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1275-第10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可不光是读书人,要对付元人,就要打倒他们树起来的这些招牌,将他们批倒批臭,这才是斗争的真谛。

    “那是自然。”听他这么说,齐宝柱首先松了一口气,这种区别对待,也仅限于寥寥无几的数人而已,其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敌对份子,不必手下留情。

    抄家这种好事,没有哪支军队不愿干,如果对像是油水丰厚的大户,这种积极性自然会高得无需动员,看着那些将校摩拳擦掌地走出去,雉奴现出一个忧虑的表情。

    “这便是你的法子?一个满地烽烟的京东路。”

    “你们来不来,这里迟早也是满地烽烟,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刘禹知道她担心的是什么:“只有将贫苦的百姓发动起来他们得到切实的利益,这些人才会这片土地流血,到时候,每一个试图夺走他们田亩的敌人,都会碰得头破血流,成为你们坚实的后盾。”

    “他们手无寸铁,如何应对元人的征讨?”

    “当然不会是手无寸铁,否则我来做什么?齐宝柱的忠武左厢和你的新军要马上换装,这件事你亲自来办。”

    见雉奴有些不明白,刘禹用手指敲了一下她的铁盔,有些恨铁不成钢地说道:“让你在这里,不是撒痴卖萌,也不是躲我,掌握这支军队,就能掌握这片土地,你们打出了大宋的旗,却还是一身汉军的装束,谁会认同这里是大宋的土地?”

    “把红旗打出去,插遍乡野,发动百姓,武装保卫苏。。。。。。京东路。”刘禹差点就说顺了口,还好及时纠正过来,他一把将雉奴搂住,在她挣扎之前凑上耳朵轻声说道:“雉姐儿,你知道我的心思,只要你有意,璟娘不是障碍,无论如何我都不会委屈你,所以,今后不要为此自苦,有什么错都是男人的错,明白了么?”

    雉奴眼睁睁地看着他放开自己走出去,怔怔地不知道如何是好,她的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意思,只是明白一点,禹哥儿对于她的着紧,远在想像之上,并不仅仅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于是,从当天夜里,济南城中就出现了她所说的那种烽烟,无数军士在当地衙役的带领下,拿着名册挨家挨户地开始了清理,但凡是有人在元人那里做官的,都是这个名单上的人,济南做为山东首屈一指的大府,自然差不到哪儿去,几乎的乡绅大户都给扫了进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近四万大军,他们抵抗与否都不是问题,反正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家破人亡。

    自己的利益,齐宝柱忠实地执行刘禹的条款,的穷苦人家被他们鼓动起来,有了军队做后盾,这些平时不过是蝼蚁的底层百姓,一下子将人性最丑陋的那一面展现出来,有组织的抄家行为遍布整个济南府境内,被盯上的人家几乎无一逃脱,济南城变成一个疯狂的,城中稍有家财的无不是人人自危,可又无处可逃,只能祈祷这些军队能有一点约束。

    城中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人人都在传,元人在大都集结大军,即将扑向济南城,因此这些军士才会最后疯狂一把,传言将这种恐惧四散开去那些想要反抗的大户都没了想法,谁不知道这样的军队是最为可怕的,完全没有下限可言,现在他们转而期盼王师能尽快南下,解救出为数越来越少的他们这样的忠民。

    这场疯狂的盛宴持续了两三天,到后来,本着不抢白不抢的思想,几乎的百姓都参与了进去,等到他们意犹未尽地停下来,才发现熟悉的济南城已经变了一个模样,原本只换了一面旗帜的城头上,到处都插满了大宋的旗帜,一直以来还穿着汉军制式衣甲的守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全都换上了新装,他们从未见过的一种新装。

    簇新的红袄、金灿灿的护甲、瓦明锃亮的头盔、长可及膝的皮靴、高过头顶的长枪、以及头顶上那一丛火焰般跳动的束缨,这一刻,人们才仿佛认清了一个事实,他们不再是元人的治下,而是重归了大宋!

    经历了哄抢盛宴的百姓们没有感觉到复国的欣喜,而是一种深深的恐惧,年纪稍大一些的老人,还记得当年李璮之乱时,元人是怎么对付这些人的,如今他们不光是改换了旗帜,还将几乎的士绅全都得罪了,如果元人有一天真的打回来,他们能逃过报复吗?

