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途法则-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回笼和价格高低则是另一回事。

    晚上十点,他接到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一听说赵卫国市长召见,他立马关了网页电脑,下楼打车直奔市政府大楼。

    就像当初左雅说的那样,没关系没背景,每走一步都比别人困难。别人可以自己人工降雨,他只能跟在云彩后面跑,还不知道哪块云彩里有雨。但是只要有了机会就一定不要放过。所以,他才去找颜婕帮着搭建沟通平台。

    而且他知道,今晚和赵卫国的见面,将决定他未来的道路是否畅通快捷。

    因此他一路上都在考虑如何打动赵卫国。

    他知道,赵卫国不是许长德,不是孙慧敏,不是他拿出一份详尽的计划书和美好宏图就能打动的。

    他的计划书能打动许长德和孙慧敏,是因为,许和孙都是太和厂的领导。许长德更是太和的元老,他几乎把太和当自己的家一样珍惜;而孙慧敏则很有可能是太和厂的最后一位党委书记,没有人愿意自己成为太和的掘墓人,在太和的历史中留下不光彩的记号。

    那么他拿什么打动赵卫国呢。

    赵卫国同意他的计划书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风险呢?

    风险和好处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他记得有一条仕途法则是:只要对自己有利的,都是正确的。

    那么怎么才能对赵卫国有利呢?他其实也考量过。赵卫国是京都人,是空降的少壮派官员,而且颇有背景。这样的中年官员,最需要的利益是“政绩”。有了政绩,他才能站得更高。

    那么他所做的计划书的宏图还画得不够大,不够美丽,不够震撼。

    他在走进电梯的瞬间,心中已经有了腹稿。

第25章 【说服】() 
市长办公室在七楼,迎合了所谓的“七上八下”之说,纵然赵卫国是空降的少壮派官员,也免不了脱俗。

    赵卫国的秘书张正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他一眼看到了办公桌后的年轻男人。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无论做什么事、对什么人,只有先察言观色一番,摸清对方的心思后,再付诸行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华夏民间自古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老人总是告诫小孩子要学会“看眼色”,也就是从对方的神态表情和其他身体语言中探知对方的心,从而做出一些顺从对方的事情,或者避免做出一些让对方伤害自己的事情。趋吉避凶。

    赵卫国的脸色不是很好看,脸上透着一丝疲惫,正冲着一叠厚厚的材料蹙紧眉心。

    郭小洲心中当即一紧,如果赵卫国的心情不好,或只是为了敷衍颜婕而招他见面,那么不大会有好结果。

    张秘书轻手轻脚走到办公桌前,低声说:“赵市长,太和厂的郭小洲到了。”

    赵卫国微微抬头,扬起了浓黑的眉毛。

    郭小洲这才真正看清楚他的脸。

    赵卫国的脸生得很正,国字脸,眉毛浓厚,微微上挑,鼻子高挺而尖,带点鹰钩状,眼神锐利中透出一股威严。

    “赵市长好!我是太和厂的挂职副厂长郭小洲。”郭小洲尽量让自己笑得阳光点,而且不要太张扬,要通过面部表情来告诉对方,自己是个性格开朗、乐观活泼、心胸宽广、为人热情的人。

    “嗯!坐。”赵卫国说着把手中的材料递给秘书张正,吩咐道:“这个字我不能签,明天退回去。”

    张正看了郭小洲一眼,欲言又止道:“这事省里打了几次招呼,刘书记也过问了好几次,您不签可以转给常务副市长签……”

    赵卫国嘲讽地挑起黑眉,“退回去。”

    张正呆了呆,刚要张口,赵卫国冷冷道:“还有什么事情?”

    张正表情一变,连声说,“没有没有!”

