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盖世唐皇-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具老人却不假思索“你让朱粲,尽快再准备一批货物。最好是二十天内,送入东都。”

    “还是朱粲?可出了这次的事情后,绣衣卫多半会将他盯紧。我看他也未必愿意得罪朝廷。”

    红衣少年万分不解“且即便货物送来了,只怕也没法运至此地。绣衣卫与司隶台,河南郡,都会严查此事。”

    “朱粲此人睚眦必报,这次吃了这么大的亏,只有不思报复之理?这批货物,正可为诱饵。至于绣衣卫,这个时候可未必敢去动他。总之你先去做便是了,如果他不同意,那就另寻他策。”

    面具老人冷笑,眼神寒洌“只要这批货物到了洛阳附近,我自然有办法让他们无暇他顾。”

    ※                    ※                  ※                ※

    李世民是酉时时分,才回到的唐国公府的,这时候府里刚好开饭。依然是如同之前的规矩,李渊与窦氏夫妻,以及李氏家族的所有男性成员一桌。其余妾室庶女与未成年的庶子,则另开一桌。

    李世民有时候也挺佩服自己母亲的,他的父亲李渊,也是个好色之人,家里养的妾室好几个。可直到李元吉之后,才有男丁生出来。

    似他的五弟李智云,至今都还不满十岁。而在此之前,李渊妾室生下来的,无不都是女孩。

    而等到李世民跨入厅内的时候,他竟有了一个不小的惊喜“七哥,是什么时候入京的?”

    这个时候,坐在李渊右手边的,正是他的堂兄李孝恭,小名大势至。在他们一众堂兄弟中,排名第七。

    其祖李蔚,是北周朔州总管,也是李世民的叔祖,而其父李安,则是开皇年间的右领军大将军,赵郡公。

    他的这位堂叔因美姿仪,善骑射,深得先帝的喜爱,先授内史侍郎,转尚书左丞、黄门侍郎等职,之后为杨素司马,领行军总管,在灭陈之战中,立下殊功。

    那个时候,他父亲李渊依旧年幼,无力支撑门庭。全是依靠这位,他们武功李氏一门,才未在开皇年间,如八柱国之一的另一支襄平李氏般沉沦,

    而李孝恭本人,则是武功李氏一族众多堂兄弟中,李世民唯一佩服的一个人物。之前几年他失意在家,是多亏了李孝恭的宽慰与催逼教导,他才没有在兵法与武道上彻底荒废。

    不过这位让李世民尊敬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是人品。李孝恭的才智武道,也同样是冠绝同辈。

    李玄霸十三岁就已有了四品修为,可李孝恭也不遑多让,十四岁的时候,同样证就四品。如今二十有余,就已经是二品修为的骁勇战将。

    ——这可不似李世民这般,纯以丹药堆出来,而是实打实的自己修炼得来的本领。

    至于兵法一道,李孝恭是唯一能够与李世民座谈论兵,有来有往的。

    且这位在边军中,也是战功累累,威震边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正五品的上镇副了。

    李世民心想怪不得,李渊会急着让他回府。这位确是一位贵客,此外他父亲多半也知道他们两个堂兄弟交情莫逆。

    不过这位,不是才刚晋升上镇副将不到半年吗?怎么就有空到东都?

    思及此处,李世民忽然心中微动,已经醒悟到李孝恭的来意。

    “为兄是在今日入的东都。”

    李孝恭同样脸上含笑“这次说不得,还要借助毗卢遮你一臂之力。”

    。

第两百四十五章 一臂之力() 
李世民先不急着说话,而是朝着上首座位上的李渊夫妇行了一礼,又与长兄李建成打过招呼之后,才笑着回道:“七哥可是为了新建的骁果军?”

    “正是!”

    李孝恭微一昂首:“这次我赶回东都,正是为在骁果军中求一职位,特来请叔父与毗沙门与毗卢遮几位兄弟襄助。”

    李建成闻言,神色却有些尴尬,他现在依然只是长秋监从五品的内承直。尽管官位前程也还不错,可在这件事上,却使不上多少力气。

    李世民则是慨然应允:“此事小弟,自是义不容辞!”

