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盖世唐皇-第4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广的眼,顿时微微一凝。

    他生于北周天和四年,是亲眼见过李渊之妻窦灵儿,在周武帝宇文邕的膝前,是何等受宠的。

    也曾听闻过,窦氏的那一句豪言壮语——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

    父皇大度,只当这是小儿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妄言,他自己也不曾将一个妇孺之辈放在心上。

    可当杨广偶尔想及此事的时候,也南面会有些疙瘩。之前十数年他将李渊冷落,可不止是为扼制武功李氏的声势。

    “正是!”

    王崇古继续解释:“我们绣衣卫一直都怀疑窦氏与宇文氏的残党有涉,不过至今以来都——”

    “又是查无实证是吗?”

    杨广用手指敲击着书案:“如果宇文氏的残党,真与窦灵儿有涉。那么这无影箭,确有可能是窦灵儿手中的棋子。可这个窦氏,从你的前任司空无极开始,你们都已经盯了她整整十四年之久了。”

    “所以这是老奴第二个猜疑对象。”王崇古一声苦笑:“老奴惭愧,也可能是我等多心了也未可知。”

    “无需告罪,你们绣衣卫的职责,就是为朕防患于未然。多疑一些,并没有坏处,”

    杨广随后又语声一凝:“楚国公府在针对李世民,此事倒是确凿无疑,李世民与窦氏,也确有反击的动机。可朕如今更奇怪的是,李世民与楚国公,到底是因何故结仇?似他们这样的世家大阀,不是讲究一团和气?”

    他杨广出身弘农杨氏,也是世家大阀的一员,故而对这些顶级阀门之间的约定成熟规矩,还是很清楚的。

    这些贵阀,哪怕是在朝争当中斗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也会给彼此留下些余地的。

    似那五姓七望,还有琅琊王氏,河东裴氏,弘农杨氏等等,之所以能存续至今,不是没有缘由。

    所以除非是李世民已将杨玄感,得罪到毕业除之而后快的地步,否则楚国公府,怎么也得看在武功李氏与李渊的面上,予以容让的。

    “还有楚国公,杨玄感在西京竟有如此众多的门生?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竟是密布于西京左右,或是地方鹰扬府的首脑,或是禁军要职,又或是执掌京城门禁,让他触目惊心。杨广此时此刻才意识到,这些世家阀门暗地里掌控着多少朝政,他脸色铁青起来。

    “老奴猜测,这很可能与其弟李玄霸之死有关。之前我们绣衣卫的调查可能有误,楚国公府也有极大可能涉入其中。至于楚国公的这些故旧朋党——”

    王崇古一条条的回答着,可当说到最后一句时,这位却语声一顿,默默的将另一份奏折呈上。

    杨广见这位如此郑重其事,顿时剑眉微扬,未等王崇古将奏折递送到他案前就探手一招,将之擒摄在手。

    而仅仅须臾,杨广就面色微变。

    “你在这奏章上说的这些,究竟有几分是真?又有几分是猜测之辞?”

    “都是有凭有据!”

    王崇古深深一个呼吸:“楚国公府近年行事,确有诸多离奇古怪之处。一方面与魔龙八部,齐王府有些不清不楚的联系;一方面又从国库中盗卖兵甲,仅仅大业八年,就有总数十三万具墨甲,流经楚国公之手不知去向。这些事,都已罪证确凿,陛下您不可不防!”

    杨广只是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年老太监:“这些事,你该早些告知朕的。”

    王崇古不说话,可他的脸上,浑身上下的毛孔,都在溢出细细的汗珠。

    杨广看了半晌之后,眸光终究还是缓和了下来:“是因故楚国公?还是高世成?”

    “只能说是兼而有之。”

    王崇古再次面现苦涩之意:“其一是因事关重大,楚国公不但是朝廷宗室重臣,更是故太师之子,老奴没有取得实证,岂敢妄言?其二,奴婢至今都有侥幸之心,心想楚国公或者真是在贩卖兵甲牟利也未可知。”

    杨广眯起了眼:“所以绣衣卫关于楚国公府的奏章,在御前几次被截留,你都不闻不问?杨素生前的那点小恩小惠,让你连朕的安危,天家的恩典,都置之不顾了?”

    王崇古不敢多说,俯身再拜:“还请陛下降罪!”