    看着眼前的一幕,郭小洲开始有些了解赵卫国的性格这是个刚毅果敢的硬骨头官员。说服这样的人,比说服性格犹豫、做事瞻前顾后的所谓“沉稳型”官员要容易。

    当然,前提是找准方向。

    “颜部长说你要见我?”赵卫国开门见山问。

    “是的。不知道您看过我的计划书没有?”郭小洲很快适应了赵卫国的谈话方式,直接,不要拖泥带水,浪费时间。

    赵卫国从办公桌上拿起几张材料,然后扔在桌子上,“看过。”

    郭小洲从他的表情上看不出内容,他保持笑意道:“我想见您,是因为很多东西,没有在计划中展现出来,比如,上市……”

    “上市?太和?”赵卫国的眉毛先扬起,停留片刻,然后再下降。

    “是的,上市。”郭小洲没有被赵卫国表现出来的不愉情绪影响,他不慌不忙道:“如果太和开工,三个月内可以扭亏为盈,半年内可以启动毛巾厂和织布厂,一年后可以再次荣升周康市利税状元。”

    赵卫国鼻梁两端隆起了不以为然的褶皱,“说上市。”

    郭小洲知道他的噱头击中了赵卫国的要害,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市长,最大的政绩是什么,是自己辖区内出现一个或者几个上市公司。这是无需宣传的政绩。而周康市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我了解调查过,周康停产或濒临倒闭的纺织国企还有五六家,市政府挑头把这些厂子合并到太和来,组建太和纺织集团,一来也可以形成集团优势,资源共享,压缩销售采购成本,生产成本……”

    赵卫国忽然打断他的话,“你打算多长时间让太和上市?”

    郭小洲顿了顿,他知道,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要想培植一家上市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达到一定门槛,还有总股本等等条件。

    如果三四年后才能上市,那时赵卫国或调或荣升呢?他种下的果树,岂不让继任者享用。

    “三到四年……”他脱口而出。

    “三到四年?”赵卫国目光尖锐地瞪了他一眼,冷笑道:“你欺我不懂证券知识?证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股票经***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三)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我不妨告诉你,我在证监会工作过一年半。”

    “是的,您说得对!”郭小洲谦逊地说:“我可以保证太和从今年起盈利。快则三年,慢则四年。”

    赵卫国质疑道:“你怎么保证一个庞大的纺织集团全体盈利?棉纺业我愿意相信会翻身,但其它轻纺企业,你怎么能做到?”

    “转产或出售利润薄、附加值低的项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不仅要做上游企业,也要做下游企业,完成轻纺全链无缝系统,这样既加固了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能有效的平衡国内外市场……”

    不知不觉间,赵卫国已经坐直了身体,表情虽然更加严肃了,但显然注意力更加集中,耳朵在听,脑子在思考。

    郭小洲使出了浑身解数,长篇大论近二十分钟,终于到了“总结陈词”的阶段,“所以我认为,太和厂不能租赁,更不能被兼并。否则,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一定是周康市的罪人。”

    赵卫国吁出一口气,眯起双眼凝视郭小洲。

    能言善辩,谈吐不凡的年轻人他见得太多,但这一位的坚定语气却令他有耳目一新之感。哪怕他对郭小洲的大话保持怀疑态度,但他心中却产生了一点点共鸣,上市,对啊!这不是他一直在寻找的突破口吗?

    前几天省市下达文件,广汉市将启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敲定改革发展总体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要求三年内上市的国资企业达五家以上。广汉市国资阵容中,只有两家上市企业,剩下五家全是私企。而广汉所辖的四个县、三个县级市中目前还没有一家国企上市。

    郭小洲勾勒的蓝图,令他怦然心动。但出于职务习惯,又想再给郭小洲出出难题,他再次问道:“我还是不清楚你为什么那么有信心三四年完成上市?要知道,现在的太和就是废墟。而且,你怎么保证能得到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批准?”

    郭小洲笑了笑,“我老师是程力帆教授。”

    “呵呵!程……力帆?”赵卫国眼睛陡然一亮,惊讶道:“w大的程老?你是程老的弟子?”

    郭小洲愧然道:“很惭愧,有老师之名,却无弟子之实。”

    赵卫国好奇道:“怎么讲?”

    郭小洲遂把当年大学毕业后的风风雨雨讲述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