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我是耿精忠-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来;三十艘海船全部运回粮食的话;便足够支持百姓们度过这次大灾了!〃李光地心放了下来;有办法就好;只要定下办法;下面的人便可以照着做了。

    〃我还得找一下刘秉政;官府那边必须也要有动作;开仓赈灾是必须的。就是不知道官府粮仓里还有多少的粮食!〃刘秉政是福建巡抚;已经来福建三年多了;耿精忠与他是十分的熟悉。原因就在于;这刘秉政乃是一位十足的贪官;大笔的银子塞过去;耿精忠私下的好多事情;便都好办了。虽说掌福建大权的是现任的闽浙总督刘兆麒;但是刘兆麒根本就不在福建;一直都呆在杭州;毕竟那边可比福州繁华多了。

    〃必须乘着这段时间;抓紧救灾将百姓们安定下来;依我看;还是以工代赈的好;世子你可以通知各路政公司继续开工;工钱暂时以粮食结算。想必这样一来;参与修路的百姓将会更多;这样修起路来;速度也会加快。同时还可以修缮水里;疏通河道等等;都可以安置大批的灾民。一来能使他们安顿有口饭吃;二来也有助于福建的发展!世子;你看怎么样?〃李光地的脑袋不断的高速运转着;想到办法便说了出来!

    〃好;这个办法好!你说咱们手上有那么多的金银不拿出来用不就白瞎了吗?就按照你说的办;但是工钱还是工钱;发粮食太麻烦了;让百姓们自己购粮去吧;也省的各个粮铺没事干!现在就希望咱们的商船能早些运粮食回来;否则等到朝廷将湖广的粮食运来;也就没咱们什么事了!〃

    耿精忠拍着手说道。

    〃不错;这台风毕竟是突发的;今年上半年湖广可是大丰收;山东安徽部分地方受灾;湖广的粮食运过去之后;灾民们便被安抚下来了;虽然还缺吃少穿的;但是却不会担心被饿死。〃湖广是指湖南和湖北;广东和广西四省;是华中平原和华南平原。这几个地方气候属北温带;雨水充足;土壤肥沃;适宜耕种;一年有三熟;冬小麦夏季收;稻谷秋季收;杂粮冬季收;一向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因此;人们称湖广熟;天下足。若这些地区欠收;粮食必紧张。

    〃咱们尽力去做吧;博民声是一方面;但是重要的是;要把事情给做好!〃耿精忠郑重的说道。

    〃这是肯定的!〃

    ps:第二章我抓紧!

第一百八十一章 捐官()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哎;世子;我忽然想到了一件极妙的事情!世子你还记得前段时间;耿虎的汇报吗?〃李光地睁大眼睛;面带笑意的问道。

    〃阿虎的奏报?是哪一封?他每个月都会来一封奏报;你说的是哪一次?〃耿精忠疑惑的问道。

    李光地扬了扬眉毛回道:〃八月十五;第一批储备人才一百一十五人毕业;世子您回复耿虎说;先将这些人安排在各个公主坊做地方管事的助手;熟悉并学习处理地方事务!还记得吗?〃

    耿精忠立马就反应了过来;未来学堂高龄班;专门的为耿精忠培养各式人才。军事人才有军队中的军官带着培养;而其他的情报人才以及行政人才就需要专门的培养了。耿精忠的摊子铺的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才仅仅账房先生一类就不止百人。军队的后勤管理也都需要专门的人才;远洋贸易公司事物纷杂;也许要不少的人才。

    耿精忠从王府田庄佃户丁口里挑选了一批;又从各个股东家里挑了一批;总计八百人;分为二十个班;集中教学训练。被选出来的这些都是年轻小伙子;很机灵;也认字;他们在学堂里要学习的内容不多;但是算术一定是要精通的。二十个班级学习重点也分为了几个部分;毕竟这些人都是要将他们往不同方向培养的;这类似于后世的专业课程;只是算术是必修课而已。学成之后;便被按照原计划分配到各个岗位上去。

    其中最特别的有三个班级。共一百二十人;他们都是耿精忠亲自选出来的;个个家世清白。这一百二十人除了学习算术;就是学习如何处理地方事务;因此他们在另一个地方学习。且教授他们的老师也和其他班级不一样。

