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6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表示,已经很满意很满足了。

    只是,陆子安还是有些忧心忡忡。

    这节沉管的高低差有些大,对接达到这个精准度,确实已经是很不容易。

    更改是不大现实,但是不改的话……

    他仔细计算了一下数据,有些担忧地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后最终接头的精准度,给我们的余地就不多了……”

    听了他的话,苏总工也有些担心,但还是摇摇头:“没关系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下个月才合龙呢,不急。”

    他没有说的是,目前的这个数据,真的是已经非常难得了。

    留给他们的余地,陆顾问觉得不多,但其实,如果按照计算后的数据来看,只要最终接头的高低差控制在15mm以内,顺利止水,整个海底隧道工程,就已经很成功了。

    只是,他心里也清楚,陆顾问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

    他也没劲陆子安,只是手一扬:“走,我请大家好好搓一顿!”

    在这条件下,他也只能承诺这种不痒不痛的奖励了。

    他们都在庆祝,陆子安却把自己关了起来,决定对合龙进行一次更加精细的分析。

    毕竟,是收尾了呢!

    不想虎头蛇尾,他希望,尽他自己最大的努力,交出一份最完美的答卷。

    在陆子安埋头苦苦研究的同时,其他工程段也陆续传来了好消息。

    人工岛的建设,已经基本完工。

    桥梁架设,有了众多技术人员的加入,精准度监测得更加准确而轻松,工程速度自然加快。

    而原本认为速度会减慢的水流湍急的海域,因为最近天气晴朗,并无海浪台风,工期竟比预想中的还要快了许多。

    一连串的好消息,让众人脸上的笑意掩都掩饰不住。

    “感觉胜利在望啊!”

    “嘿,感觉再过阵子就能回去看我儿子啦!我儿子又胖了一圈,你瞅瞅,这小胳膊小腿儿,哎哟……”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去年的春节,他们都没有回去。

    但是今年,他们觉得应该能够赶得上。

    随着其他工程段的陆续完工,海底隧道工程段最终接头的安装也迫在眉睫。

    到最后,陆子安甚至连续做了几个通宵,将每个细节都分派到位。

    他们一同择定了一个最好的天气,来完成海底隧道工程的合龙。

    列队的所有人,都是一副近乎出征般的神情肃穆,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与其他沉管管节不同,最终接头构件采用“三明治”钢壳混凝土结构。

    整体呈楔形,高11。4米,底板长9。6米,重达6000吨。

    这样一个“大家伙”入水后还要受洋流、浮力等影响,姿态会发生变化。

    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第二次机会。

    合龙,必须一次成功!

    

第697章 海底穿针() 
合龙,必须一次成功!

    这是所有人的压力,也是他们最大的动力。

    难?难就对了。

    太容易、太没有挑战性,他们还没兴趣呢。

    看着所有人跃跃欲试的神情,领导们很不安,但看向苏林二位总工,他们却是一脸爱莫能助的样子。

    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厉害,他们想谦虚也谦虚不起来呢。

    对于他们的乐观,国际媒体众说纷纭。

    华夏以一己之力,从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到如今声势浩大的桥岛隧三位一体的珠港澳大桥,截至此时,甚至还不到八年。

    虽然华夏没有流出任何数据,而且对其内情也捂得很严实,但是其实大家也都猜得出来。

    陆子安,一定有参与。

    而且,之前的钧瓷重现于世,也少不了他的痕迹。

    对于陆子安,他们是又爱又恨。

    人才难得,虽然他们羡慕,但也不得不承认,有时候,能力大于一切,陆大师的技艺之精深,不由得他们不佩服。

    如果陆子安在他们的国家,那他们绝对会将他奉为上宾,恨不能捧到天上才好。

    可惜,这样一个人,偏偏落在华夏。

    陆子安的横空出世,打破了以往各国隐约的平静。

    他轰轰烈烈的各种创新、传承,手段层出不穷,一路带着华夏一众走上了与曾经截然不同的道路。

    可是他们呢?

