则是李存勖用的最后一个年号,同时也是李存勖在位的最后一年。

    这句话说得意思杨靖也很明白,其实就是越城子自己讲述他是在公元904年从王屋山的上清观出师,然后开始游历天下,然后在公元911年在这里发现了这个洞穴,又深感外界的动荡和大乱,于是就在这里盖起了越城观隐居于此,然后在公元926年认识了李从珂。

    因为牵扯到传国玺,所以在洛阳等待潜水装备的时候杨靖也没有闲着,而是仔细阅读了那一段时期的历史,因此对于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还是非常熟悉的。

    在那个时期,唐失天下,群雄并起,天下分崩,整个华夏端的是烂成了一锅粥。

    李从珂是后唐的第二任皇帝李嗣源的养子,同光三年也就是公元925年的时候,李嗣源奉命往北抵御契丹,因为家在太原,李嗣源上表请求任命李从珂为燕京内衙指挥使,庄宗不高兴,改任命李从珂为突骑都指挥使,驻守石门。

    第二年,魏州军兵叛乱,李嗣源赶赴洛阳,当时李从珂在横水率领部下由曲阳、盂县直奔常山,与王建立会合,昼夜兼程,渡过黄河向南进军,因此,李嗣源的军队声势大振。

    李从珂的这一段经历恰好与越城子所说的吻合,估计当时担任突骑都指挥使的李从珂是在926年南下越过黄河的时候遇到的越城子。

    而在同年,李嗣源登基成为后唐的第二任皇帝,更是把李从珂封为了河中节度使,越城子的越城观恰好就在李从珂的管辖范围内。也就是说,这个越城子认识李从珂的时候,是在李从珂成为后唐末帝之前的八年前。

    这么一来,杨靖就算是搞清楚了这个越城子与李从珂的关系。

    “。。。。。。清泰元年,受吾皇邀请,入洛京任司天台中官正。清泰三年,叛臣石敬瑭起兵,洛京朝夕不保。危难之际,皇诏贫道觐见,问询退兵之策。奈何平贫道只是一道人,如何能平天下?后皇日益焦虑,闰十一月,石敬瑭兵临洛京城下,皇欲行自我了断之事,苦劝无果。

    皇携传国玺及太后、皇后、太子登玄武楼之际,赐众大臣以鸩酒,贫道亦在列。幸贫道多年行医,有所准备,饮下鸩酒并未当即毙命,遂眼看吾皇引火自。焚。

    火灭,贫道于火场中取传国玺,悄然出宫,回归道观。但奈何鸩酒毒性猛烈,余毒未清,贫道自知命不长久,遂在洞外修建机关封闭此洞。

    内洞安置有传国玺及历年吾皇赏赐之物,外有石门封锁,内有机关陷阱保护。贫道以殄文立此碑,吾之后辈若要进内洞,必先得贫道传承,方能知晓入洞方法。若强闯内洞,必葬身于此!

    逢三左一,逢六左斜退二,逢九进一,过陷阱。五步一伏,九步一跃一蹲,十三步右闪二尺,一气呵成,过飞刃。左四按,右八提,前进十二跺三脚,过滚石。前四后一,左二前三,后一右三,前五左一再前七,过排箭。乾推震提,艮右旋坎左转,可开断龙石。”

    石碑到此结束,但杨靖却是看的惊心动魄。

    他真没有想到这位越城子的心机竟然是如此的阴险。毫无疑问,传国玺是落在了这位越城子的手里,但是杨靖真没想到,这位越城子为了保护传国玺,竟然还在这个山洞中设立了这么多的机关!

    ps:鞠躬感谢“njie1203”1000的打赏。“一蓑烟雨任平生1989”100的打赏。

第五三六章 腹黑男() 
杨靖看着这块石碑后面的那个黑不隆咚的洞穴,一时之间真的是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才是。

    喜,那是绝对有的。历史上公认的传国玉玺最后一次露面就是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在玄武楼上引火自焚,最终传国玉玺不知所踪。很显然,这个雕刻于一千多年前的石碑再次证明了李从珂确实是抱着传国玺一块投火了。

    可谁都知道,洛京洛阳宫的玄武楼是木质的,木头点燃之后形成的明火温度撑死天也就是七八百度,要知道煤的燃烧温度才一千来度,氢气的燃烧温度也不过才一千四百度。而传国玺是用蓝田玉制作的,普通玉石的熔点都高达一千七百度以上,哪怕是传国玺金镶玉的那个金角,也是黄金制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