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子虽然耳朵背,可老板这话他听到了,老爷子顿时就不高兴了。

    “什么?一百万?现在汪士慎的画怎么这么值钱了?前两个月我还在一位老友那里刚看到一副汪士慎的《墨兰图》,那尺寸比拟这幅画大多了,可我那老友买那副画也不过才花了四十六万。老板,你这价格贵了。。。。。。”

    杨靖和老舅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苦笑。不用说,老爷子这又是把七年前的记忆套到了现在。

    幸亏刚才杨靖给店老板解释过这事儿,店老板没在意,否则老爷子这么个砍价法,人家店老板一准儿得把他们三个轰出去。

    杨靖真准备再砍砍价呢,老爷子的脾气忽然就上来了。

    “不要了,这幅画不要了,咱家也买不起这幅画!小龙,推我出去转转。”

    这时候的老爷子,就像是一个发脾气的小孩。老小孩、老小孩嘛,一旦发起脾气来就得老老实实的按照他的意愿来,否则老爷子真敢把轮椅一甩,自己走回去。

    老舅冲着店老板露出了一个歉意的微笑,推着老爷子走了出去,杨靖准备留下来给老板再解释一下。

    老板倒不是糊涂人,知道这老爷子有病,也没等杨靖解释,人家就笑呵呵的摆了摆手说道:“得了小兄弟,这事儿我能理解。其实当年我家老爷子得老年痴呆症的时候,也是这样的。算了,这事儿就这么着吧。”

    杨靖帮老板把那副画重新挂好,这才说道:“老板,这么着吧,我再从你这儿看看,有中意的我就买一件。”

    老板兴致不高的点了点头,指着那边说道:“那里还有我收藏的几本古籍善本,你可以过去看看,至于文房四宝那边,我也收藏了两支精品湖笔以及两刀正儿八经大千纸,你要是有相中的,我给你便宜点。”

    杨靖点了点头,走了过去。

    先看了看店老板收藏的湖笔和摆出来的两张大千纸样品,杨靖微微的点了点头。东西确实是好东西,可杨靖对于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并不是很喜欢收藏,再一个,这店老板收藏的这些东西虽然品相不错,可要论收藏价值的话,就算不上很高了。

    杨靖对于收藏这样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于是就挪步来到了被玻璃柜保护的那几本古书跟前。

    店老板收藏的这些古书一共有七本,杨靖看了看,就对店老板说道:“老板,您能把这本书拿出来让我看看吗?”

    看到杨靖从兜里掏出了一副白手套戴上,店老板略微犹豫了一下,就打开了柜子,从里面把杨靖所指的那本书拿了出来。

    小心翼翼的把书放在柜台上,店老板说道:“小兄弟,你可得小心点啊,这本书虽然不是珍贵的宋版书,可也是康熙年间的书。或许价格不是很高,但当初我收藏这本书可是费了不少劲呢。”

    听到老板这话,杨靖点了点头说道:“放心吧老板,都是行里人,这些规矩我都懂的。不管宋版书、明版书还是清版书,不管它们值不值钱,到了现在都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我们不能对不住我们的老祖宗啊。”

第七十九章 偷梁换柱() 
相比于一册能够轻松上百万的宋版书,清版书的价格无疑要低的低,有些清版书甚至几百块钱就能买下来。

    毕竟到了清朝,印刷术已经大行其道,印刷成本也低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相比于七八百年前的宋版书,距今只有三四百年的清版书保存下来的要多得多。

    这本清版书的品相还说的过去,按照杨靖判断,这本书的品相应该可以到八五品。

    这一册书大约有七八十页的样子,封皮上写着书名——《古人杂谈》,左下方是作者的名字——刘正。

    很显然,这应该是一本介绍古人的书。

    不过无论是书名还是作者,杨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看着杨靖在看封面,店老板说到:“这本书应该是清康熙年间民间出版的一本书,在我收藏了这本书之后,曾经特意的查询过这名作者。根据我的查证,刘正这个人字石歧,江南浙省人,是清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

