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长-第6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肖锦辉嗤笑了一声说道:“铁路总局?铁总也要看地方上的意思,如果省里面真的重视中北部地区的发展,大力中北部修铁路,铁总肯定会考虑的。不过省里确保省城的核心地位,一直对东线铁路态度冷淡。”

    “是啊,如果在东线修一条铁路,从通州过江,直达申城,成为京申线的东路大通道,势必要弱化经过省城的西线的地位,影响省城的区域地位,以省城的政治影响力,省里面怎么会同意呢?”杜金平也附和说道:“现在通州的经济已经超过省城了,省里面更加要扼杀其他负面影响。”

    “好了,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还是要从现实出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些改变。”包飞扬的脑海中浮现出江北省的区域地图,知道事情虽然没有肖锦辉和杜金平说得那样简单,至少现阶段来说,京申线西路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东路,当然东路一旦建成,其潜力可能也非常大。

    哪怕包飞扬再有野心,也知道修建铁路这样的事情不是他现在能够完成的,海港和铁路都是大资本,大产业集聚,轻易做不起来。相对来说,高等级的公路或者高速公路要更容易一些。实际上望海北面的海州市就有港口和铁路,不过望海与海州之间隔着一条冠河,要绕到西面的冠南才有大桥连通。

    十几年后,国家实施沿海大开发战略,陆续修建了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高等级公路,到包飞扬穿越的时候,还在规划修建沿海铁路,彻底打通大陆东缘的交通瓶颈,带动了靖城市沿海地区的发展。不过那个时候,国内的产业布局已经定型,错过了最初机会的靖城市与其他沿海城市的差距已经彻底拉开,如果现在就能够打通沿海大动脉,望海县和靖城市必然会拥有发展。

    沿海高速公路和沿海高等级公路是国家战略,也不是包飞扬现在能够影响,但是依托现有的公路体系,打通关键点,还是有可能的。

    从望海县的位置来看,东边是大海,西边有大湖,南边距离经济中心的距离十分遥远,只有向北,越过冠河就能到达海州,借助海州的港口、铁路和公路的交通优势,为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

    望海县境内通向北方的公路主要是一条海防公路,位于县境东部,一条省道支线,直达望海渡口,位于县境中部,另外西部还有一条三级公路,通往临河乡。但是这几条公路都没有桥通往对岸,其实只要修建一座大桥,就能联通海州市的路网,找到向北的通路。

    不过冠河虽然不是什么大江大河,但是在即将入海的望海段,水面也比较开阔,修桥并不容易。何况冠河大桥连通靖城、海州两市,涉及到两个市之间的协调,望海县的级别不够,很难使上力气。

    就像江北省的重心在南部一样,靖城市的发展重点也是南部区市,望海县几乎就是被遗忘的角落,市里面不愿意花大力气推动冠河大桥项目,这个项目对海州来说也是鸡肋,所以望海市提了很多年,也没有见到什么动静。

    包飞扬却觉得,这可能是自己的一个机会。(请,更好更新更快!

第六百二十五章 县长有请() 
第二天上午,包飞扬早早来到办公室,却发现门外已经等着三四个人。rg见包飞扬过来,几个人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热情地问候道:“包县长,您来啦!”

    包飞扬看了他们一眼,点点头:“嗯,你们都是哪个单位的?”

    “包县长,我是砖瓦厂的杨华军,我有工作要向您汇报。”

    “我是县五金厂的刘光华……”

    几个人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的名字,不出所料,都是县属国企的负责人,其中杨华军、刘光华等人都曾经在昨天的会议上提前退场,昨天也并没有要来见包飞扬。他们刚开始都觉得包飞扬的承诺不一定能够当真,后来听说包飞扬在常委会上说出了同样的话,甚至还追加了三百万任务,就知道包飞扬如果不是疯子,那就肯定有一定的把握,所以第二天一早就全来了。

