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9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师父刘老已经穿戴齐整,他看了看其他三位师父,这才郑重的说道:“要不我就先上手了?”

    二师父肖老说道:“老刘,你精通铜器和玉器,你先上手吧,我们先在一旁看着。”

    刘老点了点头,这才小心翼翼的双手捧起了那方传国玺。

    他先是伸直了手臂双手托着传国玺远距离仔细的打量了一会儿,这才把传国玺捧到了自己的眼前,开始近距离的研究起来。

    “嗯,不错,不错!这方玉玺很符合史书中所记载的。史书中说这传国玉玺是用‘上好的极品蓝田玉制成,色白微带青,方圆四寸,约合现在的11。2厘米,螭纽,印文为李斯用鱼鸟篆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由咸阳玉工孙寿精研细磨,雕琢而成’,现在看起来,这方玉玺很符合史书的记载。”

    刘老微微转动这方玉玺,众人的视线随即落在了那被黄金补好的一角上,一旁的郭老也说道:“史书记载,‘秦灭,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斥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后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这就是著名的‘金镶玉玺’的来源。现在看起来,这被黄金补齐的这一角,也极为符合史书的记载。”

    蔡易凑到跟前指着玉玺的肩部说道:“老刘,用放大镜看看这行隶书。”

    蔡易什么意思,刘老当然明白,不过他并没有动手,他的两只手都托着这方玉玺呢,他可不敢松开手用一只手托着玉玺。

    一旁的肖老利索的拿起了放大镜,放在了玉玺的肩部,四个白发苍苍的脑袋顿时就凑了上去。

    “‘大魏受汉传国宝’,嗯,不错,是隶书,而且还是东汉末年的隶书!”二师父肖老是书法大家,他自然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七个字的字体,而且直接就能辨明这是什么时代的风格。

    隶书虽然是起源于秦,但却是盛于汉,尤其是到了东汉末年,隶书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所以,东汉末年的隶书带有明显的风格,和西汉以及秦朝的隶书有着不小的区别。

    肖老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书法大家,他自然对隶书的变化有着极为清晰的认识。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而言,他既然说这方玉玺肩部的那七个字是东汉末年的隶书,那么这几乎就已经是最终的答案了。

    刘老精通玉器和铜器,他自然看得出来这方玉玺用的是什么玉。于是他说道:“这方玉玺用的玉确实是传说中的极品蓝田玉,蓝田玉虽然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了,但我曾经在南博还有苔北故宫博物院见过两块蓝田玉雕琢的摆件。这方玉玺的用料我可以断定就是蓝田玉。”

    郭老也点头道:“东汉末期,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刘协被迫‘禅让’,曹丕建立大魏,改元黄初。不过曹丕得国不正,为了掩盖他篡位的事实,他零匠人在传国玉玺肩部刻下了‘大魏受汉传国宝’这七个隶字,实乃欲盖弥彰也。从这方玉玺上所刻的这七个字来看,很符合史书中记载的情况。”

    四个白发苍苍、岁数加起来快三百岁的老人凑在一起,中间就是大师父刘老双手托着的这方玉玺,这场景有点喜感。

    不过四位师父都是面色肃穆,言语间充满了郑重。

    刘老说道:“从器型、用料、字体上来看,这方玉玺与史书中记载的传国玉玺几乎没有两样,而且我纵观这方玉玺,给人一种凝重大方的韵味,最关键的是,这方玉玺的雕刻手法明显就是秦代的雕刻手法,虽然汉代的汉八刀雕刻手法是从秦代的雕刻手法中发展而来的,也继承了秦代雕刻的粗犷大方的风格,但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认为这方玉玺极有可能是出自秦代!”