    他寻思李孝恭会东都的时间,略有些晚了。可以武功李氏在朝中的势力,以李孝恭的骁勇与战功,要挤入进入不难。

    只是这官位,只怕是高不到哪里去。

    可就在他想要再说话的时候,李渊却已用手指敲了敲饭桌:“此事且等饭后去书房再议。”

    李世民与李孝恭二人相视一笑,就各自入席。这时候李世民也不讲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了,热络的与李孝恭说着别后之事。李孝恭对李世民在洛阳城中的诸多壮举,非常好奇,屡屡询问细节;李世民则对自己这位兄长,在边军中的经历,倍感兴趣。

    李渊也不阻止,他与李建成一般,同样对李孝恭在川蜀一代边塞的经历颇为关切。

    “正因蕃人壮大,不断凌迫诸部,使那边的诸多羌族无暇他顾。所以近年川蜀之地的边境较为安宁。可我料定,数十年后,这吐蕃一部,必定会成为我朝在西部的心腹大患,危害更甚草原!”

    “竟有这么厉害?”

    李建成的神色,明显是不信居多:“太夸张了吧?如你所言,这吐蕃中的悉勃野部,才不过二十万出头的人口,比之吐谷浑都远远不如。”

    “——那囊日论赞雄才大略,英明有为,如今已经一统蕃部。以我观之,只要这位能继续在位十载,吐蕃的国力,必可十倍增长,”

    李孝恭一声轻叹:“我料数十年内,吐谷浑必定亡于吐蕃之手。争辩无益,日后且试观之!”

    李渊则好奇问道:“吐蕃人的首领,不是赞普吗?囊日论赞是这位赞普的名字?”

    “囊日论赞是这位赞普的尊号,其本名我不知,意思是政与天比高,盔与山比坚。”

    李世民则微微蹙眉,心想如果形势真如李孝恭所说,那么他现在从吐蕃那边贩卖私盐,岂非是资助敌国?

    这件事倒是不妨关注一二,如果那囊日论赞是野心勃勃之辈,那么这一门生意,他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做下去了。

    这个时候,李元吉却忽然插言:“说到吐蕃,我听说二哥最近正与蕃人那边合伙做生意,从青海那边得了大批的私盐,在关西贩卖,据说是日入斗金。”

    李世民剑眉微挑,心知这家伙,是幺蛾子来了。他却神色坦然:“是与此事!日入斗金是没有的,不过上个月除去所有的开销,我这边的得利总计有二十万贯。”

    “这么多?”李元吉不禁吸了一口寒气:“怪不得这一次,你能这么豪气,一下就甩出了将近九十万贯。”

    关键是武猛都尉与备身直斋二职,虽然前途无量,可却并非肥缺,是值不得这么多钱的。

    李世民之所以花这么多,终究还是因其年纪太轻。十五岁的武猛都尉与备身直斋,在前朝不算是什么稀奇事,可在开皇末年,却是骇人惊闻。

    李世民则面色如常:“你这又是从哪听来的消息?”

    “如今洛阳城内可都在传,宇文大将军那边,你一送就是三十万贯。”

    李元吉噘着嘴:“二哥你这也太不把钱当钱了吧?我要是你,这笔怎么花不好?大哥那边只要三十万贯,说不定就可得一郡太守。还有七哥,有个二三十万贯,也多半可在骁果军中谋得一个武猛都尉之职。”

    他一边说着,一边投望上首处的李渊与李建成二人。却见这二者,都是神色平静,面无表情,似乎全不以为意——这让李元吉满脸的失望。

    李孝恭看出桌上气氛有异,却是装作听不懂般笑了起来:“三胡你当毗卢遮他真是为这官职,花了这九十万贯?他这是接着这个由头,给当朝五贵送礼呢!在关中做私盐生意,哪有这么简单?”

    李元吉这个时候,却已经不管不顾了,呲牙一笑:“我是不管这么多!二哥仗着我们武功李氏的名号在外面做犯法之事,吃香的喝辣的。可我这个当弟弟的白担了风险,却一点好处都没有。不如二哥也分我一些银钱?让弟弟我也开心一会。”

    随着这一句,李渊夫妇的面色,顿时就阴沉了下来。李建成则神色微动,目光朝着李世民看得过去。

    李世民早就料到这一出,淡然自若:“正想与父亲说这件事,如果族中愿意为我出面,摆平薛举李轨之流,我这边愿以六成收入奉上。”

    ——这薛举李轨二人,不但是关西一地最大的马商,也是势力最广的盐枭,都是当世有数的黑道大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