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浑戎当然不是对手,楚军大获胜利。不过,楚庄王并没有就此停手,而是大手一挥,指挥大军一路向北,进入了周天子的领地,来到了洛水边。

    周定王非常恐慌,便让王孙满以劳军的名义去探探虚实。天子使者王孙满来到楚营后,楚庄王劈头便问王孙满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而时任大周朝大夫的王孙满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楚庄王这么问是何意,于是他非常机敏的这样回应道“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鬼神画成图像,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铜器,铸造九鼎并且把图像铸在鼎上,所有物像都具备在上面了,让百姓知道神物和怪物。

    所以百姓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魑魅魍魉这些鬼怪都不会遇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福佑。

    夏桀昏乱,把鼎迁到了商朝,前后六百年。商纣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德行如果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

    楚庄王听完,无言以对,也没有再强求,不久便离开了东周境内。

    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出处。

    楚庄王当然不是一个单纯的好奇宝宝,只是想了解下九鼎的大小轻重。从王孙满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九鼎乃是国家的象征,它的迁移代表着政权的转移。由此,楚庄王的问鼎,透露的是他欲取周而代之的野心。

    进入战国以后,诸侯国向周天子谋求九鼎的次数越加频繁。不仅秦国多次兴师临周而求九鼎,齐国、魏国、楚国等也都对九鼎朝思暮想,恨不能自己独占。周天子则在各国中周游,利用他们彼此的矛盾艰难地保住这国之重器。

    由此可见,九鼎在华夏历代帝王诸侯心目中的重要性是多么的大。

    只可惜九鼎在周朝倒数第三个君王周显王时期遗失,最终连秦始皇都没有找到九鼎的下落。或许是因为九鼎没有找到,秦始皇觉得自己的皇位不具备正统性,所以这才命令李斯打造了传国玉玺。

    从某个方面来讲,传国玉玺算是九鼎的接班者,如果历史上大禹九鼎没有遗失的话,想必就没有传国玉玺的什么事了。

    大禹九鼎传承了两千年,遗失了两千多年,所以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搞得清大禹铸的九鼎是什么式样?是方是圆?是四足还是三足?鼎内外有什么铭文和纹饰?

    不过,有关于大禹九鼎的记载,仅仅只有《拾遗记》卷二载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

    从《拾遗记》中所记载的可以判断,大禹九鼎中有五个鼎应该是三足圆鼎,有四个鼎则为四足方鼎,恰好对应“天圆地方”这一说。

    而眼前这九尊鼎,恰恰就是这种造型的。虽然这是武则天仿造的,但却可以为真正的大禹九鼎做一个非常棒的佐证。

    这九尊鼎虽然是仿造的,但价值绝对难以估计。不过杨靖还是有些贪心的叹了一口气,恨不能眼前这九尊鼎就是真正的大禹九鼎

    ps:鞠躬感谢“震天世界”500的打赏。

    因为是早晨的飞机,所以要很早就动身去机场,晚饭后赶了两章先发出来。

    。

第五五六章 仿造的原因() 
这九尊鼎上都铸有精美的纹饰,也有很多花鸟鱼兽的纹饰,鼎的内部更有许多很清晰但杨靖一个都不认识的象形文字铭文。

    这些铭文让杨靖精神大振。

    青铜鼎价值高不高,不在于它的个头大不大,而在于鼎上面有没有铭文,在于铭文的多少。司母戊大方鼎号称华夏第一青铜器,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的个头太大了,但要论真实的考古价值,这尊鼎远远不如有着499个铭文的毛公鼎以及拥有290个铭文的大克鼎。

    眼前这九尊鼎虽然不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而是武则天仿造的,但这九尊鼎本身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禹九鼎,每尊鼎内部更是有着多达超过五百个的铭文,最大的那尊豫州鼎的内部,更是有着多达九百多个的铭文。

    这些铭文杨靖一个都不认识,但杨靖知道这些铭文显然都不是商周时期的钟鼎文,极有可能是夏朝早期使用的夏朝文字,也就是甲骨文的早期字形。

    杨靖也搞不清楚武则天那时候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夏朝早期的文字并铭于鼎内的,但想必当时武则天为了仿造九鼎也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以一国之尊的身份仿造九鼎,九鼎内的文字或许不同于真正的九鼎铭文,但绝对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铭文的价值难以估量!

