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仕途法则-第9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如果大汤的温泉产业成功,他的大名将铭刻在大汤县志上,而且将占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这样的一个濒临二线的老干部,上级领导会大度的容忍,下级和平级自然更加不会去招惹。说一言九鼎毫不为过。

    所以,即便柯大保不看好生态温泉的远景发展,但也无可奈何。他要有所改变,也只能期待余水生退居二线的一天。

    郭小洲暗暗想,柯大保虽然行事稳健,但思想上略有点趋于保守,所以才造成目前的局面。按规则,县长管经济建设,书记管帽子和思想。

    但在大汤,柯大保显然非常弱势。有时候太过于沉稳,善于等待,也是一种缺陷。

    话题谈到余水生身上,似乎再说什么都不太合适。

    于是,郭小洲话题一转,对魏格文说:“魏哥到通宝已经一个星期了吧,工作展开顺利吗?”

    魏格文跟柯大保一样,面露苦笑说:“通宝的政局较好,书记没什么架子,问题是连续两个县长因为同样的问题落马,而且高铁又输了个人仰马翻,目前领导干部的整体情绪低落……”

    郭小洲目光平静说,“需要一个突破口。”

    柯大保和魏格文目光同时一凝。他们都不是笨蛋,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位置。郭小洲这是在提醒他们。不管是柯大保还是魏格文,都急需一个突破口。

    大汤也许只能是经济层面。通宝的选择余地稍多,在经济手段之外,还可以在人事上和思想上下功夫。

    两人都知道郭小洲是经济强人。而且每到一地的经济定位都不一样。陈塔是赤果果的土地财政,借陈武大桥一夜腾飞;陆安的支柱产业则是新能源项目,目前隐然有新能源城的趋势;景华更是一穷二白,除了个海绣,没有任何优势,但郭小洲硬是打造了出了园一区(海绣创业园和农业生态经济区)。目前高铁和高速接入,眼看又是要起飞的架势。

    柯大保盯着郭小洲,“小洲有什么好建议?”

    郭小洲微微一笑,看着两人说,“大汤有个石黄经济开发区,通宝有个上亭经开区。”

    柯大保一脸失望的看着郭小洲,愕然半晌,“小洲你是在开玩笑吧,大汤的经开区早已名存实亡,我每个月都得为经开区的八九十名领导干部的工资发愁。”

    魏格文脸上虽然没有露出失望,但心底也有同感,他虽然才来通宝履新,但第一时间盘家底和财政是必要工作。通宝的经开区和大汤以及云河的一些县市一样,都是当年一窝蜂上马的产物。但是通宝当地无资源无特色无地理位置,上马的结果是财政背负一屁股债务,前天他去经开区转了一圈,硕大的经济区内遍地荒凉,只剩下三四家工厂在开工,其它的工厂厂区内长满了荒草。

    省市甚至早已下达了关停的通知,现在头疼的是经开区内上百名干部群众的编制和岗位问题。

    可是相比柯大保,他更了解郭小洲,知道他不是个无的放矢的人。

    所以,他有所期待的看着郭小洲。

第870章 【突破口】(二)() 
郭小洲笑了笑说:“当年,全国一窝蜂的上马了各种经开区产业园。不仅是通宝和大汤,景华也一样。我们紧邻城关镇的衡山镇,地理位置不能说不好,开园当年也拉来了三十多家企业。拆迁、盖房、修路,四通一平,各种优惠政策,可以说丝毫不顾人口基数和区位弱势,盲目上马。”

    “现在呢,仅仅五六家盈利的企业还在生产,其它企业要么关门要么进行产业转移。可以说,横山经开区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景华的经济发展,不仅拖了财政后腿。最主要的是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郭小洲稍稍停顿片刻,“当前,大的经济风向已经变了,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走经济开发模式拉动经济的行为,也被论证为典型的极端凯恩斯主义。”

    魏格文开口道:“小洲你的意思是要壮士断腕,长痛不如短痛,立即关停经开区?”

