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崖顶-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府,看到了笼罩在烟瘴之中的宁城……

    如血残阳沉入地面,青灰雾霾弥漫于营地四周,夜幕悄然而至。大营之外,是旷野远山,一派沉寂。偶有夜哨的马蹄声飘忽而至,起起落落,这是军营中难得的宁静时刻。随着沈思心中那个决定渐渐明朗,这份宁静也即将离他远去了。

    在幽暗的地平线上,一枚小星孤零零亮起,它悬浮于天地之间,悠远而柔和。那是长庚,预示着长夜即将来临的星。隐隐苍凉之情从沈思心底泛起,他弯起嘴角释然一笑:“伯龄,金石之誓诺重如山,只要我活着,一定保你平安……”

第2章 归无计长烟落日孤城闭() 
宣正五年九月,宁城府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来自北方的近十万兵马齐聚城下,数百座营垒首尾相连,将这方小小城池围堵得水泄不通。

    密如蚁群的叛军昼夜轮替,对城门发动着连番猛攻。旌旗蔽日,钲鼓如雷,箭支骤雨般倾泻而下,裹挟着熊熊燃烧的火球,钉射进树木、屋顶与墙壁之中,发出锵锵鸣响,尘土碎屑崩落四溅。守城将士奋力击退了敌人一次次冲锋,尸体和鲜血将护城河水浸染成了刺眼的绛红色。

    前去搬兵的死士接连几批突围而出,援军依旧是迟迟未到,一个血淋淋的真相盘桓在所有人心底——援军不会来了,无论再支撑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他们的结局都不会有任何改变。

    城内早已弹尽粮绝,储粮的常平仓在一场火箭侵袭下焚毁殆尽,如今连角落里窃食而生的鼠类都几近绝迹了。骨瘦如柴的百姓们挣扎于饥饿与恐惧之中,走投无路,易子而食。每日都有人因为绝望结束掉自己的性命,而自杀者又很快成为了他人赖以生存的食物。

    街道两旁到处是废墟、焦土和瓦砾,断壁残垣间一片枯寂。暗巷里晃动的人影儿好似鬼魅,缓慢而虚弱,走着走着,说不定下一刻就会轰然跌倒,魂飞魄散。生与死唯一的区别就只在那点儿残存的气息,然而它也在渐渐衰竭着,随时都可能中断。

    …

    原本气派非凡的宁城府衙也曾一度经受了大火焚烧,精雕细琢的青砖贴面遍布焦黑印迹。为了抵挡从天而降的火箭,墙壁和屋顶都被重新加固过,门窗也大多被湿木板封住,室内阴冷压抑,弥漫着一股不见天日的霉味儿。

    满目疮痍的大堂正中,孤零零架着一方朱漆翘头长桌,桌案上灯烛摇曳,酒气氤氲。影影绰绰间端坐着一名挺拔男子,年约三十五六,凤目黑眸长眉入鬓,身披松黄色大氅,其上绣着彰显尊贵身份的金丝盘龙。如今这华美装束已糊满了血渍与炭灰,变得污浊不堪,而男子好似对此浑然不觉,只管端起酒杯在鼻下慢慢晃悠着,双眼微阖,恍若是未饮已醉了三分。

    此人正是当今圣上的嫡亲叔父,先皇最小的胞弟——素以贪美酒、好男色闻名的晋王卫律。

    早在叛军合围之前,晋王就曾派出几队骑兵分别赶往辽东都司、宜府卫与北平府求助,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几处尽皆杳无音信。左军都督顾名璋是个反复小人,惯于阳奉阴违,危急关头置他于不顾也在预料之中。可驻守宜府卫的龙虎将军沈威向来忠义耿直,连沈老将军也拒不驰援,那恐怕只有一种可能了——小皇帝根本就是想借叛军之手置他这个重镇藩王于死地!

    晋王轻抿了一口杯中酒,闭上眼细细品鉴着。连日来的饥饿与少眠使他形容消瘦,动作迟缓,连味觉也麻木了,足有好一阵香气才从舌底泛起来。这陈年的花雕果然不负盛名,闻之沁人心脾,饮后齿颊留甘,真可谓是一壶解遣三军醉,天下独步。

    昨日侍从们在后堂墙角发现了一个鼠洞,便提了铲子挖将下去,希图寻到几颗残存的谷粒,不想机缘巧合下竟挖到了这坛子米酒。宅院的主人姓刘,祖籍绍兴,是洪光三年的进士,洪光六年赴宁城为官。依照江南风俗,这酒该是刘家小女儿满月时埋下的,直等有天女儿长大成人,嫁作了他人妇,便取出来宴请宾客,故而又名“女儿红”。可叹刘氏一门九口都在几天前的大火中丧生了,浓烟散去尸骨无存。