    陆子安带来的好处,他们啥都捞不到。

    别说吃肉了,他们连汤都喝不着。

    有时好不容易抢着点,甚至偶尔还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还没等高兴几天,过后又会发现全是渣渣!

    这感觉,可别提多心塞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指望他们说陆子安什么好话不成?

    自然是不可能的。

    夸是不可能夸的,不暗暗抹黑一把都对不起曾经在陆子安这撞的一头一脸的灰。

    于是,各国不仅把自家各种高大上的桥梁建筑拉出来狠狠地夸了一通,还顺带炫耀了一下各种顶尖的科技。

    仿若无意地,偶尔也会提及当初华夏无力建造珠港澳所面临的艰难。

    虽然不甚明显,但那种倨傲还是会从字里行间扩散开来。

    华夏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了这些的文章,简直气歪了鼻子。

    但有什么办法呢?

    人家说的是事实啊,这才是最气人的有木有。

    虽然华夏的反应也不慢,但不少论坛网站,还是被刷了屏。

    当天就有电话打到了工程这边,正好是林总工接的电话。

    “林总工,你看,这要不要出张图片什么的,让他们收敛收敛?”官方负责人员尽量委婉地道“领导看了他们的言辞,有些不忿。”

    “哦,你说这事啊,我之前看过了。”林总工很是气定神闲,甚至还有心情喝杯绿茶“我这边正安排着呢,你别担心。”

    安排了?

    对于他们如此迅速的反应,工作人员表示很高兴,领导也很欣慰“怎么安排的?”

    “嘿。”林总工笑眯眯地扫了一眼正埋头奋斗的众人“我们发现他们发表的这些文章里,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和工程之精准,透露了一些内部数据……”

    虽然不甚明显,但是文章太多了,拼凑到一起,大概就能得出个轮廓出来。

    “……这,什么意思?”

    林总工很是乐呵“他们以为我们看不懂呢,哈,我这边已经安排了人手,在分析他们的内部数据了,请领导放心,我们这边稳当着呢!”

    这就好比什么呢?

    以前考中考的时候,想找老师培训一下,结果被拒绝了。

    后来他另寻了名师,不仅考了好高中,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了个好大学。

    这时候,原来的老师一脸嫌弃地拿了份参考答案过来“呐,那个谁,不是我不想教你,是你资质太差,不信?我这答案放你面前你都看不懂。”

    别人以为这是打脸,实际上,林总工他们求之不得。

    不仅不接话茬,还麻溜地接过了答案,逆推回去。

    领导们万万没想到,他们给出的反应是这样的,简直哭笑不得。

    林总工在与陆子安他们商议过后,甚至让卓鹏插手,将这火燎得更大了些。

    一时整个业界乌烟瘴气,各种唱衰他们工程的声音都有。

    而这时,他们最后接头的安装,已经提上了日程。

    四月,工程指挥部邀请包括同济大学孙院士、徐教授,同济校友叶院士在内的近百位专家,赴中山市参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安装合龙施工方案专家咨询(评审)会”,为最后12米沉管施工“把脉问诊”。

    12米连接沉管的安装需要水文窗口,而水文窗口,在4月至5月期间,仅有两个。

    也就是说,5月过后,伶仃洋就不再适宜安装作业。

    最后接头的安装,需要海面风平浪静,需要晴空万里(能见度1000米以上),所以天气的短期预报、实时预报都要跟上。

    在全部课题的汇报后,孙院士说“尽管大家做得慎之又慎,但以下风险还请认真考虑沉管最终接头下的基床土力学分析应该更深入研究,最终接头就位着床过程中的侧向水流力作用影响要受控,早期的结构沉降分析要准确。这些关键问题大家一定要研究透、把握好,用正确的结果来指导最终接头的安装施工。”

    一锤定音。

    5月2日早上,最终接头抵达系泊区域。

    确认一切无误后,7时20分许,“振华30”吊着重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