    与他们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觉得包飞扬可以在大会上许一个空头支票,但是绝对不敢在常委会上这样做。因为常委会可以追究他的责任,如果他承诺了又不能做到,常委会就算不能够将他直接捋掉,但是剥夺他的权力,给一个处分还是能够做到的,那他的政坛生涯基本上就结束了,包飞扬不至于无知到这种程度。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想,也有人认为包飞扬年轻气盛,冲动的时候完全不顾后果,乱说一通也是可能的。年轻人要面子,说出去的话,当着常委们的面,当然不可能收回去,于是一错再错。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市场,毕竟包飞扬还不到二十五岁,很多人二十五的时候刚刚大学毕业,或者没有读大学参加了几年工作,还在工厂里混日子,顶天也就是个办事员。跑跑腿。做些杂事,不明白工作的难度也是可能的。

    “好了好了,大家不用急,都在外面等着。等包县长有空了。大家再一个一个进来汇报工作。”杜金平恰好赶到。连忙上前拦住热情过了头的众人,维持秩序包飞扬脱身。

    包飞扬低头看了一下手表。正在考虑是一个一个地接见,还是一起接见,他也不想在这些人身上浪费太多时间,县里的情况杜金平和肖锦辉昨天都已经跟他介绍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只见县长杨承东的秘书夏增明走了过来:“包县长,县长请你去一趟他的办公室,有事情找你商量。”

    “好的,我这就过去。”包飞扬连忙答应,然后对杜金平说道:“杜主任,你将他们安排到会议室,等会我从县长那里回来,跟他们统一谈一下。”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逐渐完善,现在县乡两级基层党政机关都已经开始推行地域回避制度,望海县的两位党政一把手都不是本地人。县委书记周知凯是两年前来的,县长杨承东到望海的时间稍长,前后已经有五年时间,先做了三年农业副县长、常务副县长,两年前换届担任县长。

    当然,和周知凯从省里下来,是徐城市的人不一样,杨承东就是靖城市人,不过不是望海县的,同样符合地域回避政策。

    由于地域回避主要对县乡两级党政机关的正职,以及纪检系统、组织系统、公检法系统的一把手适用,所以县里面的大部分干部都是望海县本地人,有的人名义上是外地人,其实在望海县任职的时间比较长,也几乎可以算是望海人。

    虽然杨承东也是靖城市人,但是在望海,他依然被本县的干部看成是外来者,望海官场上的本土派习惯抱团,对外来者比较排斥,他们总认为市里面对北三县、尤其是望海不重视,所以杨承东这个南部人自然不是什么好人。

    杨承东今年刚刚四十出头,虽然不能跟包飞扬这个二十四岁的副县长比,但也算年富力强,还有政治上的野心和追求。他想要晋升,就必须在望海县做出成绩,可是望海县的现实情况又让他感到有力使不出,在望海这几年的情况让他非常不满,非常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

    “飞扬啊,你刚来,咱们还没有时间好好聊聊,怎么样,工作生活上都还适应吧?”杨承东扯了扯嘴角,和周知凯整天笑眯眯的不同,杨承东很少笑,被人称为冷面县长,不过望海县很多人都不卖他这张冷脸的面子。

    包飞扬也感觉杨承东这样跟自己说话有些别扭,他笑了笑道:“谢谢县长关心,都还好,初来乍到,大家都挺照顾的。”

    杨承东点了点头:“那就好,你先不着急做事,尽快熟悉情况,然后再考虑怎么做事。”

    “记住,一定要与同僚搞好关系。”杨承东顿了顿,叮嘱说道。

    这也是他的肺腑之言,想当初他刚来望海的时候,也是副县长,排名还比包飞扬靠前一位,当时他的干劲十足,一心想要做出成绩,结果做事的时候得罪了一些人,到现在还不能被本土官员接受,要不是本土官员的两个主要人物曹逊和焦梦德不对付,他在望海根本做不了事情。

    所以他并不希望包飞扬重蹈自己的覆辙。

    对于包飞扬,他得到的信息固然比县里一般的人要多,但也不是十分清楚。毕竟包飞扬是从西北省调过来的,是中组部直接发的文件,具体的内情相当模糊。包飞扬的年龄很容易让人产生别的想法,杨承东也没有指望包飞扬能够带来什么帮助,他只希望这个年轻人不要惹事,规规矩矩待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