    他们的老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里的老师没有一个是教四书五经的;其中一部分是传教士;担任教授数学;地理知识;另外的都是耿精忠请回来的曾经的衙门胥吏。而且还都是些小官。只是年龄大了些;都是些老头;总共是三十人。这三十人有的曾经是司务有几个是司库;其他的还有挚壶正;典簿;训导;盐运司知事;主簿;土主簿还有孔目外郎;司狱;司晨等。这些人在衙门里一辈子;对衙门里的的事务那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耿精忠对他们也只有一个要求;将他们的所有经验全部都传授给这些学生。

    三年多时间;这些学生终于在前段时间毕业了;事实上;是那些老师们实在是没什么好教的了。一百二十个学生;除了五人没过关;其他的全部合格。若是将他们直接放到衙门里去;所有事情必定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不过;这也是理论上而已。实际的锻炼还很是缺乏。在前段时间;中秋节期间;耿精忠便将他们先行安排到各处公主坊去锻炼一下;先给各地管事当副手。

    就是中秋节的那几天;耿精忠还在愁接下来该怎么将这些人才给用起来呢;不过现在想想。眼前不就是个极好的机会?先让这些人专门负责各个地区的赈灾工作;一个可以为他们自己积累经验。二个可以让当地百姓熟悉他们并对他们产生感激。这样一来;过段时间。耿精忠再给他们谋个小官;那就顺当了!

    耿精忠知道;他耿家不比吴三桂吴家;吴三桂可以安排官员直接上任;也就是〃西选官〃;但是他耿家却不能;从来都没有过这个权利。没办法;耿精忠只能另想办法。他没办法直接安排官员;但是朝廷却有一个极大的空子可钻;花钱买官不就行了!

    〃你是说;捐官的事情?〃耿精忠反应过来之后问道。

    〃不错;我觉得眼下就是个极好的机会。处理地方事务;必定就需要很多基层官吏;那么我们的人就能派上用场了。这也是个极好的锻炼机会;还能让当地百姓认可他们;一举双得!〃李光地肯定的说道。

    〃不错;待会我去找刘秉政;顺便就将这件事情给办了!〃

    〃捐官〃又称捐纳;这是是封建社会时期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物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这捐官的历史可就悠久了;直直可以追溯到秦朝。就是在耿精忠先前所在的二十一世纪;这种现象也仍然存在;不过却是在暗中进行的罢了。耿精忠自己就知道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自己的一个好友;在军队中发展;想要升官;就必须向上面花钱买;那几乎就是明码标价了!

    在汉武帝时;当时边关多事;国库开销很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他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至此;〃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这个成语也在此时形成。到了东汉末年;刘宏在鸿都门悬内外大小官爵价格表;禄位二千石的卖二千万钱;四百石的卖四百万;〃三公〃卖一千万。曹嵩花一万万买了个太尉;崔烈贿通灵帝保姆;半价买得司徒。这个在三国中也有记载。

    现在的朝廷;捐纳已经成了与科举相互补充的一个重要制度。既有例捐;也有常捐;且统一管理;明码标价。人们捐的是红顶;黄顶;蓝顶等官帽;而没有〃黑顶〃。捐纳越来越泛滥;历史上到乾隆的时候百分之六十的官员都出自。';!'捐纳。此外;士民不仅可以〃捐官〃;还可以捐封典;捐虚衔和穿官服的待遇;甚至可以捐国子监的监生;也就是所谓的〃花钱买文凭〃。

    但是捐纳泛滥便会导致官员**;贿赂公行;贪污成风。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穴银〃;买一个知县要四千六百两银子;但其薪俸却只有六十两银子。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当事官员多会选择收受贿赂;只管捞回本钱;却无心做事。吏治一坏;盗贼四起;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随之出现。

    耿精忠与李光地商量的;就是给这些自己培养出来的精英花钱买官。耿精忠也并不准备给他们买多么高的官;虽然朝廷系统的规定了最高可以捐县令的官;但是耿精忠并不需要;他要的是县令以下的县丞和再以下的吏。官府中真正做事的;都是吏而不是官;官和吏不是一个概念。事实上;耿精忠的人若是掌控了福建的地方基层事务;也就等于掌控了整个福建。待到再过几年;这些人经验积累的更丰厚些;下面的升官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想想这些;耿精忠真是觉得好笑;中国历史上好像所有的朝代里面;也就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