    而且这九尊鼎,就算是个头较小的那八尊鼎,个头都比司母戊大方鼎大一点,至于最大的豫州鼎,杨靖估摸着这尊鼎的重量最起码得有两吨!

    这九尊鼎虽然不是商周时代的青铜鼎,可就凭这个头,就凭这铭文,就凭他们是仿造的大禹九鼎的名头,一旦这九尊鼎现身,那么引发的轰动绝对不会在那方传国玉玺之下。

    只是杨靖也很清楚,一旦这仿造的九鼎现身的话,估计自己也保不住这九尊鼎。

    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太大了,哪怕是仿造的,国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东西流落在民间的。

    你想干什么?又是传国玉玺又是大禹九鼎的,难道你想坐这个天下吗?

    无论是传国玺还是九鼎,都绝对不能被私人保有的!谁敢拿这两样东西,国家绝对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所以,这两样东西最好还是主动交上去为好!省的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杨靖现在虽然在名义上不是一名华夏人了,但他却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外国人。要说把传国玺和九鼎带出国外然后自己占有,杨靖压根就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这东西是华夏最珍贵的国之重器,只要是一个华夏炎黄子孙,都不会做出这种生儿子没的事情来的。这样的宝贝,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华夏国内才可以!

    这九尊鼎加起来的重量是非常惊人的,杨靖也想不出来这九尊鼎当时到底是怎么被运到这里来的。不过想想那些匠人能够把几十吨重的断龙石都造出来,这些鼎虽然很重,可也难不住他们。

    不过这些鼎对于杨靖来讲就不算什么了,他只需要左手碰触这九尊鼎,这九鼎立刻就乖乖的进入到了储存空间中。

    看着空间中九尊鼎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着,最大的豫州鼎上部漂浮着那方传国玉玺,杨靖说心里不骄傲那是假的。

    他也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武则天墓,竟然在里面发现了华夏传说中最重要的两样物品,哪怕九鼎是武则天仿造的,可放到现代那也是比除了传国玺之外的其他任何文物都要贵重的国之重器。

    将意识从空间中挪了出来,杨靖又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那十二尊金人身上。

    很显然,这又是武则天女皇陛下仿造的传说中的物品。

    十二金人,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来,世人必然会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挂起钩来。

    相传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为了防止再有人反抗他,于是把全天下所有的兵器都收了起来,铸造了十二尊个头巨大的铜人,因为铜和金的颜色差不多,所以这十二尊铜人又被称作十二金人。

    当然,也有传说说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把大禹九鼎熔了,铸成了十二金人,以来镇压国运。不过这个传说显然是不太现实的,秦始皇得天下之后,恨不得找到传说中的大禹九鼎,以证明自己得天下是上天的允可,又怎么可能把大禹九鼎熔了去铸造没什么用处的十二金人?这简直就是舍本逐末。

    这就好比赵匡胤或者朱元璋得了天下之后,明明拥有传国玺,却把传国玺砸了另外做成了其他的印玺一样,那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所以,秦始皇是绝对不可能把大禹九鼎熔了铸造十二金人的。

    这十二尊金人也没有传说中的秦十二金人那么大,只有真人大小,也就是一米八左右。

    传说中的秦十二金人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大小和重量,但史学家已经根据各种史料记载,大体推断出了秦十二金人的大小和重量。

    按照各种史料的记载,秦十二金人的重量各不相等,最小的重量应该在三十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