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驸马-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绍微然一笑,“决不后悔!”

    求定阅,求票票!

第197章 大唐白起() 
裴行俭把他刚才正在看的一批卷宗拿给薛绍;说道:“这是老夫上次北伐之后;自行总结的一些行军纪要;你可以看一看。泡泡”

    “多谢裴公!”

    薛绍接了过来细细的翻阅;卷宗里面记载了许多上一次战争的经过;包括点派了哪些将领调用了多少民夫;统领了多少士卒行军经过了哪些州县;还有前线扎营、屯粮、布兵、谴将、用计、对战的记录;包括战后的伤亡与辎重的损耗清点;一应记录在案。

    所谓兵法;无外乎就是这些东西。因此;这些卷宗就可算是裴行俭的兵法手札。

    其中记录得最详细的;就是突厥敌军的情况。那一战;裴行俭率军连番大胜杀敌无数;生擒了叛军大首领“奉职”;自立为突厥可汗的魁首“泥熟匍”被叛乱的部下所杀;首级献予了裴行俭。

    正当裴行俭想要奋起王师尽扫余孽彻底平定草原之时;朝廷下令班师回营。

    薛绍花了近一个时辰才把卷宗看完;说道:“裴公;你估计这次的草原叛乱;和上次除恶未尽有多大联系?”

    裴行俭说道:“上次的北伐;贼首泥熟匍与大首领奉职一死一擒;从表面上看突厥部族的叛乱已经彻底的平定了。但实际上仍有的部族兵马四散逃落;余恶未尽。尤其是走脱了其中一个首领阿史德温傅。此人出身草原贵族阿史德家族;在草原上很有影响力;本人也颇有谋略和野心。上一次的泥熟匍自立叛乱;就是他暗中怂恿的。几个草原部族酋长的聚兵;也是他暗中串联。虽然自立为汗的是泥熟匍;统领兵权的是奉职;但实际上草原叛乱的核心人物;是这个阿史德温傅。草原上一天有他;就一天不会安宁。所以老夫猜测;这一次的北方复叛;又是阿史德温傅在暗中操持怂恿!”

    薛绍思考了片刻;说道;“裴公;至从太宗皇帝谴卫公等将北伐平定草原、扑灭突厥汗国;至今已有五十年。尔后草原上虽有局部的争端;但至今已有三十年未生战事。如今北方平而复叛而且来势更加汹涌;显然不再是个别人的野心;而是草原上的突??的突厥人已经不甘臣服于大唐;想要复辟汗国了。如此;草原势力迟早成为大唐心腹之患。这一次;朝廷理当会发兵讨伐;趁突厥势力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尽早将其扑灭!”

    “五十年的和平;非但没有真正驯化了突厥人;反倒滋长了他们的野心!”裴行俭叹息了一声;说道:“先帝太宗皇帝陛下与师祖李卫公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啊!”

    薛绍双眉紧拧;说道:“草原幅原辽阔;突厥部族林立人口众多。当时大唐在平定了突厥汗国之后;突厥人分为三部;虽有一部份内迁到了河曲一带;但仍有许多的突厥部族据草原而居。朝廷安抚突厥人;以部落酋长为州刺史或者镇远都督;不派官不驻兵;允许突厥人部落自治。这就使得突厥人虽然败降却未曾消散。五十年;两辈人;突厥人始终未被汉化;因此始终与大唐不同心。我以为;正是因为大唐的这种宽松的‘羁縻’统治;导致了突厥人一再反复的叛乱**!”

    “想不到你一个从未谋国谋军的贵族公子;竟有如此见识!”裴行俭听完薛绍这一番话;表情有些愕然!——虽然薛绍这样数落大唐几十年的边远国策;很有“大不敬”的嫌疑;但这个见识真的不是一般人有啊!

    “裴公谬赞了;我也只是纸上谈兵。”薛绍轻叹了一声;心说;如今这个时代能有我这种见识的人;估计是真不多。毕竟我是来自于一千多年后;站得高;才看得远哪!

    庙堂之上的宰相包括皇帝与天后;再贤能再睿智;都有他们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多半不会质疑先帝李世民时代就定下来的这些国策。但是身为统兵元帅的裴行俭屡次与戎狄打交道;他肯定能够认可我说的这一番话!

    “那依你之见;戎狄叛乱反复的问题最终该要如何处理?”裴行俭问道;“你可知;这对历朝历代来说;都是无法解决的重大边患。”

    薛绍眉头紧拧;说道:“大唐以羁縻国策对待战败的突厥人;而未施以霸权与强制汉化;就是他们平而复叛的根源。理想的来说;如果能够再次平定草原;当以霸道行王道;以杀伐佐汉化。如此国策;方能力保五十年之后;他们不再复叛!”

