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国-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这样的场面也是个个红眼,曹旭一声令下便尽数冲了出去。

    曹旭带来的兵马有数千人,而在这村中作乱的匈奴人不过三四十个,自然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悉数斩杀。

    曹旭那句不留俘虏的话根本就是多余,面对眼前的情况,就算她说了要留,这些愤怒的士卒们也不会留下一个活口的。

    只是这村中最后剩下的不过是弱女子三五人罢了。

    曹旭叹了口气:“行军不好带着他们,留下一些粮食钱财给她们吧,去哪里都好,别再留在司隶了。”

    至于说村中已经死去的那些,此时也无法一一让人辨认,最后只好挖个坑埋下,立了简易的墓碑而已。

    至于说那些匈奴人,一把火烧了了事。

    直到这时候曹旭才有空去看郭嘉,此时的郭嘉早就不复刚出青州时的轻松,见曹旭有些担心他,郭嘉自己也是苦笑一声:“我之前只想着立一份功劳回去,也好不让人小看,可……匈奴之恶,比之黄巾更甚啊。”

    他当初见识过黄巾之乱的景象,本以为那就是人间地狱了,现在才知道,那远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难怪曹旭从吕布那里调人的时候,听说是去打匈奴人,士卒们个个积极,都主动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临行之前,那些没能跟着曹旭走的,还特意给兄弟们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着,以并州的环境来说,这些士卒们恐怕也都是饱受异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尚且不服气,现在看来……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们还是早日赶去长安才好,这里距离长安还远着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长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会比这里更惨而不会更好吧。

    蔡琰的父亲是当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读书人都听闻过蔡邕的名声,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蔡邕便说这个女儿的学问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来蔡琰嫁的也是河东卫氏,却没想到她才嫁过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说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爱女儿,于是就将蔡琰接回自己身边。

    董卓作乱洛阳的时候因为要拉拢读书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过一些爱才的事情来,比如他对蔡邕就颇为厚待。

    蔡邕不屑与董卓为伍,却也无法反抗,于是只好顺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给带上了。

    可没多久,董卓为王允所杀,长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带着蔡琰都觉得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为了保护蔡琰,甚至不许她出家门一步。

    董卓死了,蔡琰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却没想到还有比董卓更大的劫难在等着他。

    因为董卓曾对蔡邕颇为厚待,因而蔡邕在董卓死后便有些心情复杂,于是感慨了几句。

    却正是这几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王允为此大怒,将蔡邕下狱,那时候的王允是诛杀董卓的功臣,朝中上下自然都是他说了算,蔡邕最后死于狱中。

    当然,因为王允的行事作风他自己也很快被人干掉了。

    如果说王允连蔡邕那样的人都容不下的话,他还能容得下谁呢?

    因而那些曾经与董卓有过交往的,几乎人人自危,最后大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提前动手干掉了王允。

    可王允如何蔡琰根本无心感叹了,她失去了父亲,从此孤身一人,在凶险的长安更加孤苦无依。

    蔡邕是个清廉的人,他虽然官职很高,可家中财产却并不多,当年董卓赏赐给他的东西,他也多数拿去救济别人了。

    但到底蔡琰在长安也勉强能够过得下去。

    可蔡琰并不想留在长安,蔡邕已死,她已经没有什么牵挂,因此便想带着父亲回老家去。

    对于蔡琰来说,离开这种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她若是孤身一人离开自然轻松,可蔡邕却为她留下了数千卷的书籍。

    董卓迁都长安的时候打算火烧洛阳,当然了,董卓并没有什么保护文化保护书籍的概念,还是蔡邕据理力争才带上了一些,而之后因为一路被人追赶……虽然那时候大家并不打算真的干掉董卓,也不想跟他硬拼,但做个样子还是要有的,可就算是这样,因为一路不易,于是带出来的书籍又散落遗失了不少。

    等到了长安,蔡邕是不敢把这些书交给董卓的,他知道董卓不会爱惜。

    好在董卓压根不在乎书籍如何,因而蔡邕自己留下那几百车的书籍他也懒得去管,反而对蔡邕更加放心,觉得他除了书也没啥其他出息了。

    这些书比之当年洛阳的藏书不过沧海一粟,可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好几百车的书籍呢,再加上蔡邕自己也很喜爱藏书,自己家中也有数千册的藏书,于是他就给蔡琰留下了一个大难题。

    要怎么带着这些书回老家?