    刘老虽然没有明说这就是李斯下令打造的传国玉玺,但在秦代,谁敢冒着掉脑袋的危险刻这么一方玉玺?而且一般造假者也搞不到这种极品的蓝田玉啊。所以刘老这么说,几乎就代表着他认为这方玉玺就是传国玺了。

    郭老也点头,但他没有发表意见,但显然是很认同刘老的话。

    不过蔡易却反驳道:“老刘、老郭,这件事可不能这么早就下结论。要知道传国玺在唐末失踪之后,后世诸多的皇帝可都仿造了不少的传国玉玺,而且毕竟是皇家亲自仿造的,或许就能做出以假乱真的传国玺来呢?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进行一下碳十四的测定再下结论。”

    “碳十四?开玩笑!这可是传国玺,谁敢从上面取样?”郭老扔出来一句话,四个人顿时都沉默不语了。

    碳十四鉴定是一种非常科学的鉴定手法,但同样,要想进行碳十四鉴定,必须要在被鉴定物品上进行取样。要是别的物品或许还好说,可这是传国玉玺,谁敢在上面取样?哪怕只是取极少的一点点,可谁敢做这样的事情?

    他们敢在其他任何重宝上取样进行碳十四鉴定,可这传国玉玺,说实在的,就算是他们四个都不敢动。

    传国玉玺代表的意义太重大了!除了传说中的大禹九鼎之外,整个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就再也没有比这方传国玉玺更重要的东西了!

    传国玉玺已经不仅仅是国宝那么简单了,这方玉玺所代表的意义简直就是无法估量!所以,没有人敢在这上面动手。

    肖老沉默了一会,忽然扭头问杨靖:“小靖,这方玉玺你是不是清理过?还有,你是从哪里找到这方玉玺的?”

    听到二师父肖老问话,杨靖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笑眯眯的说道:“四位师父,我还以为您们把我给忘了呢!”

    大师父刘老轻轻放下了玉玺然后很严肃的说道:“别废话,赶紧说说有关于这方玉玺的所有事情,不要有遗漏!”

    看到大师父说的严肃,杨靖这才缩了缩脑袋,收起了嬉闹的心情,严肃的开始讲述起发现这方玉玺的整个过程。

    

第九六二章 意义重大() 
“什么?你说在小浪底水库发现了武则天给她自己修建的陵墓?这方玉玺就是从那座陵墓中被发现的?”大师父刘老一副见了鬼的表情,极为诧异的问道。

    其他三位师父虽然没有问,但脸上的表情都是差不多的,很显然,杨靖所说的这个寻找传国玺的过程在他们听起来很是有些不靠谱。

    尤其是武则天和李治是葬在一起的,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乾陵是目前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整、同时也是唯一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的帝王陵,所以现代人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武则天和李治这两口子是否真的葬在一起,但从各种史书上的记载却能清楚的知道,武则天归天后确实是和李治葬在了一起。

    可既然是这样,这里怎么又冒出来一个武则天陵?

    因此对于杨靖的这个说法,四位师父当然认为有点不太靠谱了。

    杨靖苦笑了一下,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拿出真正的证据,别说外人了,恐怕自己的四位师父这一关就过不了。

    于是杨靖从那个合金密码箱中又扒拉了两下,然后拿出了一叠塑封的好像是资料一样的东西。

    “四位师父,这就是前段时间我独自一个人探寻武则天陵时所拍摄的一些照片,同时,这里还有我发现武则天陵的线索。”

    摆在众人面前的是几张不算很清晰的照片,因为光线的缘故,所以这些照片并不是很清晰,但依然可以看出来上面所拍摄的东西。

    当然,最吸引人目光的就是那被分成两截的鲁班盒。

    郭老拿起了那分成两截的鲁班盒,脸上露出了稀罕的神色,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儿这才问道:“小靖,这个鲁班盒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三师父,这个鲁班盒是我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得到的。这个大一些的半截鲁班盒是前年我去西伯利亚的时候,在尼古拉二世的宝藏中发现的。”

    杨靖在西伯利亚起获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宝藏的这件事,他虽然对外一直说是从一艘沉船上发现的这些宝贝,但他并没有对四位师父有所隐瞒,所以四位师父都知道这位徒弟其实是从老毛子的地盘上挖出这些宝贝来的。

    严格说起来,杨靖的这种行径属于盗墓。可谁在乎呢?

    当然,四位师父知道这件事,并不代表着他们会把这件事说出去,因此外人都认为尼古拉二世的这批宝藏真的是杨靖从曰本海的一艘沉船上发现的呢。

    “当时这半截鲁班盒就掺杂在那些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