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金渔村-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话,六妹又甩出不屑眼神:“不要,睡那么多吃那么多,迟早会胖。”

    敖沐阳笑道:“好,一对a,要不要?”

    “什么?”六妹满头雾水。

    敖沐阳跑了,如果让这丫头明白自己的意思,估计自己睡觉吃饭都不安稳了,这丫头可是超能记仇的。

    他去了山脚下,找到昨晚看到的那片野菜。

    大龙山上野菜很多,但碰到这种他就很好奇了,这是尿葱,具体学名叫什么他也不懂,是他在京都时候看到过的食材,闽南地区多见,没想到红洋地区也有。

    尿葱类似野葱,不过二者之间有区别,敖沐阳不知道这野菜为什么得到这么一个名字,可能闽南话的原因,普通话翻译错了。

    是的,他当年听闽南同事讲话,都得有翻译才行,那跟普通话简直不是一个体系的。

    挖掘尿葱简单,他带了铲子,挖了一小片。

    如闽南同事所说,这东西一长一大片,山脚下好些地方有尿葱的踪影,它们零零散散的生长着,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种子。

    带着尿葱回家后,他洗了一把切成碎片,混合鸡蛋摊了个鸡蛋饼。

    他用不粘锅做的鸡蛋饼,没有用油,这样的鸡蛋饼不像油煎鸡蛋饼那样香喷喷,可是早上吃的油腻也不好。

    而且,没有油,尿葱的味道便不会被掩盖住,淡淡的辛辣味配上野菜的清香味,这样搭配出来的鸡蛋饼有他小时候的味道。

    吃过早饭,他打了几个电话。

    这些电话都是他从游客手中留下的,来到龙头村的游客五花八门,里面不少是记者或者媒体人,其中很多是自媒体大拿。

    对于自媒体,敖沐阳不是很懂,好像现在社会上就在流行这种媒体,反而报纸等传统媒体没落了。

    他打电话是告诉他们,龙头村会在近期展示一种传统的捕蟹方式,这种方式如今在国内已经很罕见了,想必很多人会感兴趣。

    龙头村给这些人包食宿,他们只要拿个路费,然后就可以来玩几天了。

    这样,先后有不少媒体人接到电话后赶了过来。

    这些媒体人多是搞自媒体出身,都是普通百姓,没有大报社员工的矜持和傲慢,很好招待。

    接到这些人后,敖沐阳将村里一些老渔夫给召集起来,说道:“马上就要捕捞龙涎湖里的蟹子了,咱们怎么捕?”

    一行人很纳闷:“多简单的事,用蟹笼捕啊。”

    敖沐阳摆手:“不,那样没有意思,我们来个脚凼捕蟹。”

    这就是他告诉媒体人的传统捕蟹方式,其实这一点不传统。

    凼这个字像是函,很容易认错,但二者含义差的远,凼的意思是水塘、池塘、水洼,川渝地区多有这种称呼。

    脚凼捕蟹很少见,脚凼捕鱼倒是多见,而且它才是传统的捕捞方式,专门在秋冬季节捕捞淡水鱼。

    以前红洋地区湖多河多水多,这样淡水产自然也多。

    每到秋末春初还有冬季,凛冽的北风扫荡而来,河里湖里会被吹起巨大波浪,这些波浪将河湖搅得天混地暗,导致人在地上视野很差,很难捕鱼。

    波浪翻滚,河底湖底的淤泥沙子就安静不了,它们被河湖水推来推去,搞得河底湖底的地形很混乱。

    这种情况下鱼类很不爽,冬季鱼类会选择坑洞去藏身,老渔民都知道这个,所以大家会在夏季去湖里河里挖坑,等到冬季来坑里钓鱼或者网鱼,这些坑就是所谓的老坑。

    但因为风浪的原因,老坑往往用不了多久会荒废,于是,脚凼捕鱼的方式就出现了。

    到了风大天冷的季节,渔民们会去河里湖边,然后找个下风位和参照物,挽起裤腿光着脚下河下湖,在河底湖底使劲踩出一个个的洞。

    然后短暂的间隔之后,渔民们再重走这条路,往往踩出的坑里就有鱼。

    因为这些坑是脚踩出来的,所以就叫脚凼。

    

578。下水 2() 
脚凼捕鱼是个很久远的渔业作业方式,如今社会发展迅疾,诞生了大量的渔业工具,捕鱼已经是纯粹的机械活,很多传统的捕鱼方式已经消失了。

    敖沐阳最后一次见过脚凼捕鱼却是没几年的事,一直到他上高中,他还会跟敖富贵等小伙伴去用这样的方式捕鱼。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做这个不为收获,多是为了娱乐。