    晋王自斟自饮着死人的酒,姿态从容神情惬意,仿佛此处并非岌岌可危的宁城衙署,而是他雕梁画栋的晋阳王府。功标青史又如何?位高权重又如何?蝼蚁草芥躲不过战争铁蹄的践踏,玉叶金柯同样逃不开手足间的残忍厮杀。嗟夫嗟夫,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门板“吱呀呀”开启,脚步声轻得几不可闻,晋王不用抬头就知道,自己等的人来了。

    …

    虽然晋王屡次吩咐战时一切从简,无须过多繁文缛节,来人照旧还是恭恭敬敬深施了一礼:“见过叔父,方才与阿昇巡视布防耽搁了片刻,故而来迟了,还请叔父见谅。”

    立于堂下问安的谦卑青年姓卫,名悠,字伯龄,是晋王已故长兄的儿子,小皇帝亲封的襄怀郡王。卫悠一身半旧的靛蓝长袍,外罩墨色如意纹貂领披风,腰间佩着羊脂玉玦。他头颈低垂,脸孔隐没在了暗影里,看不清神色。

    晋王吊起眼梢一睨,朝侄子招了招手:“伯龄快来,陪本王饮一杯上路之前的践行酒吧,只可惜没有佐餐的小菜,辜负了此等佳酿。”

    他们叔侄身陷重围,四面楚歌,所谓“上路”,也只剩黄泉一条路了吧。

    “叔父且放宽心,您福泽深厚吉人天相,定会安然无恙的。”卫悠在晋王下首稳稳坐定,语气波澜不惊。

    这话着实骗不得人,只怕连鬼都骗不了。宁城并非要塞,城墙年久失修,若不是晋王三卫浴血奋战,恐怕早已沦陷。就在昨天早上,北门被火炮轰击得坍塌了一处巨大豁口,城破也就在这一两日光景了吧。

    晋王捻着酒杯朗声笑道:“吉人天相?哈哈哈,恐怕是天怒人怨吧。当年我等兄弟七人追随先父奋战沙场,打下这片锦绣江山,可惜还活着荣享富贵的只剩本王一人了。本王在晋原雄霸一方,小皇帝金銮殿上也坐得不安稳。如今宁城这里倒是个大好时机,对外可以拖延叛军脚步,对内可以除掉心腹大患,一箭双雕,坐收渔利,何乐而不为呢。”

    卫悠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连言辞也是滴水不漏:“叔父哪里话,您贵为我大周最显耀的王爷,自幼随太祖皇帝南征北讨,居功至伟,”他微微侧身朝着西南方向抱拳拱手,以示敬意,“今上圣明仁厚,天恩浩荡,又岂会容不下自己的亲叔叔呢。”

    晋王将杯中酒斟满,眯起眼眸似笑非笑望着侄子:“无妨,无妨,宁城失守,叛军便可长驱直入紧逼北平,想我卫律一条命能抵得过小皇帝的半壁江山苍生万民,也算值了。只可惜……”他借由杯中酒水倒影打量着自己的面容,“只可惜如此一颗好头颅,竟要落入那贱民顺天老儿之手,本王心实不甘!叛军围城三月人马交困,城破之日必定会屠城泄愤,伯龄啊,现而今本王就将这颗项上人头赠予你了,且拿去献降吧,一来可保你性命,二来可解救城中黎民百姓。”

    说话间,他将一柄短剑轻扣在了桌面上,剑鞘“唰”地弹开,露出一小截寒光凛冽的剑身,寸寸杀机在叔侄二人间盘旋流窜。

    等候已久的索命鬼差恐怕此刻正同席而坐,连喘息声都清晰可闻,那股濒死之气愈发浓重。

    卫悠淡淡瞄了一眼剑柄,脑海中电光火石意念飞转,他构想着自己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身上前,如何抽出利刃,又如何反手一挥直击晋王颈项,白光闪过,浓稠鲜血喷涌而出,人头咕噜噜落地,口眼大张,滚满了灰土秽物……想着想着,他不禁嘴角轻抿冁然而笑,这笑容端的是温润可亲;慷慨大义:“侄儿身为卫家子孙,世受皇恩,自当与叔父共同进退。叔父若一心赴死,以身殉城,侄儿必不会苟且偷生。”

    他又怎么会不想杀掉晋王!就是晋王与当年还是齐王的先皇合谋,害得他父亲被废太子之位屡遭贬斥,最后不得已自戕身亡。如果父亲不死,小皇帝座下龙椅就该是他卫悠的!

    但他不能去碰那柄剑,晋王老谋深算,必定在屏风与幔帐之后埋伏了人手,但凡自己显露出半点异动,下一刻就会身首异处。帝王家每天都在上演着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杀,晋王能活到最后,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绝不可能像世人传说的那样只会沉溺美酒、流连男色。

    听了卫悠一席话,晋王哈哈大笑:“我受太祖皇帝所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