    蔡琰是不会放弃这些书的,受蔡邕的影响,她也十分爱惜书籍,更何况这些书几乎是蔡邕一生的心血了,当年在迁都的时候,蔡邕完全是豁出性命也要保护这些书籍的架势,蔡琰又怎么可能放弃这些呢。

    于是蔡琰的行程就因此耽误下来,直到最近她才终于安排好一切,能够带上这些书籍一起回去。

    当然,为此散尽家财是难免的,不过蔡邕在老家倒也有些产业田地,蔡琰回去糊口度日是不愁的。

    此时已经是冬季,蔡琰也知道这时候走并不是一个好时候,可她没有其他办法。

    蔡琰聪慧,她已经看出此时的长安,李傕郭汜两人虽然表面一体,可实际上已经开始产生矛盾,此时若是不走,日后恐怕就再也走不了了。

    至于说冬日道路艰难,这一点比之李郭二人,还算是一个可以克服的困难。

    可蔡琰怎么都没想到,她这一走却刚好遇上匈奴人入侵。

    带着那近千车的书籍,蔡琰就算是想跑都跑不掉。

    身边婢女一再劝说她不要管那些书了,逃命要紧,可那是蔡邕一辈子的心血,蔡琰怎么可能让父亲的心血毁于一旦?

    想也知道,这些匈奴人是不会爱惜书籍的,这些书卷若是落到他们手上,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当做柴火烧了。

    再说了,就算是想跑又能如何呢?

    他们乘坐的是马车,拉车的马也不是什么宝马良驹,如何能够跑得过匈奴人的骑兵?

    蔡琰几乎要绝望了。

    即使他们奋力逃命,可最后还是被匈奴人追上,蔡琰的婢女为了保护她冲了出去,而后蔡琰听到了前面车夫坠地和马匹嘶叫的声音。

    再然后就是混乱的马蹄声和厮杀声音,直到一蓬鲜血直接浇在了蔡琰的车帘上。

    蔡琰毕竟只是弱女子,她能做的只是缩在车里,紧紧地捂住自己的嘴巴,让自己不要惊叫出来,期望外面的人以为这车是空的而逃过一劫。

    蔡琰几乎分不清过去了多久,直到车帘被一双染血的手拉开,外面的光线透了进来。

    然后她听到一个女子的声音:“已经没事了,出来吧。”

    声音不高,语气被尽量放的温柔,来人在安慰她,而且……这女子说的是汉话!

    蔡琰颤颤的放下捂着嘴巴的手抬眼看去,就看见一个脸上溅着血迹的女将正打着车帘对她微笑,虽然脸上带着血,可却不见半点凶恶,见她看过来笑的更加温和,然后伸出手:“你是不是吓得不能动了?来,手给我,我拉你。”

    蔡琰从马车里出来的时候,周围的战事已经结束了,剩下的是正在打扫收拾战场的青州兵马。

    曹旭问她:“你是谁啊?怎么一个女人家在这里?不知道外面很危险么?”

    蔡琰此时已经勉强镇定了情绪,闻言回答道:“回将军的话,小女正是要带着父亲的灵位回去老家的,却不想路上遭此劫难,多谢将军搭救。”

    曹旭看看她车队所带的书籍有些感慨:“你是谁家的女孩子呀?居然这么多书。”

    曹嵩那么多有钱,也会买书装逼,可他们家也没有这么多书啊!

    蔡琰答道:“家父正是蔡邕。”

    曹旭听到这话惊呼一声:“蔡伯喈啊!”

    她看着蔡琰的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哎,我哥哥跟我说过好多你父亲的事情呢,他是个很厉害的人,学问也好。”

    嗯,说起来,曹操也算得上是蔡邕的粉丝来着,当年曹操和蔡邕都在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