    这位刘正刘石歧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既然老板能确定他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那想必这本书就是康熙年间的书了。最关键的是,这本书到现在还能保持八五品的品相,也算是比较难得了。

    杨靖小心翼翼的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大名。

    介绍韩愈大约用了不到两页,再往后就是柳宗元、苏轼等人的介绍。

    到了这里杨靖才明白,这本书应该就是清朝某个不得志的秀才或者举人,在无聊之下编撰的一本专门用来介绍唐宋明时期的著名文人的书籍。其作用有点类似于现在度娘的人物百度百科。

    这个时候,杨靖的电话响了,是老舅打过来的。

    “老舅,你先陪外公转转吧,我在刚才那个店里再看看,一会儿我去找你们。”

    挂掉电话,杨靖继续看起这本书来。

    书编撰的不错,最关键的是杨靖发现这本书应该不是普通的清版书,而应该是一本刻本。

    在古籍中,无论是宋版书还是明版书又或者是不值钱的清版书,都包含了雕版、活字、手抄等方式,但要论最值钱的,莫过于刻本了。

    所谓的刻本就是专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装的书籍。就拿最值钱的宋刻本来讲,如果说宋版书是古籍善本中的皇冠,那么宋刻本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钻石。

    同样的道理,即便是不值钱的清版书,如果是罕见的刻本,其价值也不见得就比不上明版书。

    看到杨靖有些动容,店老板笑了。“怎么样,小兄弟,是不是看出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杨靖抬起头来看着老板,冲着老板比划了一个大拇哥说道:“老板,你这手段不简单啊,竟然能收藏一本清刻本,不过就是有些可惜了,这本书不是官刻本,只是一本家刻本或者是坊刻本。”

    店老板笑道:“官刻本可不是那么好弄到手的,要是官刻本的话,恐怕早就被博物馆收藏了。”

    杨靖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杨靖这才轻轻地合上了这本书对老板说道:“老板,这本书不错,多少钱能给我?”

    老板说道:“小兄弟,你也看到了,这本书虽然是清刻本,无法与明版书和宋版书相比,但我这本书的品相却是顶级的。现在别说清版书了,就算是民国时期的书,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好的品相啊。所以你想要的话,五千拿走。”

    杨靖听了这话,微微地摇了摇头说道:“老板,这个价格高了。”

    “不高,不高。这可是品相如此好的康熙年间的清刻本啊。虽然不是官刻本,但这个价格对于这本书来讲绝对不高。”

    杨靖笑了笑说道:“老板,如果这本书真是康熙年间的清刻本,哪怕是家刻本或者是坊刻本,这个价格我二话不说就拿走。可惜的是,你这本书不是康熙年间的刻本,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本书应该是光绪年间的。”

    “什么?光绪年间的?不可能啊!这本书的作者我确定是康熙年间的人,怎么可能是光绪年间的书呢?”老板有点着急。

    杨靖说道:“老板,您是专业搞古籍善本的,应该知道判定一本书的真实来历不能光从作者身上来判断吧,而想必您也清楚清初年间的刻本有什么特点吧?”

    老板点了点头,正要说点什么,杨靖没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直接翻开了那本书,指着上面的字说道:“清初年代的刻本,字体仍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字形长方,直粗横细。到了康熙之后,才开始盛行“写体”和“仿宋体”。至于到了道光以后,刻本的字体就开始变得呆板,世称“匠体字”。您看看这本书的字体,难道您认为这种字体是明代末期的风格吗?”

    “虽然这本书的作者您可以确定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但这本书的字体呆板,毫无灵气可言,正是清后期典型的匠体字,这样的刻本又怎么会出现在康熙年间?这样的字体甚至连雍乾时期的刻本上都不会出现的啊。”

    说后面这段话的时候,杨靖一直在看着这位店老板,果然,杨靖很清楚的捕捉到了店老板眼神中那一闪而过的慌乱。

    这个时候,杨靖心中算是彻底有数了。

    如果杨靖判断不错的话,这位店老板应该知道这本书是清后期的刻本,只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