    郭小洲摇摇头,“经济开发区的存在,的确极大的带动了周边经济的辐射,功不可没。但是,有个前提。它必须有一定的自然条件,有基础设施,有交通区位,人力资源,投资区域和投资环境。我们三家经开区各有优劣。但是,如果合并在一起,进行一番整顿清理,就符合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条件。”

    柯大保眼睛一亮,“三家经开区合并……”心中快速盘算起来。

    魏格文没有出声,一来他对景华大汤两县的经开区不怎么了解,但眼睛里的兴奋却非常明显。他初来乍到,要想站稳脚跟,非常不容易,而且偏生又遇上通宝“数病缠身”,想要干出点成绩,太难。但是他又知道,郭小洲牺牲了宝贵的政治资源,把他从青山调来,就是希望他能帮郭小洲一把,至少成为助力。他如果没有一定的成绩和实力,在云河怎么会有发言权。

    郭小洲伸手沾了点茶水,在石桌上用手指勾画道:“两位县长请看,这里是大汤的石黄经济开发区,紧邻xo3国道。而沿国道六里地,就是通宝的上亭经开区。当初,这两县是紧紧抓住“沿国道开发”这一战略机遇,而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成立了经开区。但是缺乏支柱产业带动,受制于产业结构,投资乏力,而且人口基数也相对不够,发展受阻。”

    柯大保的眼神已经是蠢蠢欲动,但他还是疑惑道:“大汤和通宝的经开启合并的确有优势,但是,景华的横山经开区距离这两个经开区足足有五十公里,在最南边……”

    “没错,横山经开区距离你们的确够遥远,但是,我们景华却有个丰华镇距离通宝的上亭开发区不超过十里地。”郭小洲笑了笑,伸手又在石桌上勾画了第三个点,“丰华镇其中的得胜村是个长勺子地形,距离上亭更是只有五里地。”

    “小洲的意思是把横山经开区搬迁到风华镇?”柯大保说着忽然朝郭小洲伸出大拇指,感叹道:“这一手,高明!太高明了。”

    魏格文毕竟不熟悉云河各县市的地理,有些听不明白。但一名县长对小洲竖拇指说高明,自然不是拍马屁。而是真真切切的佩服。

    似乎知道魏格文不怎么明白,柯大保解释道:“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高铁之争,景华的高铁站就设在横山镇,经开区内的半拉子工程和长满野草的工厂,以前无人问津,现在自然成了众相争抢的宝地,估计景华的领导都开始头疼了,经开区内的前企业主,前土地使用主,包括依然还在正常生产的企业,都不会放过这口肥肉,谁都想来分一杯羹。但这一笔笔烂账想要算清楚,不是那么容易,往往可以拖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一拖,黄花菜都凉了。”魏格文一点就通,他看着郭小洲道:“景华想利用行政手段,把横山的企业搬迁到石黄上亭附近,三区合并形成合力。而且,还避免了极有可能出现的横山经开争地抢地闹剧,经开区搬迁,既让有心分肥的人无话可说,同时,横山可以依托高铁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快速发展,以前贫穷的风华镇可以借势翻身。”

    郭小洲呵呵一笑,朝两人举杯道:“从合并一事来看,景华是占了便宜。我敬两位。”

    魏格文连忙说,“双赢是合作的基础,何来占便宜一说。”

    柯大保呵呵一笑,喝了一口酒,“小洲啊,这个建议我是很看好。只是,我没有把握能说服余书记啊!而且,省市未必会批。”

    郭小洲笑了笑,他知道,朋友归朋友,利益归利益,特别是公对公的事情,既要讲原则,还要照顾自身的得失。得不偿失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做。如果他不给出一个绚丽的蓝图,很难让柯大保这样稳重的人冲动一次。

    “我再说说。关于我们三县的开发区,国家其实早就下文。对于设立5年以上、入区企业少、开发面积不足已批准规划面积20%的开发区应予以撤销。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开发区应予以撤销。我相信,这两个条件我们三县都踩了线,稍不留神,撤区就会成为现实。”

    “合并方面呢,国家也出台了政策,对地处一市、县且相邻的开发区应予以合并。这是大条件。小条件呢,三区合并后,相对原来的开发区占地面积会大大减少,节约了大量土地,而且产业特色鲜明、综合配套能力更强,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也更大。况且现在还有个优势,去年建成的xx高速就途经上亭,三区合并清理整顿后,开发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