    “降罪?如今朕若降罪于你,还有何人可用?”

    杨广一声诘笑,随后就朝着书房之外,大声喝道:“今日中书省是何人当值?让他即时拟诏,召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左武卫司马杨伟至辽东军前效力;另调平原郡守魏正道任黎阳仓大使。”

    王崇古心神一凛,心知杨广这两道诏命,都是在针对楚国公杨玄感。

    那杨玄纵,杨万硕自不用提,都是杨玄感的亲弟。而左武卫司马杨伟,则是杨玄感的嫡长子。

    天子令这三人从征辽东,无疑是准备将之持为人质了。

    最后的魏正道,则是天子的心腹之臣,让这位调任黎阳仓大使,无疑是为钳制杨玄感——如今的这位楚国公,除了还担任着礼部尚书之外,还任着‘黎阳行台左仆射’一职。

    黎阳仓至关重要,此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是朝廷于河北一带最重要的粮仓,积粮达数百万石。

    按照朝廷的规制,无论是从河北地区征来的田赋,还是由辽西一代运来的税粮,都是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运往洛阳、长安。

    在天子用兵东北时,便是江淮运来的军粮,也是先储藏在这里,然后再由此地运往东北。

    而身为黎阳行台左仆射的杨玄感,正担负着为辽东督运粮草之责。

    所以王崇古仍无法安心,他知此时的杨玄感,一旦有了异心,是极有可能让征辽大军,陷入断粮境地的。

    “可陛下,奴婢私以为,楚国公已不适合担任黎阳行台左仆射一职——”

第四百零六章 杨氏谋反() 
“朕何尝不知,可如果杨玄感真有反意,朕这诏命一下,他只怕立时就要造反了!”

    杨广说到此处,他的眼里又显现出一丝杀意:“元起误我,高世成该死!”

    元起是段文振的字,而这位不久前病逝辽东的兵部尚书,正是被他倚为干城的朝廷柱石。

    年前辽东大败,杨广就曾感叹过,如果段元起还在,必不至于让他落到从辽东狼狈而逃的境地,

    可看来这位段元起;也有糊涂的时候。

    这是因昔日杨玄感,曾经在征辽之前对段文振说过:“玄感世荷国恩,宠逾涯分,自非立效边裔,何以塞责!若方隅有风尘之警,庶得执鞭行阵,少展丝发之功。明公兵革是司,敢布心腹。”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家世代承受国家大恩,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应得到的,如不立功于边塞,何以塞责?如边疆有风尘之警,我要执鞭于战阵之中,立点小功劳。明公你是主管兵革的,我冒昧地把心思告诉您。

    而杨广之所以得知此时,是因段文振曾经当众将杨玄感的这句话转告给他。当时他还曾夸奖杨玄感来者,说是‘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这话真是不假’,赐给了杨玄感缣彩数千段。

    可即便在那个时候,杨广对杨玄感还是有着防备之心的,虽是礼遇更隆,可其实并未给予其人多少实权。

    直到不久之前下诏,令杨玄感担任黎阳行台左仆射,督运河南与江南粮草。

    这一方面,是因杨玄感近年的恭谨与低调,让他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却是高世成与宫中新纳的容华夫人蔡氏。

    高世成一直都有楚国公府有些不清不楚的联系,可杨素数十年秉持朝政,满朝都是其人,门生弟子满天下。要在朝廷重臣,内宫权宦中,找出与杨素完全无关的,可谓是难比登天。

    所以他之前,并未刻意防备。

    至于容华夫人蔡氏,此女莫非也与楚国公府有涉?

    这些念头,在杨广的脑海里瞬闪而过,随后他就收敛起了杂意:“朕会密令魏正道等人,让他们小心防备的,不会给他起兵谋反的机会。东都有樊子盖与皇叔坐镇,也定可使河南郡稳如泰山。那毕竟是七日之前,朕才下的旨意,总不能朝令夕改,且先徐徐图之吧。你们绣衣卫,可以继续追查楚国公罪证,只是切记不可打草惊蛇——”

    换成朝中任意一人,都可以毫不犹豫的将之夺职下狱,证据什么的,都可有可无。

    可唯独杨玄感不行——世人周知,此人之父对他杨广恩重如山!

    关键是楚国公府朋党众多,羽翼广阔,一旦生变,必定朝野动荡,祸乱天下。这与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