    正儿八经靠河湖吃饭的人不会干这样的事,因为这活最适合在冬季开展,那个时候寒冷刺骨,在接近零下的时候大半个身体入水并且还要赤着脚踩着淤泥,简直是一种折磨。

    众所周知,水温低于零度会结冰,所以天冷但河水依然是零度以上。可是湖底的淤泥不是这个温度,淤泥的温度是可以低于零度的。

    以前龙头村有个老汉叫敖广利,敖沐阳的父亲叫他爷爷,小时候的时候老人家很喜欢他,经常跟他在一起。

    敖广利老人是个残疾人,左脚丢掉了半个,那就是脚凼捕鱼的结果。

    年轻时候的敖广利迫于生计,冬天也得去河里找鱼,那会没有电鱼毒鱼的说法,即使有渔家人也不能这么干,他只能操祖上旧业来进行脚凼捕鱼。

    结果有一次他的脚冻麻了,没有知觉了,用他的话说,踩着鱼都感觉鱼身子发烫,脚凼捕鱼就是用脚踩泥坑从里面找鱼,踩到鱼后用铁钩子把它勾上来。

    那会他脚麻了,钩子穿透鱼勾在了他的脚上,他一使劲,脚掌被钩子拉了个大口子。

    穷人家没钱治,只好用布裹了起来,后来脚底板发炎危及生命,还是镇上一名大夫好心帮他治好的,而治疗方式是切掉了半个脚底板……

    提起这件事,在场的几位老渔夫又不胜唏嘘起来,他们都是见过敖广利那只残缺脚的。

    不过现在还好,现在虽然已经温度降下来了,可是湖水还是不算冷,这时候脚凼捕鱼并不折磨人。

    说到这个,一个名叫敖志科的老渔夫便纳闷:“村长呀,这脚凼捕鱼我知道,得等到天冷才行,得特别冷,这样咱们脚是热的,踩下去的窝子也是热的,这样才有鱼来取暖进窝子。现在这天,不成吧?”

    敖沐阳笑道:“鱼进窝子不是为了取暖,而是天性,它们天生就喜欢藏进泥窝子里。”

    “那就算这样,怎么捕螃蟹?”又有老渔夫纳闷。

    敖沐阳道:“因为螃蟹也有这个天性,它们也会往泥窝子里钻,泥窝子对它们来说就是个藏身地。”

    老渔夫里有人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老话不是说了吗,河底抠泥窝、到手虾蟹多。”

    “问题又来了,”敖志科摸了摸胡须说道,“龙涎湖里泥窝子可多的很,螃蟹啊鱼虾啊,干嘛非得往咱们的凼子里钻?”

    “哎呀,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这是教学呀?你跟志盛一样当教师呀?”有老渔夫不满了,“村长说就听村长的呗。”

    敖沐阳笑着摆摆手:“叔爷们咱们不急,其实我不是想用这个方式将所有的螃蟹捕捞上来,那捕捞肯定主要靠蟹笼。我是想用这个做个噱头,一是给游客看,让游客觉得咱们这里好玩;二是我联系了记者,让他们给咱们做报道。”

    老渔夫们恍然大悟,敖志科笑道:“你找我们老头去干这个活,也是为了做噱头?”

    敖沐阳竖起大拇指:“对,志科爷,我对外宣称这是一种失传的传统捕蟹绝技,到时候咱们就按照脚凼捕鱼的法子来,能捕多少算多少。”

    说到底,这就是一场摆拍活动。

    不过敖沐阳毕竟是个要脸的好小伙,他决定发动全村来配合摆拍,这样看起来就不像摆拍了。

    当然,从龙涎湖捕蟹本来就是全村活动。

    中秋节前,浩浩荡荡的捕蟹行动开始了,放养的夜县大蟹和南湖蟹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它们开心了一年,如今要被送上餐桌。

    敖沐阳召集龙涎湖周边一带的村干部们聊了聊,他们村这次只会捕捉自己放养的螃蟹,龙涎湖的土蟹他们不会动的。

    要是有人动他们的螃蟹,那他也不会客气。

    穷山恶水多刁民,乡村之间的问题就得靠拳头解决,多说无益。

    从早上开始,村里的妇女带着皮筋、带着水桶和木盆去了湖边,大家伙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等着螃蟹出水。

    壮汉青年们则跟着老渔夫们下水,因为要上镜,敖沐阳特意叮嘱大家穿着统一一些,全是老式对襟白色鱼服。

    海上活很脏,可是传统的鱼服却是白色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