    紧接着发生的一切,再一次将他们的处境推向极致,那位自称宣抚使的小娘子,竟然贴出告示,将于三日后,将大部分抓到的士绅明正典刑,城门两边的告示栏上,贴出来的罪证排满了附近的大街,几个文吏不停地为百姓们讲解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直到讲得口干舌燥,他们才明白一个道理,这位小娘子是要下狠手了。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涉及到了士绅足有上千户,数万男女,就算不是全都处置,也足够骇人听闻了,这将意味着,他们舍弃了这个统治阶级的,完全歪到了底层百姓的一边,从古至今,有谁会这么干?,。请:

第二十三章 汉奸() 
东平路,距济南不过两百余里,发生在整个山东两道的这场风暴,同样也影响到了这里,一群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山匪试图占据路治所在的须城县城,却被严阵以待的守军所击退,不过他们也没有余力追击,只能据城自保,在收到以宋人名义发来的檄文之后,他们既没有马上认下,也没有当场拒绝,双方像是有某种默契一般地互不干涉对方的行事,直到某一天被打破。

    事情是从夹在两者之间泰安州长清县开始的,这个县在元人的统治之前,曾经一半属于济南府,而另一小半属于东平府,这个小半当中,就出过一个在北方来说了不得的大人物,蒙古人初入中原时所封的汉人几个世侯,所谓的七万户之一的严实。

    他当时的封是东平路行军万户,被约为世袭,因此,又被称为东平严氏,李璮之乱后,忽必烈削诸汉将兵权,做为其中之一的严家也无法幸免。当然由于他们表现出来的忠心,解除兵权之后的严氏,依然在山东各路担当着许多要职,除了济南路总管严忠祜,东平路的总管,为严实的第六子,严忠裕所领,当初之所以能保着县城不失,靠的就是严家自家蓄养的家丁,这些人几乎全都是上过阵见过血的老卒,素质之高,远远超过了普通驻军。

    不仅如此,笼拢严家,东平路达鲁花赤这个本应由蒙古人或是色目人担任的职务,是由严忠裕本人兼任的,颇有些类似后世清人的抬旗制度,因此,刘禹才会将他们说成是铁杆汉杆,属于坚决要打倒,并做为典型树立起来的反面榜样。

    严家的根就在长清,已经死了二十六年,被元人封公厚葬的严实墓,位于他当年起兵时的青峰山下一个名为鹊里的小镇,为他守墓的都是严氏留在这里的亲族,而附近的族田,则租种给了当地百姓,与元人的苛政不同,严氏在这里实施的是轻租薄赋的政策,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收获不少的感激,放到后世没准还能得到一个开明士绅之类的评价。

    只可惜,刘禹不是来搞减租减息的,小小的长清县城自然没有东平路那般顽抗,在如红潮一般的大军县境时,就打开了城门,连冠服都不曾更换的当地知县带着属吏和本地缙绅恭恭敬敬地跪在城门边上,一付任人宰割的模样。

    “严实葬于何处?”既然他们不愿意站着,刘禹也不勉强,直接点了那个知县的人他带着自己过去。

    许是见到一个文官领着兵,并不是传闻中杀人如麻的女魔头,知县没有之前那么害怕,当下就带着他们去了城外,一边走一边向他做着介绍:“严公山灵距此不远,历任县治多有照拂,下官等亦是不敢稍有懈怠,府中有定例,每逢忌日,俱有人往祭”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青峰山脚下的严氏祖墓,这片墓区占地极大,到处遍植苍松翠柏,宽阔的甬道由平整的青石铺成,道旁的入口处立着一块高出大半个人身的石碑,石上篆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刘禹也不下马就这么驻足而观。

    “这是遗山先生所书,前头的墓志铭也是他的亲笔。”知县见他显得十分无礼,不由得心中忐忑,赶紧上前介绍。

    对于他嘴里的什么先生,刘禹毫无兴趣,碑文的抬头上写着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几个字,这就说明正主儿没错,又不是欣赏古迹,他才懒得去前头看,将手一挥:“掘了它!”

    “是。”身后的军士们高呼一声,一齐涌了进去,无论是带他们前来的知县还是当地的守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