    “那你想过没有;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国力才能做到?”裴行俭说道;“当年太宗皇帝平灭了突厥汗国;只迁了小一部分突厥人到河曲定居;光是安置这些人的农具、房屋与草场、牛马;就让大唐的国库好几年的都是入不敷出。这还不说征战所需消耗的兵马钱粮。兵者;非但是国家安危之所在;更是民之司命。在你步入戎武之前;你必须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我明白。”薛绍点头;说道:“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打的是百姓子民的生命与财产。但我以为;兵者;不光是要考虑到当世的国之安危与子民之福祸;更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安危福祸。”

    “不要说得太轻巧。”裴行俭老眉深皱;说道:“兵者;往往毁誉参半。白起一战屠杀四十万赵卒;于秦国霸业大利。可他毕竟未得善终;青史丹书饶他不得啊!”

    薛绍深吸一口气;抱拳道:“若能一劳永逸解决边患、为子孙后代谋福——薛绍不计身前身后名;愿为大唐之白起!”

    裴行俭的手都颤了一下;拿在手上的一叠书卷都差点掉了下来;眼神之中……居然多了一丝震惊;甚至是惶恐!

    “裴公若惧;可不收薛绍这个学生。”薛绍仍是抱着拳;说道:“薛绍既然决心踏入了这条戎武之途;就不是冲着荣华富贵与虚名盛誉而来!否则;我好好的做我的驸马公子即可;又何苦来哉做一名将军?”

    “杀气……太盛!”裴行俭突然一把将书卷甩在了桌几上。

    薛绍深呼吸;再次抱拳;“裴公说了;兵者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所在。在我看来;兵者;就是杀敌而生!若不杀敌;何谓之兵?!”

    “没错;兵者注定要杀人。”裴行俭拧着眉头;说道;“但是杀;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时候;还会将问题弄得无法解决!——暴秦二世而亡;你难道不知?”

    “我知道。”薛绍说道;“所以我认为;当以霸道行王道;以杀伐佐汉化!如此;方能一劳永逸!”

    “……”裴行俭一口气堵在胸口;沉默了良久;缓缓的点了点头;“罢了;你我二人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必争吵起来。既然你有宏图大志;老夫心中还是颇为欣慰的。但是老夫仍是要提醒于你;杀伐;不可过盛!”

    “是;学生谨记!”薛绍郑重抱拳。

    学生;薛绍第一次说出这两个字来。

    裴行俭的眉梢扬了一扬;也没有推脱或是否认;而是点了点头;“如果你真的把我视为老师;就请记住刚才我说的那一句话。这是老夫;给你的唯一规劝!”

    “杀伐;不可过盛!——学生谨记!”

    裴行俭点了点头;这才稍稍吁了一口气;说道:“老夫行将就木;今后的几十年将是属于你们这一辈人的时代。老夫活了一甲子;凡事问心无愧;如果死后被人斫棺鞭尸;那也是今天咎由自取。”

    薛绍无奈的苦笑了一声;你就这么不看好我?

    “随我来。”裴行俭突然起身;往书房走。

    薛绍跟上他;走进了书房。

    裴行俭搬出一口裹了铁皮的小箱子;说道:“这是老夫一生用兵治军、征战在外所写的全部手札总结编撰而成的兵书;名为《兵法四十六诀》。今天;都传予你了!”

    “学生;拜谢老师!”

    薛绍将要拜下;裴行俭连忙将他拉住;“公子不必如此。早就说过;你我二人不必拘泥于师生名份。兵法;切磋即可。老夫毕生所学都在这里了;公子能够学到多少;全在于你的悟性与历练。当然;一切兵法皆是出于实践。今后若能一同出征;老夫自会倾囊而授。至于身后之事……谁又能够完全顾及得来呢?”

    薛绍稍吁了一口气;“裴公大度开明;薛绍敬佩!”

    裴行俭抚髯笑了一笑;说道:“虽然朝廷是否出兵、如何用人都你我二人的掌握;但为将者时刻准备为国效忠死命;这是份内之事。战争在即你仍有诸多事务缠身;理应尽早料理清楚。身后无有牵挂;方能坦然从军——你;去吧!”

    薛绍道:“那好;薛某这就去料理那些俗事。明日午时;还请裴公与尊夫人及公子屈尊驾临敝府;吃一顿家宴便饭。家兄早就期待能与裴公把盏。”

    “好。”裴行俭答应得很干脆。

    “薛绍告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