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长-第1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戴晋荣点了点头:“嗯,这个理由很充分,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由,那你是打算让台商向市里提出的意见?”

    包飞扬摇了摇头:“那倒是不需要,如果连这点担当都没有,我想台商对在海州投资也会失去信心的。”

    戴晋荣不由失笑地摇了摇头:“包主任,你应该知道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是,但是这些理由并不足让台湖、新港甚至东南亚那些投资商们理解。”包飞扬说道。

    “那倒也是。”戴晋荣叹了口气:“包主任,说实话,我一直就对你十分好奇。虽然有人说你就是家世好,所以能够拉来投资,不过我一直觉得你在望海和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前两年我还曾经专门去望海住了一段时间,切身感受到望海县发生的变化,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你应该是有高人辅佐,你在望海县做的那些事情,绝对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够掌控好的。”

    “可是今天看到你,接触下来,我觉得你并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虽然包飞扬并没有说什么,但是戴晋荣宦海沉浮多年,这几年跳出来以后,又躲在隆园修身养性。一双眼睛似乎更加能够看透世情人心。他从包飞扬的话里,已经看出包飞扬的态度和立场。

    “戴老师谬赞了。”包飞扬笑了笑,说道:“这第二嘛,我也是觉得一百多条生命,我们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虽然当年有一些曲折,不过这么多年过去。我想有些事情也应该放下了,而对那些当事人来说,再不让他们放下,恐怕也会几乎快到极限了。作为开发区的干部,我也不能够逃避这样的责任。”

    包飞扬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其中所蕴藏的十分丰富,戴晋荣想了想,才点了点头说道:“是这个道理,其实那些人差不多也该放下了。不过这个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那些喜欢揣摩上意的人。”

    新滩八二一事件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处理,就是因为海州市现在的领导担心当年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八二一事件提出过批判的人会对这种追认感到不满。毕竟这样做等于是在说他们当年对事件的定性是错误的。

    当年的那些人当中,如今有的已经身居高位,或者虽然已经退下来,但是他们身后的势力还是十分庞大,贸然与这样的势力对上,显然并不明智。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包飞扬认为,当年的那些领导对这件事应该已经看开了。毕竟事情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能够身居高位者也都拥有一定的胸怀,不至于还对三十年前的事情斤斤计较。更何况即使要承担责任,也是当年在台风中应对失措的负责人承担责任,那些在抗击台风中牺牲的军人和老百姓可没有错误,恰恰相反。他们还是抗击台风的功臣,应该被追认为劣势啊!

    尤其是当年做过指示的老领导,站在包飞扬的角度来看,依他对这位老领导做事的风格来分析,老领导的本意也不是要抹杀那些军人和学生的功劳。而是对当时做出决策的人进行批评。客观地说,老领导的批评很到位,尤其是在那个时代。如果放到现在的话,面对百年一遇的特大风暴,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提前进行人员财产的安全转移,是面对即将到来的灾害的必要做法。

    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位老领导的话显然被误解和放大,以至于误会一直延续至今。

    当然,这些都只是包飞扬的分析猜测,事实上那位老领导以后并没有再就这件事发表意见,他大概都已经忘记了这样一件事,也没有人有机会将后来在新滩发生的事情告诉他。

    对当年烈士的追认看似是一件小事,不要说老领导当初就没有这个意思,就算有过,现在也未必会计较。

    但是老领导不计较,却不代表他的下属、亲友也不计较。当年老领导做过指示以后,有很多人也跟着发表了意见,甚至是更加激烈的意见,所以才会导致事情后来的走向,他们如今有的已经身居高位,很多人媚上、揣摩上意,也会主动进行打压,这才是让很多有关这件事情的上访屡屡受阻,地方官员视为畏途的原因所在。

    所以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才会显得特别复杂和敏感,因为触动的并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人,而是一张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包飞扬沉默了片刻,然后说道:“不管怎么样,这件事还是要有交代,这是告慰亡者所必须要做的,总不能让那些活着的人还要带着遗憾和不甘离开。”

    戴晋荣盯着包飞扬看了片刻:“你应该知道,这其实并不。”

    “当然很。”包飞扬摇了摇头,戴晋荣的意思是说他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可能并不,官场上最的就是厚黑,而不是意气用事。

    包飞扬说道:“戴老师,你也说了,我不是那种年轻冲动的风格,我既然要插手这件事,那我就肯定会尽量妥善处理,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然,有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去做,我也不会退缩。”

    戴晋荣笑了笑:“其实,我觉得你有很多事情都很冲动,虽然你最后处理的结果都还不错。比如对五滩事件的处理。”

    戴晋荣哈哈笑道:“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不再说什么了,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尽管直说,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不过我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希望你一定要谨慎考虑。”

    戴晋荣是凤湖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一九六八年毕业后来到新滩农场锻炼,一九六九年八二一风暴的时候,他也参加了守堤,当时他们守卫的大堤也出现了溃堤,戴晋荣所在的学二连,有十七个名字就此变成不归的符。

    事件过去以后,戴晋荣他们这一批大学生要安排工作,戴晋荣选择留在海州,从一个普通的办事员做起。一路做到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正处级。那时候的戴晋荣还不到四十岁,可谓风华正茂。不过他不久以后就出了事情,从市委副秘书长变成了市淮戏团的副团长。

    包飞扬从陈华东那里了解到,戴晋荣当年是因为挪用公款,以及给他人便利获取不正当收益而被纪委调查,戴晋荣在事情败露以后主动提出辞职。上面权衡以后,对他的工作进行了调动。但是没有给他处分。

    戴晋荣离职是五六年以前的事情,个中内情,陈华东也不是很清楚,据说是和当时的权力斗争有关系,但是按照陈华东的判断,戴晋荣身上也肯定有问题。不然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对于当年的八二一事件,以及后来的发展演化,戴晋荣显然十分清楚:“八二一事件以后,当时的大军区、省军区和军分区都曾经对新滩的事情进行嘉奖,但是上层很快出现对新滩的批评。批评者认为,新滩事件的决策者对形势估计错误,并且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不但造成军民的巨大伤亡,而且没有保护好辖区内的国家财产。如果当时及早进行财物转移的话,很多损失都可以避免,也不会死那么多人。”

    “发话的这位老领导当时在军中很有权威,他说的这些话其实也有道理。尤其在今天看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据说在决定坚守大坝的时候,驻军农垦的白团长也是犹豫了很久,但最后还是做出了坚守的决定。”戴晋荣叹了口气,说道:“白团长是一个铁血汉子,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他都不会退缩,那一次犹豫,也是因为他确实意识到危险性很大,做出坚守的决定很容易,但是他也要为新滩的国家财产,为驻垦的军队和学生的生命负责。”

    戴晋荣叹了口气,说道:“后来听说在集体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闪烁其词,没有一个人敢于提出撤退转移的想法,最后还是做出了坚守的决定。”

    戴晋荣的表情有些痛苦,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并不奇怪。在一个极左的环境当中,一个人,哪怕是在讨论的时候,也不会轻易说出撤退这个词,因为这意味着逃跑和怯懦,一旦有人追究起来,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如果知道最后的结果,相信当时会有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毕竟那一次的台风强度太大,已经并非人力可以抗衡。

    由于时过境迁,时代久远,当时的戴晋荣又只是普通学生,对很多内情也并不是很清楚。发话的这位老领导的本意或许也并非是批评新滩驻军的那位白团长,也可能是希望大家以后在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再受左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决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